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依据本周期艺术体操评分结构的变化特点,对世界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特征进行详实剖析,提出适应于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第34届世锦赛中获得个人全能前3名及我国的3名参赛选手为研究对象,针对6名优秀选手4项器械共计24套成套动作编排细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个性化”、艺术“情感化”是当今艺术体操个人成套编排发展的主旋律;身体难度的个性化选编、器械动作的巧妙多样选择、独特的个人风格魅力、稳定的发挥是世界艺术体操个人成套编排的主流趋势;身体难度选编展现运动员技术特点,丰富器械技术运用形式提高成套动作观赏价值,明确成套动作主题风格,展现个人色彩,狠抓完成质量,保证最终成绩的获得是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依据2013-2016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的核心要点,从编排的细腻环节入手,针对2015年全国艺术体操个人冠军赛和2014年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四项器械共计64套成套动作中的舞步组合编排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新规则视角下舞步组合呈现难度与艺术的双重特质;舞步组合的艺术性编排成为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技术发展的主流,舞步组合的精华元素、精美链接和优雅形象引领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步入技术多样化、创编巧妙化、艺术完美化的崭新发展时代。合理而有效地将这些成分融入于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中,以此提升成套动作的鉴赏品级,推动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整体发展,为力求走在国际艺术体操发展的前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2013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研究,分析新规则变化的主体特征,预测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技术的发展前沿。结果表明:评分体系的重组更加凸显器械技术的多元化与规格化。规则的主体特征引导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向着全新方向发展,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提升成套动作的内在价值;舞步系列与器械技术融合增添成套动作的艺术气息;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与器械技术提升成套动作的编排档次;驾驭器械技术的娴熟能力确保成套动作的最终成绩。  相似文献   

4.
选定难度动作为突破口,以提高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技术水平位目标。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难度动作的选择、编排、创新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综述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历届艺术体操项目的评分规则在难度动作方面的变化特点和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中难度动作的使用数量、类型、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差距,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论:1)2013—2016版规则中身体难度的变化,渗透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使得艺术体操项目朝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2)身体难度取消柔韧类难度,身体难度动作数量再次减少,身体难度中新增舞步系列。3)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计分方式与次数的变化;新增器械熟练性难度;鼓励更多使用各项器械的基本组动作。4)优先发展身体难度中旋转类难度;提升难度动作完成的艺术性;重视新增器械熟练性难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FIG发布的新奥运周期(2017-2020)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第一次全国比赛,即2017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成年个人全能前8名选手,四项器械成套艺术性编排特征进行剖析,提出适应于我国艺术体操个人成套动作艺术性编排的全新导向.结果表明:新奥运周期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难度体系更加强调运动员以高规格的美感和娴熟技术来完成动作;完成体系更加注重运动员将具有较高艺术和娴熟技术的动作纳入成套编排中.现阶段我国个人项目成套艺术性编排的匮乏,影响成套动作编排的主题思想、动力性变化、艺术美韵和空间效果,是阻碍我国个人项目发展的瓶颈,将赋有逻辑的连接、鲜明的对比、完美的表现、新异的变化,来突出"主题"、强化"动力"、突显"风格"、营造"多样"的成套动作是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艺术性编排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以新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为先导,对第十二届全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四项器械,共计32套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新周期评分规则的结构变化,突出了技术的多元化、艺术化,对成套动作的编排提出了技术性、实效性要求;我国运动员个人成套动作编排主要存在"无个性、无韵味、低价值、无价值"的选编特征,降低了成套动作的整体价值。以个性化的身体难度、艺术化的舞步组合、惊险性的动力性动作、创意性的器械熟练性共同构建成套动作的创新编排,并以高规格的完成质量展现是共同提升个人成套动作编排效果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7.
