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曾经问我,当前出书的“热点”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现实。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推进,已经使图书出版必须及时地回答人们热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了。不论是学术的研究、历史的陈述,还是艺术的创作、理论的探讨,实质都是在追寻人,都是在求索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环境的关系乃至人与  相似文献   

2.
蓦然回首,光阴茬苒,流逝的韶华伴随我走过工作的40年经历,有什么情结难以释怀?有什么心愿尚未了结?又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去一脉承传?我想,这部《岁月行思》是我人生思考的最好答案。  相似文献   

3.
这道自然常识试题,本来小学生都应该答得上来,但是在去年北京地区的高考中,一位考生的答案居然说,“太阳是颗大救星”,一时被传为笑谈。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下去,这位考生的答案错在什么地方?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导致这种错误?这种思维方法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的?我们就会不止于笑,就会想到这个答案  相似文献   

4.
就像做了一场长长久久的梦,年代久远,无从追溯,如果真要找出一个起源和开端,我想,应该是我背着书包回奶奶家吃饭的那个昏沉沉的午后。被人们定义为人类史上最恐怖的恐怖袭击,那个代号"9·11"的日子……于是整个青春期都浸泡在一种思考中,为什么我要隔着电视去了解世界?除了做游客和学者之外,我能否在世界上发生大事件的现场亲历?似乎答案唯一:新闻记者。我开口说长大想做记者的时  相似文献   

5.
习惯上,人们往往以为拍照片是在按快门的一瞬间完成的事。假如真的这么想,那么实地拍摄时,就会陷入迷惘。在这一瞬间,拍摄者应当扪心自问:我想通过这张照片说些什么?细究起来,这种自我暗示或曰自我提醒应该是在拍摄那一瞬间之前。当您发现一个值得拍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时,您随之就进入了快速判断:能拍下来什么?借此可表现点什么主题?哪一刹那、从哪个角度  相似文献   

6.
该拍什么?     
评选月赛,真不轻松。看那各式各样的信封,谁都会知道,远远的某个地方,有人在等待什么消息。我也曾是初学者,试着拍、试着写、试着投、试着,等待消息,心同此情。只是,为了更多的读者,也只能硬起心肠挑选下去。“我的照片哪点不好?”假使读者诸君有机会翻阅落选的照片,就能得出很多答案。落选里边有学问。我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于您挑选了什么题材。拍什么,这应该是个端起照相机前就该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7.
所论,出于工作体会,读书摘记,有些是往往被忽视了的常识,并非创见。多属有关管理的观念问题。愚想:观念明确,则一切具体安排,自可因时因地制宜。不揣浅陋,就教于前辈和同行。“我管什么?”出版社的管理者应当经常自问:“我管什么?”并自寻答案,在实践中检验这个答案。可否这样说:实际成果的有无、大小,才是衡量管理有否成效的尺度,才是判断管理优劣的不可代替的标准。离开对成果的考核,任何管理活动都毫无意义。因此,“我管什么?”答:“管成果。”  相似文献   

8.
书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产品是书,书的品位和质量,是编辑的思想水平和基本功力的体现。所以,探讨图书编辑工作,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书。书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9.
“疾病是什么?”“疾病意味着什么?”在很多时候,这两个问题有着极为不同的答案。当我们从医学角度谈论某种病症时,疾病就是疾病。而当我们说出“病魔”这样的词语时,则已经进入了隐喻的陷阱,不管是出于无心,还是习惯。 6年前,我为一家杂志的一个艾滋病专题前往北京佑安医院采  相似文献   

10.
“我热爱报纸和报纸工作。我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我想这大约是记者职业不可缺少的条件吧!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人们在干什么?它们是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发生的?我是多么希望及时地了解这一切啊!”  相似文献   

11.
我按照良心来走。谁好,我就赞扬谁,谁不好,我就批评谁林墨山:接到瑞典来电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莫言:他们在电视正式公布前20分钟,打了一个电话给我。当时我正在抱着我的外孙女吃饺子。我还是很吃惊的。因为我感觉前一段中国网络上炒来炒去,都是在炒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当知道这是件真事时,还是感觉到很惊讶,马上当然感觉到很高兴。林墨山:这是您想过或期待着的事吗?莫言:曾经想过。当年土耳其的帕慕克得奖之后,我想,哦,他比较年轻,年  相似文献   

12.
记者外出,采访,总忘不了带大包、小包。但还有一样不可忘,就是“问题篓子”随身背。“你这次下去抓什么问题?”“我想研究研究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这是上头的精神吗?”“不。是在下边碰到的,还得到实践中找答案。”这是我去年4月到江苏徐州地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当电视以“高清”创造视界新风景,当手机媒体、车载数字电视也能直播奥运会时,纸媒拿什么来创造报摊的新景观?珍藏版奥运特刊应是比较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人问起,如果他们想应聘编辑工作,应该先做什么准备?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忍不住要重新思考,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功课是可以提出来让人准备的.但很遗憾,每次我都想不出任何具体的建议.所有我能想出来的"准备",全是心理准备,尤其是在一个并不出名的报社做编辑.  相似文献   

15.
编辑何以才能不辱使命呢?答案是图书的质量。质量越高,编辑的使命完成就越好。然而,什么是质量?经过数年的编辑实践与思考,我认为,质量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 图书质量最起码的含义应该是,图书不能有太多的错别字,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图书出版有个规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业余文学创作者,常听一些作家说,要想进行文学创作,首先得要有创作灵感.请您谈谈什么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怎样才能得到它? 解放军驻豫某部曹幼安曹幼安同志: 在回答你来信提出的问题前,我想起了一件名人轶事: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为研究苯分子的结构,连续好多天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近二十个小时.紧张的工作后,他疲倦极了,坐在一辆马车里昏昏入睡.睡梦中,他似乎觉得苯分子都活了,结成条环型长链,如一烟圈在飘动。凯库勒从梦中惊醒,回想再三,忽有所悟,不禁大声叫道:“我找到答案了,苯分子是个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学艺札记     
我常常为写得不生动而苦恼。有的同志说:这是平日“练笔”不够。可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觉得平日写的东西也不算少,只是写来写去,新闻老是这么几句导语,通讯、评论也老是同样的格调,不能很快提高。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说要练笔,究竟应该怎样练?应该从什么地方练起呢? 我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几位做过新闻工作的前辈,很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朋友们,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您的钱包里面应该有一样东西,大家猜是什么?钱、人民币、信用卡?好,都是正确的!不过,我这里说的是您的身份证,带有身份证的朋友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您的国籍、姓名、性别还有出生年月,都清楚的写在上面,对吧?我想说,这,就是您的袖珍档案。朋友们,档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它承载着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中国历史上,档案工作与编史修志有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在读一部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会当凌绝顶的高度我想读,但更想读到下山时的风度;峰回路转的惊喜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水到渠成的愉悦;诗意栖居的远方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余音绕梁的当下;世人的称赞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家人的眷恋;神采飞扬的  相似文献   

20.
朱志德 《大观周刊》2012,(27):223-223,219
中小学生的作文多数是老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这有背于写作规律。真正的写作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不布置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想写什么题就写什么题,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