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性"与"阶级性"作为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出现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形成对峙、论争的态势,始自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1926年10月,梁实秋在<晨报副镌>上发表<文学批评辩>一文,认为"物质的状态是变动的,人生的态度是歧异的;但人性的质素是普遍的,文学的品味是固定的.所以伟大的文学作品能禁得起时代和地域的试验","纯正之'人性'乃文学批评惟一之标准"[1].联系梁实秋在前期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对于新诗中的"人力车夫派"的指责与非难来看,他在此以"纯正之人性"作为文学批评的惟一标准显然是有所指的.  相似文献   

2.
古典文学的现代研读存在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两种不同路径。京派以现代批评的方式介入古典文学,在批评测度及其表述、批评方法、批评视域上都显示出文学批评进入“现代”之后的鲜明特色。在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中,京派批评家立足民族审美传统、同时积极将文学和文学批评推向现代的思考和实践,迄今仍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论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很多高校,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师仍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文史基础知识讲授有余,学生赏析能力的提高不足.教师应该终结这种"文学史+选读"教学模式,代之以一种侧重文学作品赏析的新模式,即将文学批评理论引入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学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基础知识来阅读、理解、赏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因此,文学批评理论不能缺席.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文学批评理论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历史来看 ,儒道两家美学及文学批评思想一直占领着中国的文学批评阵地 ,并左右着千年来中国文学批评的继承和发展。但是 ,从文学本体来批评文学的 ,一直到曹丕的《典论·论文》才是真正的开始。总的来看 ,儒家以“诗教”理论为准则 ,道家以“自然”性追求为宗旨。两者交叉发展 ,左右中国几千年文学批评的发展 ,而真正文学批评理论意义上的文学批评 ,则是以曹丕的“文气说”为开始标志的。这一理论从作家个性、创作风格、文体选择、文学客体、文学价值甚至文论本体等方面做了符合文学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21,(1):81-88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以"源流之源"之势赋予了美国亚裔文学"真实"意义,展现了美国亚裔文学发展的立体化图景,开创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史学先河,并以"教科书"模式践行了亚裔行动主义,推动了美国亚裔运动的发展,同时其独到深刻的"编""论"模式也对后来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其传承价值。具有多重价值的《美国亚裔作家》应当在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复归"到其"应有"位置,"弥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的"断裂点"。  相似文献   

6.
略论文学批评中的想象模型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活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因而能够成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专以文学批评思维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思维学,是一门正在建构中的新兴学科。它是文学批评方法学与思维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兼具文学学与思维科学的属性,而其研究对象为文学(批评),则最终决定它的本质是一门文艺新学科。文学批评思维学是研究文学批评活动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思维类型、思维过程和思维规律的科学。本文研究文学批评的两种思维方法—概念思维与模型思维,重点放在模型思维上。  相似文献   

7.
韩子勇文学批评的最突出特点是他以极富光泽与个性色彩的文字,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主从关系,他的写作身份一直游移在评论家和散文家之间。在其获得赞誉颇多的专著《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中,他以文化批评的视角,运用了大量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方法,建构起一个自成一统又文采斐然的文学意义上的西部时空,并以与当代主流文坛前沿相接轨的才识,高屋建瓴地发掘出西部文学创作的危机与潜力。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活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因而能够成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专以文学批评思维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思维学,是一门正在建构中的新兴学科。它是文学批评方法学与思维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兼具文学与思维科学的属性,而其研究对象为文学(批评),则最终决定它的本质是一门文艺新学科。文学批评思维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思维类型、思维过程和思维规律的科学。在此,我们想以批评对象为圆心,研究文学批评的辐射思维与辐集思维。一思维科学从思维活动的特点上把辐射思维与辐集思维视为两种思维类型,我们从文学批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很多文学作品都受到了"调子低沉"的指责。这一指责在"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就频繁出现,建国后更上升到攻击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地步,"调子低沉"成了一个政治问题。"调子低沉"的实质是那些与主流"宏大叙事"不相符合的揭示社会"阴暗面"以及宣扬个人化情感的叙事。对"调子低沉"的批判是以国家意志来要求文学进行"光明"叙事,是政治话语权的文学转化,这对于文学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的需要,又有文学失范、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政治生态失衡导致文学生态失衡,是"一边倒"文学批评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类型"最初意指文学"文体",在大众文化研究中则指"遵循各种程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得到创作者、观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的生产模式".本文从分析"类型"概念及其内涵变化入手,梳理"类型研究"如何从文学批评发展成为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研究独特方法的过程,彰显大众文化研究与传统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中,王国维发掘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潜在体系,通过"意境论"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并使之系统化;宗白华则是中国美学潜在体系的发掘者,通过"意境论"激活了一系列古老的理论范畴。他们首开了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先河,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长之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卓有成就的美学家、批评家,一生著述颇丰,其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建构,是以“感情的型”为核心理念的。这一旨在建立中国转型时期的现代美学批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提供了新的话语和阐释空间。“感情的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理念,受到当代学人的关注,在今天也仍具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和充分言说的必要,值得继续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张恨水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是自古洎今罕见的高产通俗文学大家。他特立独行于现代文坛,却被冷落于现代文学批评。真正学术性的张恨水研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体经历了辩诬、定位、深化三个阶段。这一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文学批评前进的轨迹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原型批评"理论的崛起。所谓"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是浸润于人类文学文化体系的各个层面,成为研究人类文学的起点。弗莱《批评的解剖》主要是一部原型批评(神话批评)的代表作,通过将《批评的解剖》的不同批评模式运用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可以窥见古希腊罗马神话别样的风采,也是将原型批评理论运用于实际文学批评的一次有益尝试。依照上述分析方法,我们能够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到符合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众多意象,也能够根据这如此众多的原型意象映衬弗莱理论的正确性与前瞻性,进一步让读者把握古希腊罗马神话除了赏析与文化的作用之外,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神话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论的“复古”思潮,体现了文人主体精神的本源性回归。特别是儒家诗学主体在审美经验的传承中既认识到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又渴望在“道”的“立言”中寻求自我精神家园的建构和生命意识的张扬。  相似文献   

19.
"寓言"在文献中的出现较早,但用来命名文体却在近代,"寓言"概念更是由西方引进。文化的差异与理解的偏差势必导致中国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寓言类文体文章文本的最终认定产生分歧。通过对"寓言"已有的名称、对译和概念定义的分析,对"寓言"概念的定义与界定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批评的多元化与“文化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诗学”是20世纪西方学理论批评中出现并在80年代正式亮相的研究思潮,近一两年来引起了中国批评界的极大关注。其实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论就有很浓的化互渗倾向,经历了“化——学——化”的轮回历史过程。现代“化诗学”是在社会科技知识理性和批评多元化的新背景下形成的,学批评更多地关注社会的改治意识形态、经济运行机制和民间生态化等问题,具有更强的化批判性和思想沉思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