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对中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研和体适能测试的方式,比较长期从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以及两种方式结合锻炼三种中老年人群各种体适能指标之间的差异,研究两种锻炼方式及其之间的结合对中老年人体适能状况的影响作用机制,同时通过对一组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中老年对象两种方式结合锻炼前后效果的补充性比较实验,初步探讨该锻炼方法的实际作用.研究对象:南京市50-70岁城市居民425人.研究方法:(1)横向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分为有氧锻炼组(男女各43、46人)、力量训练组(男性41人)、两者结合组(男女各45、42人)和非系统锻炼组(男女各45、49人).对其进行体适能测试,比较各指标均值组间差异.(2)实验法.根据自愿原则从不锻炼人群中选取男女各31、29人组成锻炼组,制定3个月的有氧结合力量的锻炼方案,有氧锻炼方式为快走,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效步数>3000步;力量训练以弹力带为器材,在有氧训练结束20分钟后进行,每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采用"双向渐进法"调整训练频率与负荷.在锻炼前后各进行两次体适能测试,比较锻炼前后各指标均值差异.测试项目与横向比较测试相同,包括BMI、体脂百分比、肌肉含量、握力、腿部蹬伸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立、选择反应时、肺活量、LBAPWV、PEP/ET、骨密度.研究结果:无论那种锻炼方式,绝大部分体适能指标均优于时照组.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均能有效降脂、提高肺活量和改善平衡能力.相对来说,力量练习对提高肌力和骨密度、有氧锻炼对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更大.有氧结合力量练习对改善柔软性最为有效.单纯进行力量练习对改善柔韧素质、反应能力和心血管功能作用有限.实验结果表明,有氧结合力量的锻炼方式确能弥补单纯进行其中一种锻炼方式对改善某种体适能指标的不足,但实验方案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血流限制训练的历史脉络、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争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梳理血流限制训练的历史脉络,进一步分析、验证其对人体健康体适能的效果以及对其存在的争议进行剖析归因。结果与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成为传统高强度力量训练的可行替代方式,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负荷强度≤40%1RM的血流限制训练对肌肉适能具有正向效益,在特定条件下可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及横截面积;血流限制训练可通过增加机体VO2max、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循环、提高心脏代谢能力达到促进心肺耐力的目的;此外,血流限制训练结合小负荷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人体身体成分、显著降低体脂肪量增加幅度。提示:加压压力取值与训练的安全性是紧密相连的,对不同人群的合理加压压力取值是需要进一步监控和评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体育舞蹈对健康体适能产生的影响:提高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力耐力、柔韧性及控制最佳体脂百分比。以供研究健康体适能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在探讨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从运动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五个方面——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及耐力、柔韧素质、身体成分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来探析运动与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关系,为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足球运动员的体适能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但是足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本文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对足球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为丰富足球运动体适能训练理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体适能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绝对力量的训练绝对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是其他力量素质的基础。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绝对力量的提高取决于肌肉生理横截面(肌肉体积)和肌肉协调能力的发展与改善。一般来讲,发展绝对力量,首先要增加肌肉的横断面积,待肌肉体积增大后再进行改善肌肉协调性的训练。二、速度力量的训练足球比赛对运动员身体能力的要求之一就是速度力量。国外学者认为,力量特别是速度力量,  相似文献   

7.
随机抽取浙江财经学院体育舞蹈选项班的100名二年级女大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体育舞蹈锻炼,对其进行锻炼前后体适能各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体育舞蹈锻炼对提高女大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力耐力适能、柔韧性适能有积极影响,对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机抽取罗定职业技术学院100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五个月的体育舞蹈锻炼,并对其进行锻炼前后体适能各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体育舞蹈锻炼对提高大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力耐力、柔韧性及控制最佳体脂百分比有积极影响,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众锻炼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取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2005级体育教育专业20名学生,并对其进行大众锻炼标准(4-6级)锻炼前后体适能各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大众锻炼标准对提高大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力耐力、体脂成分、柔韧性及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对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跆拳道训练对人体体适能的影响,对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15名2010级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进行力量耐力、最大摄氧量、无氧功率和柔韧性的跟踪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大学生的柔韧性、力量耐力、最大摄氧量以及无氧功率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跆拳道训练对人体体适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氧能力的高低是马拉松跑者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跑步经济性是衡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运动表现的关键指标,也是长跑训练效果的核心考量。由于力量和耐力训练对机体产生不同的训练刺激,教练员和运动员很少将力量训练作为提升耐力运动表现的手段,以防止有氧能力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对大量文献梳理发现,力量训练可以在不影响机体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神经肌肉功能、转换肌纤维类型以及增强肌肉肌腱刚度和利用弹性势能的能力,提高跑步经济性和无氧能力,改善运动员耐力运动表现。本文基于对力量、耐力训练的生理学适应的探讨,总结不同形式力量训练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为马拉松选手科学安排力量训练提出建议,从而优化其耐力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12.
