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不同权力差异语境下、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以及处在不同话语权下的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被西方世界异化和边缘化。在面对西方强大的知识霸权时,中医的翻译实践困难重重。中国的中医文化译者应该意识到翻译的政治性,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这样才能够忠实有效地把中医呈现给世界。  相似文献   

2.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以名著《红楼梦》中诗词的英译本为例,探讨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在翻译文化词语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意识。就两种译本中译者对反映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诗词的处理得出结论如下: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尽可能地保留了源语文化,采用“异化”手法较多,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霍克斯的译文较多采用“归化”译法,凸显译入语文化.体现“后殖民的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3.
英语新闻翻译不仅涉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形式转化,还涉及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两种文化信息转换,在英语新闻翻译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中西方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因此,在英语新闻翻译中,译者应树立跨文化翻译意识,并从英语新闻语言表达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出发,选择合适的英语新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翻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译者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在口语翻译和笔译有很多障碍,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并对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词汇歧义,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生活习惯和逻辑思维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的四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充分理解文化背景,遵从原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要求译者能够准确到位地表达原作者的真实想法。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文的准确性。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弄清楚材料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本文从思维差异、价值观念、宗教文化和审美心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忠实"和"通顺"是翻译的一般标准。在翻译过程中,适当的文化移情能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涉及译者对汉语作者的移情和对英语读者的移情,因此,要培养译者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移情能力,就要重视汉语文化,培养文化认知;学习英语文化,认识文化差异;学会换位思考,坚持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受到丈化的巨大影响,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汉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本文分别从地域、宗教、习俗等多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译者的职责不是机械地替换语言 ,而是有效地沟通文化。本文分析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阐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它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入手,分析了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因素,以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基石的语言,反应了各自民族的特征和文化,所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必定在语言中有所反应。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的交流促使了翻译的诞生和发展,但由于各民族文化语言的不同,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译者进行翻译实践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并进行恰当的处理,尽可能的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要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翻译中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跨文化的词汇翻译方面,译者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加以考虑,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1)直译:2)移译;3)音译;4)音译加类别词;5)目的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取代源语中带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6)增词法;7)解释;8)对应法。  相似文献   

11.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商标翻译与文化差异密不可分。从跨文化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几种国际商标翻译的实例详细阐述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指出在进行商标翻译时译者应考虑跨文化的思维差异、审美差异及联想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后殖民翻译视阈出发,选取语言、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四个方面,通过对寒山诗和史耐德英译诗的比较分析,发现史耐德在翻译寒山诗的过程中受到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影响,重构了寒山子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3.
李新德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52-55,61
传教士出身的汉学家自明末利玛窦以来不计其数,然而像苏慧廉这样在中西宗教文化交往中影响深远的汉学家并不多。苏慧廉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及对中国宗教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宗教经典研究及翻译领域。苏氏早期的汉学研究是直接服务于在中国的福音传布,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会通;后期的汉学研究则透过著书翻译和讲座,促进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尤其是在佛教的西传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从交流走向融合。中国传统健身功法在西方传播也受到这种文化交流趋势的影响,使得这种传播成为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先天的共通共融的元素,特别是西方宗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反思为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皖江地区宗教文化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皖江宗教文化有以天柱山为中心的禅宗文化,以九华山为中心的地藏文化,以巢湖、芜湖和马鞍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以及以沿江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五大宗教按其宗教伦理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其中佛教解决的是人的生死问题,道教解决的是生命的超越问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合为一种,解决的是人的现世生存问题.这三种宗教伦理是皖江宗教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核,对皖江社会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而习语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本文以习语为视角,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旅游英语翻译存在翻译错位、移情不当和思维文化混淆三大文化障碍问题。究其原因,中外文化差异是形成此种局面的关键,具体表现为历史文化差异、审美差异以及宗教文化差异。本文认为,旅游英语翻译应当采取音译法、意译法、音译加阐释法、增添和删减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桃花源记>的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文为个案,其一为英国汉学家所译,另一为资深翻译家杨宪益所校(译者不详),指出James Hightower译文更易为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对象——西方读者所认知和接受.笔者以精神分析为视角,从译者主体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心理及思维差异和不同的读者对象群反应等层面探讨了不同本文的文化语境制约功用及审美接受并揭橥了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念在两译文里的映现.另外,笔者认为这种翻译批评观一定会丰富翻译批评及实践.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疆正处于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翻译实践在实现新疆一体多元的文化景观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新疆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译者和文本选择是翻译文化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译者对外宣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有积极的建构作用。本文探讨了在新疆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的作用、该翻译什么、如何翻译、为谁翻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下新疆翻译理论研究界、翻译实践从业者及相关文化部门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跨文化视域,重点探究了英美文学翻译问题。首先总结了英美文学翻译的主要难点,并论述了翻译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了尊重两国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翻译人员应注重文化内容划分、重视人文宗教特色、积累有益经验等有效翻译策略,以期确保译本充分体现出原著的文学价值和魅力,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学作品,同时也希望可以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