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绿萝(Scindapsus aureun)、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K,Koch var.sin ensis)、吊兰(Chlorophytum)三种植物种为材料,通过密闭箱静态熏气方法,H2S处理浓度为0μ mol·L-1、l0μmol·L-1、20μmol·L-1、30 μmol·L-、40μmol·L-1,胁迫3d后,测定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在H2S的胁迫下,三种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下降,但丙二醛呈上升的趋势;绿萝的SOD活性在30μmol.L-1时开始下降,常春藤和吊兰的SOD活性均呈上升的趋势;POD的活性都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且均在30μ mol·L-1时达到阈值.综合分析,3种植物的抗H2S胁迫以吊兰最强,绿萝次之,常春藤最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外施浓度为0.01 mmol·L-1的亚精胺(Spd)对不同浓度镉(Cd2+)胁迫下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叶片的叶绿体结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Cd2+胁迫可使荇菜细胞的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外施Spd则可有效地保护叶绿体结构,减少叶绿素的流失.(2)在单一Cd2+处理条件下,随着Cd2+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逐渐下降.外源Spd处理显著提高了二者的含量,并延缓了它们的下降速度.(3)在单一Cd2+处理条件下,SOD、POD和CAT活性分别在Cd2+浓度为1、1和2 mg·L-1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其活性逐渐下降.外施Spd使它们的活性分别提高了5.8%、37.5%和3.3%,并降低了O-2产生速率和MDA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Spd增强了荇菜对Cd2+毒害的抗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d2+对荇菜的毒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镧对大豆铝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以铝敏感大豆BD2为材料,进行50μmol/L铝胁迫处理,然后添加不同浓度氯化镧(10、100和1000 mg L/L)测定大豆幼苗抗氧化及光合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铝胁迫导致大豆幼苗根系伸长率、根冠比、鲜重及干重显著降低,叶片SOD、POD活性显著降低,且MDA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也均显著下降;而与铝胁迫处理相比,不同浓度镧处理对大豆幼苗根长、鲜重与干重、SOD与POD活性有不同程度地促进作用,并显著降低MDA含量,同时提高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其中以10 mg/L镧处理效果最好;结论:适宜浓度的镧处理能够通过增强大豆幼苗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其光合性能,提高大豆幼苗对铝胁迫的适应能力,有效缓解铝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铅处理对桐花树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植物桐花树2a生龄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淡水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2+(0 mg/L(对照组)、10mg/L、25 mg/L、50 mg/L、100 mg/L、300mg/L、500 mg/L)对桐花树叶片的超氧负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量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叶片中O2-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最高值范围是在Pb2+浓度100~500mg/L;而蛋白质含量和POD的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SOD活性在铅胁迫浓度为10 mg/L时达到最大,当高于10mg/L时,则随Pb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Pb2+浓度为0~300 mg/L时,随Pb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试验表明:桐花树叶片在浓度为10~100mg/L铅处理下,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在调控抵御铅污染,即轻度的铅污染有利于桐花树的生长;在300~500mg/L高浓度铅胁迫下,各种生理指标出现衰减,显示高浓度铅胁迫的抑制效应,不利于桐花树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金鸡菊对盐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本实验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金鸡菊的生长状况,植株根冠比,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盐胁迫环境对金鸡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金鸡菊植株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植株根冠比、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含量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在缓解重金属Cu2+胁迫中的作用,以水稻"苏秀9号"为试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Cu2+处理下硝普钠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30μmol·L-1的Cu Cl2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幼苗的株高、根长、根数和鲜重;并且提高了叶中H2O2和O2.-的含量,使幼苗遭受到严重的氧化胁迫,导致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叶中SOD活性、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外源添加50μmol·L-1硝普钠后,30μmol·L-1的Cu Cl2处理的幼苗株高、根长等较Cu2+处理显著提高,叶中H2O2和O2.-的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叶中SOD活性、POD活性、APX活性、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适量的SNP可以提高水稻抗氧化酶活性,降低ROS的含量,减缓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更好地对抗重金属Cu2+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5%、10%、20%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白芨苗进行胁迫,研究PEG模拟干旱对白芨苗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白芨苗中叶绿素含量下降;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福寿螺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Zn^2+浓度分别为0、1、2、5、10mg/L时,于不同暴露时间(12、24、48、96h)内,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1、2mg/L)的Zn^2+处理组在24h内对福寿螺肝脏SOD活性起到诱导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减弱,在96h时下降至最低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而中、高浓度(5、10mg/L)处理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在各浓度组的胁迫下,CAT活性在12h时升高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下降趋势.MDA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并且与重金属浓度成正比,在10mg/L96h时达到最大值.Zn^2+会对福寿螺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SOD、CAT和MDA指标能有效评价Zn^2+对福寿螺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g~(2 )胁迫的水稻幼苗,植株矮小,苗鲜重减少;低浓度Hg~(2 )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POD活性升高.