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60例外周血白细胞CpnDNA阳性病人和60例CpnDNA阴性病人,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血脂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nD-NA阳性组,多发性斑块、软斑、混和斑显著多于CpnDNA阴性组(P<0.05);CpnDNA阳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CpnDNA阴性组(P<0.05);CpnDNA阳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高于CpnDNA阴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CpnDNA阴性组(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能升高TC、LDL-C,降低HDL-C,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衣原体感染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高频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依斑块的有无进行分组,7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斑块组,54例无颈动脉斑块患者对照组。[结果]68.9%斑块组患者(51例)伴Hcy升高,平均血浆Hcy水平19.65±13.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临床类型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疑诊为ACS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组和正常对照组,再以冠心病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之间Lp-PLA2水平的不同.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Lp-PLA2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p-PLA2活性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结论:Lp-PLA2活性能反应冠脉病变的稳定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络是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方法60例诊断"脑供血不足"的门诊病人,经Hpsonos5500型超声仪,证实颈动脉内膜有硬化改变或硬化斑块,随机进入通心络治疗或对照组。治疗组投给通心络胶囊4粒,3/d,对照组投给阿司匹林75mg/d、舒降之20mg/d,均连服180天。试验前后测定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变化,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观察内-中膜厚度(IMT)、内皮表面情况及硬化斑的变化。结果1.服药半年后两组血浆OX-LDL及MCP-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01)2.两组用药前血浆OX-LDL及MCP-1水平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80天后,两组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下降程度较试验组更明显,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3.彩超示对照组血管IMT有所增加,试验组IMT有轻微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均有一定影响,其作用程度相近。病人对通心络胶囊的耐受良好,有高度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血清TNF-α变化与脑梗死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清中TNF-α含量的变化,用以研究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用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Hp感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①病例组与对照组的Hp阳性率分别是32.3%和14.0%,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②28例Hp阳性者血清中TNF-α的含量平均值20.08±8.82pg/ml。87例Hp阴性者是15.07±5.30pg/ml,Hp阳性组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p感染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慢性Hp感染可引起血清中TNF-α的含量增高,后者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2.冠心病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单支、双支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阳性指标,敏感性为83%、特异性75%。结论:冠心病患者多合并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35例正常人,30例单纯型高血压患者和52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的颈动脉。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内膜粗糙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组内膜粗糙增厚更为明显,斑块的形成更为多见,并以混合型斑块为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病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42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CAA组 ) ,40例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非CAA组 ) ,检测其血浆胰岛素及血糖、血脂等指标并相比较。结果 两组间InS、LDL、CHO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InS水平与患者LDL、CHOL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HI(高胰岛素血症 )可能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发挥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4例脑梗塞患者与38名健康人血浆脂蛋白(a)浓度.结果脑梗塞患者的脂蛋白(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结论血浆高脂蛋白(a)水平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无创性检测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方法(^13C尿素呼气实验),探讨慢性Hp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78例对照患者的Hp感染情况。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有20例Hp阳性,Hp的感染率为23.8%;对照组有6例Hp阳性,Hp的感染率为7.7%。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p感染率比对照组高(P〈O.01);②与国内外诸多研究不同的是我们用”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慢性Hp感染,结果是其感染率明显低于用其它方法检测的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均低),其原因可能是在大多数研究中,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抗体Ig-G、Ig-A、Ig—M来诊断慢性Hp感染,假阳性率高;③慢性Hp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33例),无卒中病史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8例)。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本部分研究对象分为无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无斑块组、斑块组)、梗死组(无斑块组、斑块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无斑块组、斑块组)、梗死组(无斑块组、斑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中sCD40L浓度。结果:1、组间:伴有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血清sCD40L浓度均显著高于无2型糖尿病研究对象血清浓度(P<0.05)。2、组内:斑块梗死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无斑块对照组血清sCD40L浓度最低,且两组内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糖尿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及血液的高凝状态,能够上调CD40L表达,继发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可能启动或者介导了CD40/CD40L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于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308例,分为单纯T2DM组155例,T2DM合并冠心病组153例,检测两组的HbA1c和Lp-PLA2水平。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的Lp-PLA2、HbA1c水平分别为113.2(96.8,125.97) ng/mL、6.9 (5.9,8.5)%,冠心病组分别为156.21 (132.68,183.38)ng/mL、8.0 (7.01,9.