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辽河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刻意追求高、精、尖,而是结合油田开发实际,以常规水平井为主导,坚持分支井、复杂结构井技术攻关,深入开展侧钻水平井间入式挖潜,发展配套了鱼骨井、SAGD成对水平井、分支井、复杂结构井、侧钻水平井、水平井与欠平衡集成技术等十大具有辽河特色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为千万吨稳产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曹台潜山的勘探开发,部署分支水平井进行评价开发。通过技术论证,认为潜山井段具备欠平衡施工条件,但高凝油是否对气体欠平衡施工有影响还无从考证,这需要现场施工验证。曹622H井设计气体钻井技术试验,通过试验丰富了气体钻井的应用效果和适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point随着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广度、深度、精细程度的不断拓展,钻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了实现优快钻井的目的,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与现场实践,逐步形成了分支井、鱼骨井、深井侧钻水平井、小井眼水平井、欠平衡水平井、气体钻井,以及裸眼压裂、筛管完井等复杂结构井钻完井技术,满足了钻井施工和后续作业需求,实现了勘探开发目的,为大庆油田4000万吨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樊凌云  于东 《中国科技信息》2015,(6):101-102,105
以分支水平井在地层中的势分布、势的叠加原理、等值渗流阻力等理论为基础,在分支水平井理想井产能公式中考虑由于不同射孔完井方式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推导出了同一平面内辐射状三分支水平在不同射孔系列完井方式下的产能公式。该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分支水平井任意完井方式下的产能研究。结合油田实例,系统研究了不同射孔系列完井方式下的产能大小,指出实际完井方式下的分支水平井产能与理想井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该模型对钻完井设计中的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庆致密油水平井经济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大庆油田为有效开发致密油层,在龙虎泡、齐家等区块进行了水平井工厂化生产,施工涉及3个区块、26口井。为客观评价水平井工厂化开发经济性,优选开发方式,本文以直井、水平井单井和平台井为评价目标,以中石油下发定额标准和市场物价,以及监督写实为依据,分2层和3层结构井、单井及平台井二种模式进行了水平井经济性评价分析,同时建立了水平井水平段成本预测模型,分析了水平段长度与投产后产量关系,优选了水平段长度,对水平井工厂化开发降低致密油水平井钻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凯华 《内江科技》2012,(3):122+87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发展的经历和技术现状,对分支井钻井、欠平衡钻井、超深井钻探以及固井技术的基础理论、应用情况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展望了未来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依据相似原理,采用电模拟试验装置,设计辐射状分支井模型,测量辐射状分支井模型的电压,研究了在不同分支数、分支水平段段长度时,辐射状分支井井筒附近的压力分布,描述油藏中的压力场形态,评价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为水平井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的采油工艺以及采油技术的情况,介绍了水平井和分支井的采油工艺,并对未来的复杂结构采油井工艺、以及分支井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大庆地区中浅层气藏特点,研究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建立射孔完井产能预测模型,预测水平井产能。并通过系统试井方法对水平井产能进行评价,优选出适合大庆中浅层气藏水平井的产能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欠平衡钻井技术应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加,欠平衡钻井技术开始在国外迅速发展,因欠平衡技术解决了许多勘探开发的困难和复杂问题,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因此成为国际上继水平井技术之后的第二个钻井技术发展热点。本文着重介绍欠平衡钻井的发展现状、适用范围、关键技术及应用实例并对欠平衡钻井技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欠平衡钻井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革命造就了哲学的信息技术转向,催生了信息技术哲学这一新的哲学分支,引导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的哲学问题,成为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哲学的发展可以互惠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信息技术哲学目前主要沿两个方向推进:关于信息技术的“分支哲学”研究,以及关于“分支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作为技术哲学的新形态,信息技术哲学正在使技术哲学走向“当代形态”、“分支形态”、“微观形态”和“会聚形态”。  相似文献   

12.
