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加工的时间进程特点,运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24名4-11岁ASD儿童、21名6-11岁聋哑儿童、32名6-11岁正常儿童观看人类面孔时的加工过程.结果显示,ASD儿童、聋哑儿童觉察面孔的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儿童,ASD组、聋哑组对面孔的注视时间、观看时间总量和各时程上都明显少于正常儿童,但注意时间分配趋势、加工模式并无差异,表明ASD儿童面孔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无异,但存在数量和次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自闭症谱系障碍者面孔加工障碍的相关理论,揭示该群体面孔加工障碍的形成原因。首先,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在面孔加工中对社会刺激感知异常,对面孔缺乏兴趣,忽视面孔;在特定条件下回避眼睛,依靠嘴部进行面孔识别。相关理论有:社交动机假说、眼睛威胁假说和嘴部信息补偿假说。其次,自闭症谱系障碍者面孔加工能力不足,面孔加工相关脑区存在功能损伤、加工策略可能异常。相关理论有:加工策略异常假说、社会脑假说。最后,根据自闭症谱系障碍者面孔加工障碍的形成原因,提出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37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为被试,采用颜色图片视觉搜索任务的形式,要求儿童迅速判断由红绿方块所组合成的矩阵图片刺激界面的异同,并借助Tobii X120眼动系统采集和分析被试的眼动数据,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颜色视觉突显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在目标呈现的刺激界面的任务中,被试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数显著增加;被试对2×2矩阵刺激界面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对3×3矩阵刺激界面的注视时间;被试对刺激界面进行任务搜索过程中,目标呈现方式与矩阵大小交互效应显著。因此,研究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存在颜色视觉突显,且这种突显在不同程度上受刺激材料的目标呈现方式及干扰项数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及其与言语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用5个信念任务测量心理理论能力,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测量言语能力,比较12名自闭症儿童和同等言语能力的28名正常儿童的表现,并分析了心理理论和言语能力的相关。结果表明:(1)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显著落后于同等言语智力的正常儿童;(2)自闭症和正常儿童的信念理解发展序列基本一致;(3)心理理论和言语能力保持中度相关,但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不显著。本研究支持心理理论发展的领域特殊性观点。  相似文献   

5.
面孔识别是视知觉加工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和社交技巧。自闭症儿童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时具有一定困难,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首先对自闭症视知觉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新近自闭症儿童面孔识别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通过与正常控制组儿童的对比,分类综述了自闭症儿童面孔加工的典型特点,并针对自闭症儿童面孔认知加工与其症状关系中尚存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被试以趋近、回避两种方式,按指导语调节屏幕上一个象征自己的卡通人物趋近或远离面孔图片,来探索面孔加工时的性别效应。实验通过网络选取了一定数量的男女面孔图片,经评定合格后的图片作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共分为两个block:在一个block中,被试要完成趋近男性面孔和远离女性面孔的任务;而另一个block的任务是趋近女性面孔和远离男性面孔。实验后要求被试对实验中所出现的刺激图片的面孔吸引力进行7点等级评定,目的是排除实验材料的面孔吸引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反应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被试趋近女性图片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趋近男性图片的反应时,而男性被试远离女性图片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远离男性图片的反应时,即男性被试的反应符合"异性相吸"的观点,而女性被试却未见此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3~6岁自闭症儿童绘本阅读的视觉偏好特点以及主角大小和主线索颜色对自闭症儿童绘本阅读视觉偏好的影响,本研究以14名普通儿童和54名自闭症儿童为被试,进行三项眼动实验.结果发现:(1)自闭症儿童在主角区、主线索区和文字区的总注视时间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在背景区的总注视点个数显著高于普通儿童,在文字区的总注视点个数显著...  相似文献   