但随着Hg~(2 )浓度增大和处理天数增加,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表明植物细胞遭受伤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外源甜菜碱对镉胁迫下超黑糯玉米根、茎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土培的超黑糯玉米自交系146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因素为甜菜碱(GB)浓度,设置25 mg/kg和50 mg/kg两个梯度,裂区因素为对照(0 mg/kg Cd~(2+))和镉胁迫(10 mg/kg Cd~(2+))两个水平的镉(Cd)胁迫处理.结果表明:(1)在镉胁迫下,超黑糯玉米根、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施加外源甜菜碱显著提高镉胁迫下玉米根、茎中POD、SOD、CAT、APX活性,降低MDA、H_2O_2含量和O_2~-产生速率.施加外源甜菜碱可通过提高玉米根、茎中POD、SOD、CAT、APX活性,降低MDA、H_2O_2含量和O_2~-产生速率,从而缓解镉胁迫对玉米根、茎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ST (astaxanthin,AST)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PC-12细胞体外培养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基苯丙胺组、低剂量AST(0.1 μmol·L-1)+甲基苯丙胺组、中剂量AST (1.0 μmol·L-1)+甲基苯丙胺组、高剂量AST(10.0 μmol·L-1)+甲基苯丙胺组,通过研究PC-12细胞的存活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评价AST的保护作用.结果:甲基苯丙胺能导致细胞存活率下降,同时也使SOD活性和GSH的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经过一定浓度的AST共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SOD活性和GSH含量也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AST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50﹑100、130 mg·L-1)镍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镍处理均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片SOD活性,而小麦幼苗叶片POD、CAT和APX活性在较低浓度镍处理下升高,在较高浓度镍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法研究了水杨酸(SA)对铅(Pb2+)胁迫下玉米种子的萌发、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A≤80mg/L时,能促进铅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为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增大,幼苗根长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大,MDA的含量降低,POD活性升高,等。当SA浓度为60mg/L~80mg/L,Pb2+≤1mg/L时,SA对Pb2+的解毒效应最明显,当SA浓度为100mg/L,Pb2+为8mg/L时,SA与Pb2+协同迫害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蛇菰多糖提取物对运动耐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蛇菰多糖高(150mg·kg^-1)、中(75mg·kg^-1)、低(37.5mg·kg^-1)剂量组,蛇菰多糖各处理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多糖,对照组给等体积蒸馏水,一周后进行力竭游泳及耐缺氧实验,并测定各组小鼠肝糖原、血清乳酸、尿素氮含量,并检测反映肝组织过氧化水平的MDA含量及SOD活力.结果表明,蛇菰多糖处理各组小鼠力竭游泳及缺氧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肝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尿素氮含量则低于对照组;肝组织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活力则高于对照组.说明蛇菰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的过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培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5,1.0,2.5,5.0,10.0 mg/L)对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及Cu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胁迫对凤眼莲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及Cu2+-ATP酶活性的影响与 Cu2+胁迫浓度及胁迫时间均有关,在 Cu2+胁迫时间为1,3,10 d 时,各Cu2+胁迫浓度下均有利于凤眼莲叶片蛋白质含量的积累.一定浓度和时间的 Cu2+胁迫使凤眼莲体内蛋白质含量应激积累增多.在Cu2+胁迫时间为1 d时,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凤眼莲根系活力逐渐增大;当胁迫时间达10 d时,根系活力在Cu2+浓度为1.0 mg/L Cu2+时达最大,以后逐渐降低.试验表明,随着 Cu2+浓度的增加,叶片Cu2+-ATP酶活性在0.5 mg/L时达最大,之后逐渐降低;随Cu2+浓度的增加根系Cu2+-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叶片Cu2+-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心脏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和慢性对照组、急性和慢性乙醇中毒组,每组8只.酶法和比色法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Mg^2+-ATPase和Na^2+-K^+-ATPase的含量,观察心肌微细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慢性乙醇中毒+组心肌MDA、AST、CPK和血清AST、CPK含量升高(P〈0.05,P〈0.01),SOD含量减少(P〈0.05,P〈0.01),Na^2+-K^+-ATPase和Ca^2+-Mg^+-ATPase活性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HE染色显示,乙醇中毒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细胞界限模糊不清,慢性组尤为明显.结论:急慢性乙醇中毒通过对大鼠心肌酶和氧自由基的影响而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各种分离条件和检测条件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并在实验优化的条件下,对浓度在1.0×10-6~1.0×10-4mol.L-1范围内的利多卡因进行检测,发现发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11.74c+34.696(c:μmol.L-1),线性相关系数R2=0.991 7。方法的检出限为1.1×10-7mol.L-1,对1.0×10-5mol.L-1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10次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12%。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倒刺鲃每千克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免疫多糖2g、免疫多糖4g、维生素C(VC)700mg、VC1400nag、VC700mg+免疫多糖2g、VC700mg+免疫多糖4g、VC1400mg+免疫多糖2g、VC1400mg+免疫多糖4g,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连续投喂2周后,通过测定血液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吞噬能力,血清、头肾和脾脏的溶菌酶活力,探讨不同浓度的免疫多糖和VC对中华倒刺鲃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C和免疫多糖都能提高中华倒刺鲃免疫机能,且免疫多糖和VC二者间在较低浓度组合时有协同作用,高浓度组合时反而产生拮抗作用.免疫多糖和VC的最适宜组合浓度为(VC700mg+免疫多糖2g)/kg基础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