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沙皇俄国对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1858年,它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霸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沙俄乘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以威胁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  相似文献   

2.
康熙时期,中俄开始正式接触,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两国贸易繁荣。1715年,俄国传教士团首次来华,更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康熙晚年,因俄商来华人数太多,且商品主要为皮货,不为中国所欢迎;更重要的是俄方所作所为违背了康熙关于安全、和平的原则,因而使中俄关系形势逆转。  相似文献   

3.
《对华战争》是列宁最早论述俄中关系思想的重要著作。它分析了沙俄政府对华战争的真实目的,揭示了沙俄时期俄中关系的性质;论述了沙俄侵华政策给中国人民和俄国人民造成的危害影响,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支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任务;阐明了实现俄国对华和平政策的基本要求。列宁在该文中阐释的俄中关系思想对人们认清近代以来包括沙俄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实质,为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确立平等友好的交往关系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一文,共九节,近十万字。本刊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其中第一、二、三节。由于版面容量有限,经作者同意,这一期再节录发表第九节中的一部份以为续篇,其余五节——《甲午战争期间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马关条约和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甲午战后俄国争夺借款权,企图从财政上控制中国》、《维特组织华俄银行与李鸿章俄京之行》、《东省铁路公司的组成》——就不再陆续发表了。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大致孕育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正式形成,特别是在甲午战争期间,晚清政府秉承"以夷制夷"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外交,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为俄所用,同其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在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6.
<正> 一、近代安徽洋教的推传一八四○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炮,轰开了闭塞的中国古老社会的大门。一八五六年到一八六○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迫于各列强的武力威胁,与俄、美、英、法先后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有长江航行和内地传教权,从此,外国的侵略势力直接侵入安徽。一八七六年九月,中英签订了《烟台条约》,开芜湖为商埠,设领事,又将安庆、大通作为外国轮船停泊地  相似文献   

7.
[重点难点解析]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加剧,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地区。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  相似文献   

8.
熊银忠 《中学历史教学》2006,(1):35-37,68,69
[专题解读] 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1844年,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小平寺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伪装中立进行调停,实则联合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台湾,客观上纵容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两国合作进行了反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斗争;“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相似文献   

9.
1858年,沙皇俄国乘清廷因鸦片战争而内外交困之机,胁迫腐败无能的清廷签订了《中俄爱珲条约》,强行割占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地区。1860年,沙皇俄国又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以调停有功,要挟清廷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独吞了从黑龙江口到图们江口大约40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海沿岸地区,从而使我国完全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相似文献   

10.
1939年8月23日,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苏联和希特勒德国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28日,两国又签订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本文把这两个条约合称为《苏德条约》).苏德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绥靖政策的破产,粉碎了英、法挑动德国进攻苏联的阴谋,并为俄国赢得了二十二个月的时间.但是,苏德条约的签订,也使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国际共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及恶果.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提到沙俄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强占中国大片领土。其中,通过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改订条约》所以有此称法,是因为它修改了崇厚与俄国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以下简称《崇约》),那么《崇约》是怎么来的?《改订条约》又是怎么签订的?二者关系如何?笔者就此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国内对俄国史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其中仅发表的有关彼得一世改革的论文就达十几篇。这些论文多是研究彼得一世国内改革政策或对外关系的,很少有人论及出访与改革的关系,1697年3月到1698年8月,彼得一世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随团出访荷兰、丹麦、英国、普鲁士,学习造船、造炮技术等,为俄国招聘专家、学者。纵观彼得一世改革的全部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出访西欧之前,他虽然已经掌握了八、  相似文献   

13.
外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沙俄乘机制造外蒙古独立, 并签订《俄蒙协定》。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外蒙上层失去了依靠。1919年外蒙古 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24年乔巴山成立了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得到了苏联的承 认。对外蒙的“独立”中国政府从不予以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外 蒙古从祖国怀抱中分离出去了。  相似文献   

14.
中俄伊犁交涉是19世纪晚期中俄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清政府为索回被俄国武装占领的伊犁,经过十年交涉,终于与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在此期间,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他本着维护清王朝疆土完整的原则,对交涉给予有力的支持。探讨左宗棠对中俄伊犁交涉问题认识的变化,无疑将促进我们从历史角度加深对中俄关系的正确理解。主要阐述左宗棠对中俄伊犁交涉问题的认识及他所采取的行动,探寻他在中俄伊犁交涉过程中的思想轨迹,进而揭示其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纪泽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他1878年出使英、法,1880年又兼驻俄大臣,到1885年回国,前后凡8年。在列强觊觎、中华屡遭磨难的年代,曾纪泽在自己的外交岗位上以超人的才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为维护中国的主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1880年为修改崇厚所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同沙俄代表的激烈辨论中,一身正气,据理力争,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反复较量,终于使俄国被迫让出已经得到的部分权利,于1881年2月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为中国取得了“不流血的外交胜利”,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赞扬。  相似文献   

16.
学期中,笔者听了一节高一历史课,内容是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讲到《辛丑条约》签订时,让学生看课本插图,讲解说:当初侵略中国的是8个国家,签订条约时增加了3个国  相似文献   

17.
彼得一世(亦称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在执政期间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实行了种种改革,使落后的俄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笔者认为,彼得一世实行的经济政策是他诸项改革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对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和俄国的迅速崛起,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彼得一世的经济政策进行专门的探讨和分析。利用国家权力的力量大力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是彼得一世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彼得一世执政初期,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在经济上依附于西欧的落后国家。为了寻找改变俄国落后状况的措施,1697年彼得一世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使团赴西欧考  相似文献   

18.
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列强一步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侵略特征,现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一、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在19世纪40年代~60年代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在这些条约中虽然基本上都有割地、赔款等内容,但真正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却是开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有《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一节,在此将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背景及有关内容作一简单介绍。一从十六世纪开始到十七世纪初,沙俄的势力已经从欧洲一隅越过乌拉尔山,到达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随着俄国国内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始,其扩张活动的性质也超出了封建性掠夺的范围。这时,沙俄以叶尼塞斯克和雅库次克为基地,越过外兴安岭向黑龙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入侵并占领阿富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不安。1981年6月16日,又同喀布尔当局签订了苏联同阿富汗之间从佐尔库里湖西岸到波瓦洛—什维伊科夫斯基峰(中国称克克拉去考勒峰)的边界走向条约。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在同年7月22日发表谈话,指出该条约涉及中苏帕米尔争议地区,是“非法的”和“无效的”,中国方面坚决反对。这说明,苏联侵略阿富汗已经对世界和平和中国的领土构成了威胁。从历史的角度看,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实质上是十九世纪以来俄国南进活动的继续。一个由列宁创立的国家而继承由彼得大帝制定的侵略扩张政策,可说是一个悲剧,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