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历史应把“趣”和“智”结合起来,历史科和其它科联系起来,历史和生活联系起来,历史与当今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则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实的联系     
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体现这一课程理念,在讲授历史问题时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包括联系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现实社会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等,力图为历史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史地不分家”,地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数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都是在一定的地理舞台上演出的。特别是中学地理与历史之间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较多,一定的地理条件往往成为历史活动、历史结局的某种重要因素。如把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紧密的横向联系起来,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相似文献   

4.
戴素云 《考试周刊》2010,(28):164-164
长期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片面地掌握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但不能有效地把当时的繁荣与政治、民生问题联系在一起。文章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将古代的繁荣与现实联系起来,理解古代盛世繁荣都与科学发展观有关,而古代的分裂、近代的屈辱则都是因没有实行科学发展观造成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教学要联系现实热点 历史教学中,要针对现时社会中的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联系有关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和命题,将历史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关心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师要构建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搜集案例,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现实联系,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历史与社会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历史与社会问题,主动地运用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历史与社会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中联系角度的选择刘景荣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系统性特点,联系法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使用联系法,能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历史概念,并能加强对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圈点勾画。掌握识记好课文介绍的知识点 仔细揣摩课程标准历史教材,不难发现,教材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识记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正文里,而说明文亨和图表、区域地图等信息载体则围绕正文介绍的知识点加以辅助说明,用以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因果关系,以及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识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在正文里圈点勾画出主要知识点的自学方法。这些知识点周画出来、识记下来了,那么,教与学的重点就得到有效突出了。  相似文献   

10.
赵艳梅 《吉林教育》2005,(11):39-39
在小学开设历史课,可以使学生粗浅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小学历史课本缺乏事件之间的时空联系和因果联系。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1.
董文辉 《教书育人》2007,(11):37-38
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出发,通过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中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历史发展中的联系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挖掘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中外联系、历史与现实联系,构建起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指“由所感触或思考的事件、现象以及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历史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4.
王振武 《考试周刊》2011,(24):188-188
历史教学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师必须创新原则.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历史联系能力是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历史课堂上教师教学着力贯彻的新理念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从培养中学生历史联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学历史学科历史联系的基本原则、历史联系的基本类型及其思维操作、培养中学生历史联系能力的构想等四个方面对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联系能力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4.古今联系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中包含着产生现实的条件,现实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历史痕迹,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讲授历史只有联系现实社会和人的思想认识,才能实现新课改提倡的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觉性。例如,联系比较唐朝前期与后期的政治经济,我们可知:唐前期由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安定,因此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通过联系,我们进一步归纳出:政局安定有助于生产迅速发展,反之则破坏社会生产。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联系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也是社会安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徐燕 《学语文》2008,(6):50-50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贴近生活”,关键在于如何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首先,构建语文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本所选范文体现了或历史或虚构的生活画卷,总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相类似的影子,教师的作用就是创造一种氛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领悟,既而进入一个美妙的共通境界。  相似文献   

18.
张玉山 《教育与职业》2006,7(36):109-110
文章提出在高师院校,历史教学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进行。教师要通过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历史教学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联系;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既有利于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史料,可以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全面认识某一历史事件,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20.
金华 《文教资料》2006,(20):113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历史与现实、历史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互动,帮助学生形成网络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