推铅球速度力量训练手段的优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模糊数学法等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进行优化选择,试图在微观上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特别是速度力量训练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教学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采用优选手段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推铅球的速度力量,而且采用优选手段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成绩和技术水平也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新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设计与选择使用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首先取决于教练员对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本质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现代短跑运动员技术的本质特征应视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现代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摆脱以垂直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重视上下肢的摆动力量和支撑运动器官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美国产Power plate pros5TM振动训练器,对武术套路专业学生进行振动训练,经过十周系统的训练测试振动训练对其柔韧性,下肢力量以及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振动训练后武术套路运动员竖叉横叉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肢柔韧性得到了增强;振动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立定跳远无显著性影响,对纵跳高度存在显著性影响;振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从而提高武术套路整体演练水平,优化了传统力量训练,是对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o assess the chronic effects of the sequence of concurrent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on selected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namely lower body 1 repetition maximum (1RM) and maximal aerobic capacity (VO2max/peak). Based on predetermined eligibility criteria, chronic effect trials, comparing strength-endurance (SE) with endurance-strength (ES) training sequence in the same session were included. Data on effect sizes, sample size and SD as well other related study characteristics were extracted. The effect sizes were pooled using, Fixed or Random effect models as per level of heterogeneity between studies and a further sensitivity analys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Inverse Variance Heterogeneity (IVHet) models to adjust for potential bias due to heterogeneity. Lower body 1R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en strength training preceded endurance with a pooled mean change of 3.96 kg (95%CI: 0.81 to 7.10 kg). However, the training sequence had no impact on aerobic capacity with a pooled mean difference of 0.39 ml.kg.min?1 (95%CI: ?1.03 to 1.81 ml.kg.min?1). Sequencing strength training prior to endurance in concurrent training appears to be beneficial for lower body strength adaptations, while the improvement of aerobic capacity is not affected by training order.  相似文献   

16.
运用“最大力量能力阈”的测试方法,对国内10名男子和10名女子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进行测试与研究。建立了力量的检测与评价平台,从负荷重量与运动速度两个方面综合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能力。从力量素质的结构上发现了我国速滑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持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力量耐力”,特别是“速度力量耐力”的力量训练指导思想。通过1年多的实施已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对备战2006年冬季奥运会的重点运动员进行了系统测试和专门指导,获得了显著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提高三级跳远专项力量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有实验参数支撑的专项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方法:试验法、文献资料法。主要结果和结论:(1)三级跳远专项能力是一种特殊速度力量素质,通过专门设计的负重训练,能有效提高三级跳远的专项能力;(2)专门设计的负重训练方法,符合三级跳远专项速度训练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女子划艇队夺冠成员在2017年天津全运赛前12周训练负荷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总结高龄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结论:女划运动员在第一阶段以恢复、提升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为重点;第二阶段以巩固、提升有氧能力和强化水上专项能力进行训练实施。训练的总量趋势大体呈先增量后减量;越临近比赛,水上训练量逐步增加,陆上训练量逐渐减少。江西女划队以有氧训练为主,有氧训练所占的比列最高;水上抗阻训练比例和水上速度训练比例相当;SKM训练类型的训练比例最低,模拟比赛训练的比例仅高于SKM训练类型。陆上机能训练中大力量训练比例最高;力量耐力次之;陆上有氧训练再次之,其中,自身负重和核心训练是调节性训练,比例较低。此外,江西女划队特别注重运动员的机能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法,对参加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14名大学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准备期进行4周以无氧阈强度和有氧无氧混合性负荷为主的有氧训练。结果表明:有氧训练显著提高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后同级负荷血乳酸降低,曲线右移,有氧能力提高。同时,绝对力量、速度耐力和耐力力量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