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Lp-PLA2、HbA1c为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pPLA2、HbA1c是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老年T2DM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对预测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和粥样斑块进行超声检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7例受检者,男139例,女88例,年龄45~57岁(平均53.25±3.01岁).大部分受检者有多重危险因素但临床上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并以药物治疗为主.1.记录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吸烟史及家族史.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总动脉、颈动脉膨大处,颈内动脉取平均IMT.3.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组,正常对照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4.冠心病危险因素按国际标准确定:危险因素评分范围为0~5,以危险因素评分≥2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结果:1.各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的比较 :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血压、血糖、胆固醇、腰围水平升高,随LDL-L下降,颈动脉(IMT)加重.2.各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检出率比较: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颈动脉IMT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LDL-C血症异常检出率明显升高.3.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比较: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按等级检验进行秩和检验(H=20.16,P<0.05),并且随IMT增厚,危险因素积分逐渐升高.4.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在双变量Spearsman相关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中,IMT与舒张压、HDL-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BG、SBP、TC、TG、LDL-C、RF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IMT与危险因素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与0.219.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预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 (a)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 ,探讨脂蛋白 (a)促血栓形成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 :分别测定 4 2例心肌梗塞患者、4 2例心绞痛患者、4 4例脑梗塞患者及 38名健康对照者的脂蛋白 (a)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lj1])及其抑制物 (PAI)活性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各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 (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 ,tPA活性明显降低 ;各组脂蛋白 (a)与PAI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高脂蛋白 (a)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脂蛋白 (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早发现、早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意义.方法采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L5-12MH2纵横切面法,对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改变的检测.结果①该方法能准确明晰颈动脉不同部位的血流参数;②2/3患者有颈动脉1支或多支血管内膜-中层不同程度增厚,主要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部和双侧颈总动脉;2/3以上患者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易形成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部,其次是颈内动脉.结论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为预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提供确切依据,并能准确地给予定位和定性,评价其病变程度.故超声是早发现、早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以及定位、定性的有效手段,将其应用于普查和筛查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5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51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脂蛋白(a)浓度,并以底物显色法测定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脂蛋白(a)浓度与血浆尿素氮水平、PAI活性均呈正相关;脂蛋白(a)浓度与tPA活性呈负相关.结论:肾功能对血浆脂蛋白(a)浓度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健康人及乙肝患者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比较差异并评价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法:采用MBL ELISA试剂盒检测健康人及乙肝患者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含量.结果:42位HBV-DNA阳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为5.414±2.658mg/L,52位HBV-DNA阴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为4.949±2.219mg/L,40位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为2.874±1.717mg/L,HBV-DNA阳性患者与HBV-DNA阴性患者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1,P>0.05),HBV-DNA阳性患者与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显著(t=5.810,P<0.01),HBV-DNA阴性患者与健康人血浆MBL的含量差异显著(t=4.786,P<0.01).结论:乙肝患者血浆MBL 水平较健康人提高,说明机体分泌急性时相蛋白MBL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及监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胃病患者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三联疗法比较,找出更有效的根治HP的办法。方法将105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传统三联疗法,而治疗组57例患者给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2组患者的HP感染。结果对照组HP根治率为77.08%,治疗组为92.9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较三联疗法疗效更显著,且副作用小,费用合理,可作为初治方案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作为补救疗法的四联疗法能否作为常用疗法;洛赛克与胶体果胶铋再加二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146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用洛赛克、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甲硝唑四联疗法,B组用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C组用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疗程均为7d,比较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四联疗法根除率、溃疡治愈率均较B、C组的三联疗法好.且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三联疗法.结论:四联疗法在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方面较三联疗法优,可用作常用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49)和冠心病组(n=154),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n=40),双支病变组(n=46),三支病变组(n=68).测定患者空腹血浆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LP(a)水平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Lp(a)水平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心病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差异越明显.Gensini评分与血浆LP(a)水平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临床上对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早给予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