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博士多元化就业背景下,中学从教是博士为其自身寻找的能够发挥所学的新路径。通过对博士教师的质性研究发现,教学体验、能力评估、兴趣偏好和教育理想形成了中学从教的自我认知,福利待遇、工作稳定、发展空间和社会促进、塑造后辈组成了中学从教的职业收益,城市吸引、名校吸引、职业阻退和他者影响、科研体验塑造了中学从教的就业环境。其中,自我认知和职业收益直接影响博士中学从教意愿,就业个体环境通过自我认知、就业外部环境通过职业收益间接影响博士中学从教意愿。应重视博士生职业生涯指导,引领博士理性跨界;正视博士与中学教师的关系,匹配学校需求取才;注重育才用才留才,增强博士教师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2.
博士研究生是学术职业的后备军,学术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有足量的、优秀的、具有科研潜质的博士毕业生加入。本文关注的研究议题是“我国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数量是否充足以及哪些群体的博士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学术职业”。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6344份脱产学术型博士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有七成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三成博士生流向非学术职业;在院校层面,“双一流A类高校”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最低;在学科层面,医学、经济学和工学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最低;在个体层面,女博士、普通招考和具有留学经历的博士生更倾向于选择学术职业。  相似文献   

3.
利用已毕业博士的调查数据,探究个人特征和博士生教育经历对博士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学术职业期望、论文发表更多、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得到充足导师指导的博士更有可能选择学术职业;男性、父亲单位类型为民营、三资、私营企业、东部生源、有学术参与和非学术参与经历、论文发表更多、得到充足学校支持的博士毕业后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此外,影响学术和非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博士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博士职业发展客观表现和主观匹配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对导师指导如何影响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超过六成的博士生的就业取向发生了变化,其中逃离学术职业的比例(38.4%)明显高于回归学术职业的比例(22.9%).第二,导师的人文关怀、获得导师认可度、导师指导频次和科研发表满意度均对博士生回归学术职业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导师人文关怀的影响高于学术指导的影响.第三,按照博士生学习投入时间和对工作时间的满意度,将博士生群体分为主动型、被动型、休闲型和消极型.不同类型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消极型博士生逃离学术职业的比例最高,主动型博士生回归学术职业的比例最高.第四,导师指导内容对不同类型博士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主动型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主要受到导师指导频次的影响,被动型、休闲型和消极型博士生更多受到导师人文关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官方数据,呈现近年发达国家学术型博士毕业生职业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非学术性就业的整体特点和学科差异,分析国外促进博士毕业生职业多元化的教育支持策略。当下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博士生教育需培养各行业的高端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面对非学术性就业增长趋势,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要持有更具平衡性的观念,继续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丰富学位类别,整合性地考虑学术目标和国家战略、教育和职业、高校和外界的关系,促进博士毕业生职业多元性发展,实现博士生教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是从事学术职业的主要后备人才,探明影响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调查发现,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博士生对于学术的兴趣及喜好程度,终生从事学术探索工作的学术志向,导师的影响,对学术环境性质的判断和对学术工作是什么的判断等。持续增强博士生对学术职业的向心力,必须培养博士生对学术职业的持久兴趣,加强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发挥导师队伍的引导力量,规范与优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杜威教育价值思想为指导,以博士当事人为评价主体,考察分析博士生教育对博士职业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结果发现:博士对博士生教育价值的认可度较高,而且相较于非学术职业博士,学术职业博士对博士生教育价值的认可度更高;博士生教育经历、职业发展状况显著影响博士对博士生教育价值的评价。因此,发展博士生教育应探寻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以为不同职业选择作好准备,助力博士生专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的调查数据,综合审视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不同职业路径的准备情况,比较分析学术型博士生教育对各类职业准备的影响,以回答哪些培养因素更有助于博士生为产学贯通型职业做好准备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博士生群体对博士生教育为产学贯通型职业和非学术职业做好准备的评价均较低,而对博士生教育为学术职业准备的评价均较高;不同类型职业准备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博士生群体内部呈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影响产学贯通型职业准备的因素有导生关系、导师外他人指导、科研合作、职业指导、社交环境、读博动机和时间安排;不同类型职业准备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和中国博士生群体中也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适应多元化职业发展的“多才多艺博士”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1107名毕业博士的职业选择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导师指令性规范对博士学术职业选择具有直接影响;顶尖学者的示范性规范、学术成果获得、学术能力的知觉控制、学术职业经验知觉控制则通过学术职业意愿对博士职业选择行为间接产生影响;职业意愿对实际职业选择行为有48%的预测度和解释力,职业意愿并不能直接代表博士实际职业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干预博士职业选择行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交通大学2015—2019年博士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着重探究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现状与趋势,剖析职业选择变化的核心因素。分析显示,博士毕业生职业选择会受市场供需关系、职业发展意愿、不同学科特点和培养体系内容等因素影响,呈现选择多元化的趋势。建议适应时代变化逐步厘清学术职业内涵,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从精准培养、就业引导和凝聚共识等方面促进博士毕业生更理性地选择职业。  相似文献   

11.
