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郭延礼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中国近代文学学术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总结。郭延礼所著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就是适应这样一个学术需要而问世的。郭延礼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介入近代文学研究,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全力以赴研究近代文学,且成就卓著。其《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出版研究史,《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一书的主要功能在于揭示百年中国出版研究的特点,促进出版学研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志强先生的《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20世纪中国出版文化丛书之一),是一本“对中国出版研究的历史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刘杲序言)。作者张志强教授是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编辑出版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该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版科学研究工作相对薄弱。王益同志曾在《出版工作》发表的文章中说:“像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而且在世界上影响甚大的国家,对出版、发行的学术研究工作落后的现状是相当惊人的。”  相似文献   

5.
青岛出版社出版《中华20世纪丛书》中,居其容著《20世纪中国音乐》一书,对中国新音乐的启蒙及发展的历史,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6.
从正规的学术研究上讲,我国新闻学的开端应以1903年松本君平《新闻学》一书的翻译出版为标志。也就是说在我国,新闻学几乎是与20世纪同时起步的。此后,历经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百年耕耘,渐成气象。如今,新的21世纪又在步步逼近,面临世纪之交,学术界自然纷纷检视20世纪中国学术的遗产,考量其未来的走向。当此之际,久被忽略的新闻学术史便刻不容缓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中。  相似文献   

7.
邬静洁 《中国出版》2014,(19):70-70
20世纪前半叶,是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半个百年,这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中国文坛涌现出众多思潮、流派、社团、作品,国内外也出版了多种有关20世纪文学史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专著,却唯独没有一部大型的文学编年体著作。由卓如、鲁湘元主编,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编年》)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大型文学编年体著作的空白。《编年》采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平实的叙事之中,用客观、公正、准确的史料回顾了20世纪前50年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完全用史料说话的文学历史专著,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和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夏兴通 《出版科学》2008,16(3):91-92
出版文化史的研究,是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出书众多,对其书目资料的整理,多散见于一些出版史研究著作的附录,如方厚枢的《中国出版史话》(东方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书后附录的"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到由邵益文先生撰写、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觉得受益良多。 《研究》编选了邵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近20年里的文章、讲话等47篇。这20年,正好是中国编辑学研究起步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邵先生又长期担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编辑学会的重要领导职务,“他的职务,加上他的学术修养和工作热忱,使他在编辑学研究活动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组织和推动的作用。”(见刘杲《为了编辑学研究》)因此,《研究》既展示了邵先生自己在编辑学、出版学研究方面的许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任勇胜 《今传媒》2006,(7):25-26
自20世纪90年代末,“媒介批评”开始成为传媒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媒介批评”学专著出版了多本,相关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以《今传媒》为代表的媒介批评刊物也相继问世。尽管与国外和港台相比,这种“热”有些姗姗来迟,但却有利于在吸取境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探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的编辑任勇胜先生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就媒介批评史、媒介批评与传播学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任勇胜(以下简称任):你主持撰写的《西方媒介批评史》和《中国媒介批评史》两本书就要出版了,我代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历史研究》编辑部。目前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一报六刊",为中国学术研究、学术报刊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是本刊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进行的专访,在本刊20周年刊庆刊发,以飨读者,以表祝贺!  相似文献   

12.
在读朱健国先生在《出版广角》1998年第5期发表的《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随想》之前,笔者还读过了朱健国针对姚春树教授和袁勇麟博士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而发的四篇文章:《治死历史》、《两点意见》、《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何在?》、《本世纪中国杂文之我见》。朱健国在上述的五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杂文观,激烈地否定  相似文献   

13.
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郑以灵教授撰写的学术专著《毛泽东农民观透视》,自出版后受到党史界的高度重视。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党校胡为雄教授撰写了长篇文章《20世纪90年代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回顾》,文中充分肯定了厦门大学马列教学部教授郑以灵的专著《毛泽东农民观透视》的价值。文中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毛泽东思想的各个分支理论研究比80年代的研究更加深入,其中研究毛泽东农业思想的代表著作是农业部农业政策研究会主编的《毛泽东与中国农业》和郑以灵的《毛泽东农民观透视》。  相似文献   

14.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中国编辑学研究,实际是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虽然正如本书所说,1949年就有了“中国第一本编辑学著作——《编辑学》应运而生”,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报纸编辑学……设专章讲了杂志编辑工作”(第2页)。与我们现在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体所说的编辑学并非一回事,而且到80年代编辑学研究在国内兴起,中间也存在一个断层。中国真正有编辑学研究,只是20世纪最后20年左右的事。然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方面反映,全国已有近百家出版社出版以世纪为题材的图书达300多种,随着世纪之交的日子日益临近,此类书出版将高潮迭起。《20世纪纵览》名列上海书市十大畅销书之榜。这类书还有《世界百年掠影》、《20世纪思想家辞典》、《20世纪世界各国大事》、《20世纪世界艺术巨匠》等等,此外还  相似文献   

16.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正>声音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诵”与“读”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引起过许多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处于剧变期,各种思想和文化碰撞出激荡的历史,“诵”与“读”的实践与学术研究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活跃。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探查20世纪上半叶期刊、图书、报纸等公开出版物中对于“诵”与“读”的认知与解读,对当下的声音表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由高国庆整理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诵读史料点校与研究》一书近日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8.
刘洪权 《出版科学》2007,15(3):93-96
《中国旧书业百年》为一部创造性总结中国百年旧书业的宏篇巨制,所写20世纪旧书业历史沿革、地域分布、文人学者与旧书业等内容,填补了20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块空白.无论从学术史的个案,还是20世纪学人的群体叙述中,都可以看出,旧书业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学术生态环境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9.
向敏 《出版科学》2012,(4):105-108
民国时期出版业上承晚清新式出版之萌蘖,下启新中国出版之肇端,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着独特地位与意义。正因如此,"在当前应该提倡和重视20世纪出版史即近百年出版史的研究"渐成学界共识。近年来,有关民国出版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吴永贵教授新作《民国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相似文献   

20.
宋应离、袁喜生和刘小敏三位编撰的《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于近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是“以20世纪中国杰出出版人为主题的大型出版研究资料汇辑”,选收了20世纪中国杰出出版人54位,资料600余篇,存目千余篇,计425万字。可以说,它是20世纪中国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的集大成之作。戴文葆先生为该书作序时认为,“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均超过以往出版的同类著作”,还称该书“的确具有一些研究资料的气派”。总体说来,这套书有以下几点特色。第一,立意深远,是一部以史彰人的编辑出版文献集。20世纪的中国出版业,在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