依据新规则(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结构的变化特点,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技术运用特征进行深层研究与梳理,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训练提供理论支撑。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第1次全国比赛,即2013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各项器械,共计32套动作进行剖析。结论:新周期规则个人项目评分结构的变化特点,重在强调器械技术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器械技术运用的多元化,突显了器械技术运用的艺术性,使难度与完成并重发展。灵活而巧妙的增加器械技术运用的数量、富有创意的均衡器械技术运用的类型、高标准零失误的完成器械技术动作是共同提升成套动作创新编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细微技术环节入手,预见性地理解规则导向,对新规则实施后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选编中的惊险性动作进行重点性研究。结果表明: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发展在惊险性动作的引领下已经进入高难技术为主流、完美艺术为升华、锐意创新为前沿、巧妙编排为潮流的全新发展时期,合理而有效地将这些元素贯通于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提升成套动作编排品级,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的创编、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际艺术体操规则在个人项目动作编排上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几个周期国际艺术体操规则在个人项目的编排与完成的比例、难度动作要求、加分因素比例及各项器械所要求的身体动作数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艺术体操今后的发展趋势,个人项目编排提高艺术价值;突出各项器械的特点;发展联合难度,发展脱离视线的抛接动作,减少过渡动作,发展除手与臂之外身体其他部位运作器械,以及发展一个身体动作和多个器械动作的结合等建议,供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5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前8名队伍"6棒2圈"与"5带",共计16套成套协作动作的队形与空间、动作类型与运动形式的编排结构进行分析与梳理,旨在探寻其编排的不足,以此提出适应于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的创编策略,提高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的整体编排水平.结果表明:新周期下协作动作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发展的精髓;运用器械的娴熟能力限制了协作动作多样化队形的再现,影响其多元化的编排效果;简单的身体运动轨迹阻碍了协作动作空间形式的展现,影响其多层次的空间效果;协作动作编排类型的匮乏,影响其艺术层次向高深的技术迈进.富含创意的队形、巧妙独特的类型、完美无缺的完成是共同提升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创新编排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艺术体操的竞技性特点,采用实验法,选取艺术体操专业大学生与中国古典舞专业大学生各10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和对照组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实验组大学生的柔韧素质提高较为显著。艺术体操专业大学生增加了中国古典舞训练方法,并且柔韧素质提高显著。通过实验,分析中国古典舞中呼吸与动作关联和情感联想对艺术体操的影响。重点阐述艺术体操训练中的中国古典舞情感联想的内涵,分析艺术体操中应用中国古典舞呼吸与动作关联及情感联想的发展方向。为我国艺术体操动作训练与动作编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技术图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现阶段我国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的身体技术水平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的技术水平正向着竞技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但与先进水平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大类身体难度动作的类型选择上跳步类较高,转体类明显偏低,选择难度类型缺乏多样化;在完成身体难度动作质量上,跳跃技术难度发挥比较稳定,转体是我国后备力量身体技术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体育艺术系学生音乐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体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学生的教学实验为依据,探讨了体育艺术系学生音乐教学的内容、途径和安排;重点分析健美操、体育舞蹈和艺术体操项目的音乐节奏特点极其训练手段,指出现代体育中音乐运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对我院运动系艺术体操主修专业旧教学大纲实行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实行改革,其内容为:增设了形体训练课、芭蕾基训、体育舞蹈、现代舞、民族舞、大众健身操课程.达到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体操教练员与裁判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特点,对教练员和裁判员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教练员与裁判员之间的沟通与团结是推动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并提出加强沟通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重点对1997、2001和2003年版规则的技术价值与艺术价值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新规则变化特点,预测艺术体操技术发展走向.结果表明:1)高级别难度及UNIT难度的出现,使艺术体操向着竞技化程度更高和艺术性更强的方向发展;2)艺术性加分分值及其加分因素的变化,使器械技术的应用多样化、器械与身体动作的结合难度提高,艺术体操器械技术将进入一个全面而快速的发展阶段;3)表格填写的规范性要求,使艺术体操发展走向国际化和标准化,也使评判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根据2013-2016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针对新规则重构评分体系内部结构的“艺术化”特征进行细致梳理,探寻艺术体操“艺术化”特征发展的新格局。结果表明:新规则的重大变革,还原了难度体系的艺术本色、凸显了完成体系的艺术特色,是成套动作编排的主导方向,由此双重拉动成套动作价值以倍显艺术化特征。难度体系的艺术转型是实现艺术体操项目艺术化的最终需求,而完成体系的重组是引领该项目由偏重技术转变为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关键。“技术”是艺术体操的框架,“艺术”是艺术体操的色彩,技术与艺术的“艺术化”展现已成为新奥运周期艺术体操发展核心,两者共同打造艺术体操发展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摘要:艺术的融入对体育的发展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它的融入带来了部分竞技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发展模式,并提高了竞技体育项目的观赏性和社会价值,也使得艺术与体育更加变得不可分割。艺术体操成套中典型性肢体表现动作就是通过肢体的表现方式来体现音乐的内涵与情绪。虽然艺术在体育项目上的表现形式与单纯艺术表演形式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依然无法抹去艺术本身的迷人魅力。对艺术体操中肢体表现的探索,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艺术体操的表现形式,将其推向一个新高度,使之变得更为靓丽。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分析规则对艺术价值评判的变化与发展,并根据规则4年一次的变化规律,对每次变化年内的世界锦标赛比赛录像进行数据统计对比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规则的变化对成套中典型性肢体表现动作有着最直接影响。 2)肢体表现动作是成套中艺术表现的最直接形式。3)肢体表现动作的加入对艺术体操成套的艺术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艺术表达形式的运用,无形提升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艺术修养,也为项目带来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