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博士生,职业期望受到教育条件、学术环境和经济基础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最终的学术职业选择是经过长期准备而做出的还是更多受到短期因素的制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学术职业、职业选择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2010年北京地区研究生发展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对当前我国博士生的职业期望、特别是学术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博士就读动机是我国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职业的主要驱动力,这可以理解为,博士研究生已经为其学术职业生涯进行了长期的心理准备;而就读于985或211等质量较高的学校、导师是教授等因素也对选择学术职业有正向的影响,同时存在非常显著的学科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依据,对大学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结果期待和职业兴趣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学习经验直接影响结果期待,通过知觉支持间接、正向地影响自我效能感;知觉支持可以直接、正向地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正向地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自我效能感直接、正向地影响结果期待,并且两者共同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据此提出引导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指导策略:开展毕业生基层实践活动、提升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展示翔实的结果预期信息、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使用清华大学2007~2016年非定向博士毕业生的全样本数据,检验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选择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十年内,博士毕业生累计学术职业率存在显著学科差异,由高至低分别是人文学科(79.1%)、理学(69.0%)、社会科学(59.2%)和工学(54.5%);十年内,不同学科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理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人文学科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出现短期下降后回弹,主要表现为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下降;工学和社会科学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率稳中有升,前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科研院所就业比率的上升,后者主要体现在选择博士后和到高等院校就业比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博士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个体微观层面数据的缺乏,导致对博士毕业生就业的研究并不深入,特别是缺乏对就业趋势的关注。基于2011—2015年X大学博士毕业生个体微观层面就业数据进行的量化分析发现: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呈现由学术领域不断向非学术领域扩散,且在学术市场上的选择不断由重点大学向非重点大学扩散;在就业地域选择上不断由“属地就业”向“非属地就业”扩散,且就业地域流动性越来越强;在出国(境)选择上不断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扩散的新趋势。认为博士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的这些新趋势和新特点,要求政府、高校及个人应积极做好多元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Nature2020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博士后职业前景的基本情况,探索导师支持对于博士后职业前景的影响机制,以及工作满意度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博士后职业前景的总体状况差强人意;导师支持与工作满意度、博士后职业前景显著正相关;工作满意度能够显著预测博士后职业前景,并在导师支持对博士后职业前景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改善博士后未来职业发展,亟需开拓非学术就业市场,促进博士后就业多元化;完善导师支持结构体系,优化支持指导的有效性;构建平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博士后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传统而言,博士生毕业后继续从事学术工作。但是这一现象正在发生改变,博士毕业生开始谋求非学术职业,其中理工科的比例更高。这一变化的首要原因是社会对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强烈需求,博士生能力提升项目与市场化的求职意愿也推动更多毕业生进入工商业界。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可能走向是实行博士生教育分流机制:亲学院派保持博士生培养传统,亲市场派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改革博士生培养方案与扩招应用型理工科博士生也是两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经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5个:博士生对于学术的兴趣及喜欢程度、终生从事学术探索工作的学术志向、导师的影响、对学术环境性质的判断、对学术工作是什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导师指导是影响博士研究生成才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发现:导师指导博士生的学术规范对博士生教育经历的满意度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导师指导频率、激发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和指导博士生的职业规划,提升科研能力的影响关系较弱。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满意度,应充分研究和分析影响关系的内在机理,有的放矢,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一所国家重点化学实验室内的博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积极塑造“内部人”的身份搜集田野资料并分析他们日常学术生活中的个体时间体验。研究发现,毕业压力使博士生的时间感知方向发生逆向变化,随之而来的焦虑心态使他们处于加速前进的生活节奏中;关键事件的出现会影响博士生主观感受到的时间流逝速度;实验室内特定的时间制度冲击并形塑着博士生自身的时间结构,但他们也可以发挥主体性来调整时间体验。重构博士生就学期间的时间体验,需要通过外部学术环境的变革、博士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导师的帮助共同构建更加正向的时间体验。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教育的现代化和制度化,使之成为学术职业专业化的自我繁衍机制,使学术职业能够不断补充新人而维持其延续发展.通过博士生教育,学术职业能够以垄断性方式控制成员资格,通过职前社会化过程实现对从业者的控制.学术职业还通过延长博士阶段的训练期限,深化训练内容,严格入职资格要求,严密监控专业活动等方式直接提高从业者的专业化水平,并达到间接提高其社会声望和经济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