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重引进、轻研发,重克隆、轻创新等现象在我国各级电视媒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电视节目原创能力的缺失、原创机制建设的落后直接影响着我国电视媒介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一、我国电视节目的创新现状从整体上看,我国电视节目创新工作处于发展阶段,电视节目创新工作的实施力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状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培育中国原创出版能力,建立健全原创出版的长效激励及评价机制,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出《关于开展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推荐活动的通知》,决定继续开展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推荐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秀林 《今传媒》2016,(6):118-119
由于近年来引进和歌唱类节目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导致严重缺乏电视节目的创新精神。《超级演说家》作为一项演说类节目,以原创精神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分析《超级演说家》这档节目的成功经验以及在策划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创新,以期为其它综艺类电视节目提供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雅 《新闻前哨》2015,(1):29-32
当电视节目变身为电视产品,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进入全媒体协作的体系之下,电视产品的生产就被置于一个全新语境中,其生产、文本、消费需要一个全新的机制。本文以东方卫视为研究样本,分析其偏向新闻型的素养特质,解读其版权引进之策略,提出以原创节目凝聚生产实力的观点,引进和原创这两个电视产品生产取向因遵循了行业规则确可实现节目生态之平衡。  相似文献   

5.
我国诸多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娱乐节目或是直接引用国外模式,或是在对国外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后推出的。比如,像《幸运52)、《开心辞典》。面对我国逐渐开放的媒介市场和相对宽松的传播政策,西方的文化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让中外媒体相互了解,同时也加速了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丰富了国人的精神生活。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容忽视,西方传媒普遍重视“全球化思考,本土化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贾广宇 《今传媒》2020,28(5):124-125
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电视节目为了提升自身节目效果,纷纷开始注重于对自身节目叙事策略的创新。本文将从文化类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的拍摄技巧、结构设置、节目内容等方面入手,来展开对《声临其境》节目叙事策略创新方式与创新效果的研究,并探讨其内核,以此来促进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常诚 《传媒》2017,(12)
2013年,一档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横空出世,引发全民关注汉字书写的热潮;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正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带领全民共赏中华成语意境之美;《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故事》《汉字英雄》《最爱是中华》等文化类电视节目纷纷上线,使得受众有机会重新感受与认识中华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在综艺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出现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收视体验,全民关注追随具有品质的文化内容在一夜之间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普遍陷入困顿的大背景下,《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以优异的成绩让处在迷茫之中的选秀类电视节目看到了希望。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从选秀理念、导师团队、机制创新、节目质量等方面归纳提炼出《中国好声音》受到观众欢迎、获取成功的真正原因,从而找到提升选秀类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着力点,对我国选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的电视节目没有很好的进行创新发展,本文力图从五个方面研究电视节目的创新:一是传播手段的创新;二是制度领域的放开;三是改变经济环境;四是社会文化兼容性;五是电视媒体的鼓励制度。我国的电视节目鲜有创新发展,不管是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内容。首先在节目形式上,现在我国电视节目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电视市场迅速成熟之际,借鉴西方国家的节目分类体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已有的研究应用成果,对电视节目进行更为系统科学的分类,对促进我国电视业的科学化、产业化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海潮先生在《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一书中,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模仿《美国偶像》引发选秀类节目热潮的《超级女声》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电视人对节目模式的探索。而从2010年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开始,节目模式引进在近两年成了各大卫视提高收视率,抢占收视份额的法宝。那么我国电视娱乐原创节目的匮乏原因何在?借鉴国外节目有哪些利弊需要权衡?节目模式引进真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视节目原创能力低下的问题吗?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反思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应该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是接触电视时段广泛且接触时间较长的群体,他们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而且对电视节目的忠诚度更高。目前,我国老年电视观众越来越多,但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却相对较少,与庞大的老年受众群体不相匹配。本文首先对老年人接触电视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1991年至今较有影响力的老年电视节目做概览式分析;随后以河南卫视的《金色梦舞台》节目和山西电视台老年福频道为例对我国老年电视节目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论文试对我国目前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正电视节目的改革发展创新是电视媒体面临的永恒主题。研究节目创新的思想理念,把握其维度与张力,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节目影响力,十分重要。一、电视节目创新的维度创新无止境。电视节目的创新,不仅是变革和调整,而且是新的跨越和高层面的升华。创新不是简单的原创和单纯的改版,而是一个需要从多个维度理解和把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2,(6):7-7
高宪春在2012年第4期《电视研究》上撰文指出,当前引入海外电视节目模式成为广电行业的热潮,这凸显出我国原创能力薄弱的现状。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全面本土化策略十分迫切。从现实来看,“本土化”不仅是全球化时代我国广电媒体吸引受众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国家、民族乃至某个具体地域的特定文化等维护自我生存空间、谋求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在国际传播中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进一步凸显其内在价值的局面。因此,电视节目的国际传播创新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从可供性视角出发,以英语访谈类电视节目《吉米今夜秀》为例,梳理其以情感为中心的成功传播策略,提出以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融合思维提升与基于情感可供性的叙事方式变革的发展取向,以期为我国访谈类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与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内首档原创演讲类真人秀电视节目,《超级演说家》以其创新的节目形态,环环相扣的模块设置以及对符号元素的有效把控,开启了演说类真人秀节目的大门,获得了较好收视率和良好口碑.  相似文献   

18.
电视节目是文化传播与建设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电视节目的创新事关民族文化的创新。广电总局一系列"限令"加速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步伐。本文主要以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为例分析,电视节目制作应对"限令"下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评估作为一种效果评估机制,更作为一种激励和导向机制,一直为广电管理高层、电视业界学界和社会舆论所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电视节目评估的概念和评估模式进行界定和归纳,比较各电视台的评估体系异同,分析央视改进其综合评估体系的新动向,并就如何强化社会效益因素在评估体系中的作用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贾士秋 《青年记者》2006,(22):63-64
由于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和管理创新缺乏定性定量的评价评估体系,难以准确衡量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创新的实际效果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的真实水平,为了电视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建立科学有效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创新评价评估体系势在必行。所谓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创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