油田水平井冲砂配套技术能有效提高水平井的采收率,水平井的独有特点致使现有的冲砂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的石油采收,水平井的采收应在分析施工状态的基础上实现管柱的设计和实现,通过具体的管柱的设计实现了连续冲砂装置的配套技术使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水平井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当技术伦理发生冲突时,技术主体就面临着在多种伦理或伦理原则中选择优先适用何者的问题,这就涉及了技术伦理位阶问题。技术伦理冲突是技术伦理位阶存在的逻辑前提。技术伦理位阶可以根据技术主体的身份、技术活动的类型进行判别。在技术活动中优先适用的伦理或伦理原则称为上位技术伦理,次优适用的伦理或伦理原则称为下位技术伦理。作为恒定上位技术伦理的普世伦理因其是人们最基本、最低限度的共同价值、标准和态度,故任何技术活动都必须优先适用它。判别技术伦理位阶可以解决技术伦理冲突,从而帮助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伦理困惑,使得技术活动合目的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王雪  张涵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28-1936
会聚科学是学科交叉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致力于解决传统单一学科或学科交叉不能解决的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会聚科学优先领域遴选,有益于在科技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识别出优先支持的领域方向、重大任务或相关行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本研究在综合比较优先领域遴选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会聚科学优先领域遴选存在的问题,以及已有遴选方法应用于会聚科学领域的局限性,分析会聚科学领域的基本特征、主要模式和会聚科学优先领域遴选的特点,明确问题界定,建立目标函数,确定由政府资助、互惠边界、信息情报和会聚科学构成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特征约束、目标约束、资源约束和能力约束集合,形成会聚科学领域优先遴选模型,以期对科技决策部门识别和遴选优先支持的会聚科学领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井控管理信息平台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设计,阐述在井控管理信息平台中J2EE架构和Web数据库技术的运用,描述构建基于J2EE的三层体系结构的井控管理信息平台的具体实现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安情报学与情报学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公安情报学是情报学的分支学科;二是公安情报学与情报学无从属关系,公安情报学应完全脱离情报学进行专业建设。文章从学科名称、产生背景、历史渊源、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定位、学科重点、实践工作、方法技术、基础学科与学科建制等多方面对两者异同与关系作了分析,据此指出: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公安情报学与情报学关系密切亦有较大区别,公安情报学不宜作为情报学的分支学科而应作为公安学的分支学科进行建设,但也不能完全脱离情报学,情报学是公安情报学重要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查新主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查新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如科技查新政策法规的执行度、科技查新机构管理机制、评审专家对成果鉴定、立项申报等项目查新重视程度、科技查新工作的时间性、科技查新文献资源系统、科技查新队伍人员的基本素质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技查新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开展了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专利分析研究。研究基于德温特专利数据,采用文献调研、技术生命周期、企业竞争六要素等分析方法,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的总体发展趋势、细分技术、专利布局以及重要申请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技术有步入成熟期的迹象,且存在下游产业整合上游产业的趋势;细分技术中电池组管理系统与隔膜原材料技术略显热门;在申请人方面,日本厂商占据技术优势,韩国厂商发展迅猛,中国厂商数量多,但专利分散,核心专利少,且尚未形成规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和韩国已开始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而中国仍然主要针对本国市场。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对于国防影响的重要度日益增加,技术发展的快速性使得加强技术预见研究成为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由此对关键生物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度进行技术预见研究.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从25类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入手,根据对国防的影响重要度进行相关技术及技术平台的预见与筛选,并进行技术重要度与可实现性、实现时间聚类分析.得出关键技术发展的优先度和可实现度,以及战略的重要性与发展规划的时间分布,为科技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雅佳 《科学学研究》2020,38(4):714-722
科技创新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科技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及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刑法规制作为一种惯常的风险治理工具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我国刑法进行近距离观测,可以发现,限于“成文法立法的局限”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我国刑法在规制科技创新风险方面力有不逮。目前所具有的规制理念,注重科技创新优先意味着排斥刑法的干预,而注重刑法规制优先也会制约科学技术发展,因而平衡科技创新与刑法介入的时点成为正确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鉴于科学创新风险类型较多,因而在未来的规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客观归责理论对科技创新本身的风险进行区分和规制;另一方面,对于未来可能滥用科学技术的行为,应当增设“滥用科学技术罪”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