8.
学习困难儿童观看图片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学习困难儿童(学困儿童)观看图片过程的认知加工及眼动特性。要求被试观看图片后回答相关问题,并对观看过程中的眼动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发现,与学习优秀儿童、学习一般儿童相比,学困儿童提取图片信息的效率低,完成认知任务的质量差;在眼动参数上,学困儿童的注视次数多,眼跳距离小,与其他两组儿童相比差异显著。结果提示,学困儿童认知加工效率低与眼动模式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采用学习-再认的实验范式及Rugg等实验中的新/旧再认实验任务,考察海洛因成瘾者和正常被试对吸毒相关图片(毒品实物、吸毒场景、吸毒工具)的认知偏向。结果发现:(1)判断任务中,实验组对毒品实物、吸毒场景和吸毒工具图片的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实验组对毒品实物图片和吸毒场景图片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毒品实物图片、吸毒场景图片和吸毒工具图片判断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中性图片;(2)再认任务中,实验组对所有新/旧的毒品实物图片、吸毒场景图片和吸毒工具图片的再认正确率都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实验组对新/旧的毒品实物图片和旧的吸毒场景图片正确再认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新/旧的毒品实物图片、吸毒场景图片和吸毒工具图片正确再认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中性图片,表明海洛因成瘾者对吸毒相关线索存在认知偏向。在戒毒工作中可以结合替代类药品的使用,对毒品成瘾者进行神经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干预,调节其注意功能和认知加工机制,可能有助于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生活质量的间接影响作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成人心理弹性和世卫组织生存质量量表对286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1)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水平比普通儿童家长低;(2)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3)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501名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的特点,并重点考察歧视知觉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及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在部分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2)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歧视知觉对高自尊水平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预测力显著,而对低自尊水平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预测力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而且较为严重的发展障碍,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着面孔识别障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学界对自闭症面孔障碍成因的探讨主要有能力说、动机说和加工策略说。但是,目前的干预中多关注于这类儿童的社交训练和面孔识别电脑软件上的训练,而缺乏对不同自闭症儿童面孔识别障碍群体成因的分类识别,这就导致干预的针对性不足。未来应该从分析不同面孔识别障碍的成因入手,分别对这类儿童进行不同路径社会工作的介入与帮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个体在面孔识别过程中,会对眼睛区域产生注意回避,这可能与其杏仁核的过度激活、皮层下通路的损害、小脑形态的异常有关。ASD个体能够识别熟悉面孔,但是,其存在一种处理熟悉面孔的独特网络,调节梭状回的系统可能存在缺陷,使得对熟悉面孔的识别较普通个体低。ASD个体对威胁性自然刺激产生注意困难,可能与其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异常有关;对威胁性社交刺激特别是愤怒的情绪面孔,会产生注意警觉和注意回避,而其中高焦虑的ASD个体却不会像焦虑障碍者一样对威胁性的社交性刺激产生注意困难,ASD个体焦虑背后的神经机制与其注意偏向没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30名大班幼儿,对不同绘图方式(电脑制图、水粉画和简笔画)、不同脸型(方形脸、三角形脸和圆形脸)卡通面孔的吸引力进行评分,运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卡通面孔的绘图方式和脸型均显著影响其吸引力得分,被试性别主效应也显著,且被试性别与卡通面孔的绘图方式、脸型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卡通形象国别因素(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国别也显著影响卡通面孔的吸引力得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选取30名大学生对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图片进行性别判断,研究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对面孔性别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时结果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男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中性>消极;女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消极>中性。正确率结果中也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判断消极情绪时的男性面孔正确率比中性和积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判断中性情绪时的女性面孔正确率比积极和消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该结果说明:面孔表情信息影响性别信息的加工,且因男女性别信息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探究12-16岁自闭症儿童在眼部信息削弱、嘴部信息削弱、无削弱情况下对高兴、悲伤、愤怒、恐惧四种面孔表情图片的识别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无削弱情况下,12-16岁自闭症儿童对高兴、悲伤的表情识别能力较强,识别率达到0.9以上,对愤怒和恐惧的识别较差,愤怒的识别率为0.69,恐惧的识别率为0.59;(2)眼部信息削弱降低了自闭症儿童对高兴、悲伤、愤怒的识别率,对恐惧表情识别率无显著影响,嘴部信息削弱降低了自闭症儿童对四种表情的识别率;(3)在高兴和悲伤表情上眼部信息削弱和嘴部信息削弱对识别率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在愤怒和恐惧表情上嘴部信息削弱对识别率影响大于眼部削弱.  相似文献   

17.
社交沟通障碍通常是引起自闭症儿童父母关注的首要症状之一。近年来,家长介入的自闭症幼儿社交沟通疗法(Pre-school Autism Communication Therapy, PACT)在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上的干预效果引起了国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对PACT的理论基础、干预方法、应用效果、优缺点以及技术发展进行评介,以期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和干预机构在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沟通能力的实践中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目前有关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中,自闭症儿童没有被明确地纳入特殊教育对象中。将自闭症儿童列为法定特殊教育对象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受教育权是自闭症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保障自闭症儿童受教育权是教育公平的体现。针对当前自闭症儿童未被列入特殊教育法定对象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建议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改进自闭症儿童教育工作:(1)贯彻纲要精神,更新教育理念;(2)通过特教立法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3)摸清底数,在特殊教育经费中将自闭症儿童经费单列;(4)大力营造有利于接纳自闭症儿童的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技能方面的缺陷对其各方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效的干预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从而改变其发展轨迹。对已有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文献进行梳理后,总结几种主要的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方法,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在梳理这些方法的基础之上,做出进一步总结,并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0,(6):16-17
研究者向5个月大的来自英语家庭或者法语家庭的宝宝呈现人类面孔和猴子面孔的图片,他们给这些图片配上人的语音或者猴子的叫声。当人脸和人声匹配,猴脸和猴声匹配时,宝宝看这两种图片的时间要显著长于看人脸配猴声,以及猴脸配人声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