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倩 《新闻前哨》2022,(13):14-15
<正>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餐饮新闻很“软”,很难出“硬新闻”。不是谈美食就是拍美图拍视频,与其说是一条新闻,更像是一则“广告软文”,新闻重要性不强,也就很难获得流量,成为爆款。此外,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大量的自媒体拍摄的探店视频,视频中的菜品活色生香,令人垂涎欲滴,比传统媒体的餐饮新闻更容易获得流量,引发关注。在传统媒体做一条爆款餐饮新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餐饮新闻如何成为爆款,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是近几年来中国网络视听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新闻媒体都在强化“移动优先”战略,短视频创作也非常活跃。与传统媒体的短消息相比,短视频往往更“短”,有时“5W”新闻要素不全,不妨碍其成为“10万+”爆款。在新媒体语境下,无论是唱响主旋律的重大新闻,还是突发民生新闻事件,短视频能快速触动受众的情绪,引起基于“爱”和“恐惧”为核心的各种情绪反应,从而赢得点赞、评论和转发,是其成为“爆款”的制胜秘诀之一。笔者试图以媒体的具体新闻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短视频创作是否有这种为迎合用户心理需求从“新闻作品”到“新闻产品”转换的趋势,辨析“产品化”带来的快速便利、传播有效等诸多优点,以及它带来的新闻失真、反转及新闻操纵等隐忧。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6,(7):105
由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杂志、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历时一年,于2015年11月30日结束。目前,评委正在对论文审读评选。“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是一项纯粹的公益活动,自2004年11月1日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得到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学生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学子学术研究成长的良好平台。活动参与办法及往届获奖名单,请登录《青年记者》网站(www.qnjz.com)或人民网传媒频道查询。第十二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已经开  相似文献   

4.
崔金星 《当代传播》2011,(6):105-107,114
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具有互动共生的关系.民众的激情及传媒报道对司法独立天然的侵犯不能成为限制传媒监督的理由.司法应建立与传媒良性互动的关系,为传媒创造宽松的监督环境.网络时代传媒监督对司法的价值及其实现要求司法工作者的新闻观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新生态,具有承认并尊重新闻报道权的意识和占领“新闻话语权”、参与媒体...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报业网共同主办,《中国记者》、《青年记者》、《新闻与写作》、《新闻实践》、《今传媒》.君风传媒等期刊、传媒机构联办的“中国传媒经营模式创新研讨会暨60报60年全国巡礼活动座谈会”和“红色报刊校园行——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6.
《被告席上的记者》是我第一本有关传媒法的书,副题为“新闻侵权研究”,出版于1994年5月。这当然是特指记者因民事侵权纠纷成为被告,记者涉嫌犯罪成为被告不在此列。书名是套用湖南《邵阳日报》记者卢学义的文章题目“站在被告席上的记者”,他记述了自己打“新闻官司”的经历。那时记者因为自己职务作品发生纠纷而上被告席的不少,我在书中记载:“就自己掌握的案例作不完全统计,发现新闻侵权民事诉讼案件将新闻机构和作者共同列为被告的占70%以上,其中约有一半的作者就是本新闻机构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如今,上网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然而网络记者却逃不过世人眼中“非正规军”的形象,有人还将网络记者戏称为“廉价记者”。其实网络记者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记者的所有素质,还要求具备网络、多媒体熟练运用的能力和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7,(29):43-44
《青年记者》是面向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期刊,以“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为办刊宗旨,紧紧围绕我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闻工作的新变化,积极推动新闻人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编辑是“站”在新闻工作者后面的人,虽有特殊性,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作为《青年记者》的编辑,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先进传媒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杂志究竟应该向新闻工作者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做怎样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传媒形态的推陈出新与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已是当今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在这一变局中,新闻传播也正应势而动,从规则、流程到渠道、方式都在发生巨变.突破传统的载体藩篱,以“融合新闻”赢得竞争,成为新闻传播变革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0.
陈明 《传媒观察》2008,(6):31-32
信息社会、信息采集和传递形式的日新月异,无疑给创新新闻采写提供了新的天地。时下,一个被称为“报料”的新名词在各类传媒上热度渐高,成为记者获取新闻资源的崭新渠道。记者在充分享受这一由社会人主动提供新闻资源服务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另一种考验,其中时隐时现的虚假报料正成为记者不得不防的另类新闻陷阱。  相似文献   

11.
汪寒 《新闻前哨》2022,(13):30-31
当今社会,从短视频平台中获取信息资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视频以其短、频、快的优势牢牢抓住了流量,改变了传媒业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在短视频领域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流量爆款,成为了传统媒体人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从金华晚报抖音号运营的实践经验中探索打造新闻短视频流量爆款的密码。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传媒产业面临着新的媒介生态,尤其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让新闻网站也切身体会到了发展的危机感和变革的紧迫感。原创团队,这支地方新闻网站里不断壮大的网络记者队伍,在如今“人人都是记者”的传媒生态下也在摸索创新。从报道手段到传播途径,顺应全媒体潮流,打造App、手机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挥网络媒体原创整合报道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博客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陶从主题和功能方面对“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加以辨析。理性地分析“新闻博客”在结构和传播功能方面的特性,最后得出“新闻博客”无法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也很难发挥现代新闻传媒的功能,“博客”不能成为新闻传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胡舒彤 《青年记者》2016,(24):87-88
《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的数据显示,移动端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成为网络舆论的策源地,并逐步影响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势.不少传媒集团在自有客户端上积极发力,有的还联合互联网巨头,推出了一大批新闻客户端,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出“并读”客户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九派新闻”客户端等.  相似文献   

15.
网络等新媒体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获取新闻信息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功能。由于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多渠道等特点。传统的新闻传播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网络新媒体环境要求新闻从业者成为媒体融合下的“超级记者”和“超级编辑”,树立全天候写作的观念,成为全程式写作的记者,并适应网络技术的特点,转变工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方 《传媒》2015,(15)
本刊讯(记者高方)7月28日,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控股的大江传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江传媒”)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成功挂牌,证券代码:833072.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成为全国第三家挂牌新三板的省级党报集团,成为江西互联网第一股.这是该集团借力资本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周俊 《青年记者》2012,(10):39-42
职业意识 1.传媒假事件是由传媒采编部门或记者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具有公共关系性质(包括记者的个人职业主义动机)的一系列活动.这与其他社会组织或传媒内部公共关系部门策划和实施的一般假事件不同,是由传媒采编部门或记者自编自导自演自播的.① “假事件”(pseudo-event)一词起源于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Boorstin)的著作《形象》(The Images).  相似文献   

18.
何畏 《青年记者》2006,(11):27-28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9.
吴玉兰 《青年记者》2006,4(11):32-33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张林 《青年记者》2006,(11):21-22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