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论思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程传银  鲍志宏 《体育与科学》2004,25(4):75-77,80
大学体育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上存在着与中小学雷同的问题,缺乏个性和层次上的递进关系,与学生主体意愿存在差距,使得大学体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需要确立具有大学体育个性的课程目标,并选择符合大学生主体要求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大学体育教师队伍,再现大学体育活力。  相似文献   

2.
<正>体育新课标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递进的目标管理体系,提倡以围绕目标组合内容的教学单元来组织教学,传统的单元教学计划在体育新课程背景下难以适应体育课程教学水平,所以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计划需要相应的改革与充实新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体育课程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就成为当前课改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体育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理论依据、系统功能与制作流程等进行了概述.经武术教学应用表明:有助于学生自主、协作和探究性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学习质量和效率.建议从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推进优质体育网络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体育舞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它集音乐、体育、舞蹈、表演、艺术等于一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表现力,艺术感染力也不容小觑,因此体育舞蹈教学深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众多高校开设了体育舞蹈课,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体育舞蹈是高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中的普及与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热衷于体育舞蹈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学的连年扩招,教学所需体育场馆建设相对滞后,师生比例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为建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推行合作式教学模式,并从师师合作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和生生合作学习三种有效途径进行实施,很好的避免了传统大学体育教学的诸多弊端,有序的整合了师资力量、场馆设施、优化了学生层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场馆、器材等方面的困难,充分发挥了教学团队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达到了教学效果最佳化,使体育教师能够更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从课程目标、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课程的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建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进程中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递进性,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适应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议优化课程目标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改进课程实施以及改革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是将体能和运动技能接近的学生集中在一组进行教学,大学新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客观上差异,只有采取分层次教学更为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南京工业大学对2011级新生采取强化班、普通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教学改革试点,对不同组别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本文着重对“体育弱生”强化班教学改革作回顾,通过前后两次体质测试、体能和部分素质测试及体育认知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强化班教学试点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目标统领教学”角度对乒乓球公体教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目标统领教学"角度对普通高校乒乓球公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隐性课程进行探讨。普通高校乒乓球公体课教学一定要紧跟当代大学体育的目标与归宿,重视学生技术学习的同时,突出学生兴趣、团队协作精神、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高校乒乓球公体课可增加比赛教学与考核内容,重视隐性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法,分析了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长远性;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科学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同时,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后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就“快乐体育”在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提出解决的办法,使q陕乐体育”教学模式真正走进普通高校。  相似文献   

12.
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的背景与意义、课程目标、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学习评价、教学基本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指导纲要》呈现出人文化、“领域”化、拓展化、多样化等特征,进一步加强了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为一般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优化了整个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梁中山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13-113,115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焦点,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差异性,难以满足新时期体育教学需要,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已逐渐从传统教学方法向分层教学方法转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分析了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产生的意义和影响,进而针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武术课程育人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下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育人报国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领略武术冠军风采、组织校园武术赛事和打造互联网+武术为教学方略;以构建武术知识体系、丰富武术教学案例、凝练武术育人成效、领悟武术运动内涵、宣传武术运动文化、建设武术精品课程为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下中学武术教学的“快乐”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本文通过实验法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武术教学。结果表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学习压力,加深动作记忆。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6.
田径运动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对田径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田径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文献资料、数量统计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现行通用教材2007年版《田径运动教程》的结构、章节设置、内容选取及表达方式等进行研究,找出其优点及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为体育院校田径通用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班三自主"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导向,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对我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研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一个“三班三自主”的教学管理模式,旨在为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出发,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实施现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路径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发现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的实现途径与学生存在矛盾等问题,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专业学生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中实施,旨在更好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术科水平。通过把握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途径来实现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改革对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理论知识的教学,探索符合体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专业"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健民 《体育学刊》2005,12(2):72-74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新的培养目标,以教育特性为出发点,从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突破,对“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三维结构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已落后,应构建球状结构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