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励是中小学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为提高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管理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已提出、采用了许多激励理论和方法.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大多把重心放在学校的个人激励问题上,而很少关注学校中的群体激励问题.根据行为科学理论,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由共同目标联系在一起,成员间有直接与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具有集体归属感,受其他成员及整体影响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班级、团、队组织、活动小组等都是学校中学生正式群体的例子.正式群体是由行政领导建立的群体,它有规定的目的和组织,有明文规定的规范.规范是群体拟定和通过并要求成员遵行的规章,学生正式群体的规范,有学生守则、班级公约等.正式群体中各成员的位置和相应行为都由组织规则严格规定,每个成员都有由文件规定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正式群体对成员还有正式的鼓励性和禁止性的奖惩制裁制度.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正式组织,也没有明确规定活动目的的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其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以个人的喜爱为基础,带有明显的感情色  相似文献   

3.
中学班集体也是一个社会群体。按照群体内各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班集体中存在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中各成员的位置和行为由学校或组织规则严格规定,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它的各个成员都有一整套由各种指令或学校班级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执行学习任务或社会性职能时,根据个人贡献和负责的程度、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位置。非正式群  相似文献   

4.
关于非正式群体一、什么是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它是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结合体。群体一般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正式群体是为了达成与组织任务有明确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的组织机构。正式群体在学校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它是在有关管理机关的领导和规定下,按一定  相似文献   

5.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中,往往存在两类群体,一类是正式群体,一类是非正式群体。学校中的教研组、年级组是学校中的正式群体,它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管理的不同工作任务、不同工作重点,而由学校组织的教师群体。学校由教师自发组成的教师社团,学校中部分教师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小圈子",则是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能不能整合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所长,避其所短,形成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新的路径呢?我们南  相似文献   

6.
1、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 群体,是三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目标相互依赖所构成的集体,群体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所谓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所构成的团体,如学校、班次等。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成员自愿结合的带有共同利益和明显色彩的小集体。其明显色彩泛指成员间某种观点、某种爱好和兴趣的一致性。在社会的任何阶层、团体或部门中,非正式群体总是必然地存在着,而且对正式团体的工作常常发生作用和影响。因而,作为一个正式群体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发现、分析和研究本部门中的非正式群体的构成情况,正确认识其在本部门中  相似文献   

7.
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一、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的含义根据一般社会学的观点,所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而“非正式群…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除了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和学校组织正式认可的课外活动小组等正式群体以外,还存在着学生自发联合、未经学校正式认可、有着很强的内聚力、并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其成员之间往往有一致的观点、共同的利益或者共同的经历、背景、兴趣、爱好,是学生交往与归属的需要,比较稳固。 学校管理学认为:非正式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式群体,当其方向与学生正式群体一致时,其作用是积极的,否则是消极的。因此,班主任老师如何对待和引导非正式群体,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 一、正确认识学生非正式群体 …  相似文献   

9.
教师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的,它虽然不象正式群体有固定的成员编制、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职务分工。但它却有特殊的规范和结构。其种类繁多,有因共同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的“朋友群体”,也有从事某一学科教学而在一起的“工作群体”,还有就是因有共同的政治观点、态度的教师,在以政治为内容交往中形成的“政治小群体”等。一般来说,学校里难得见到纯属某一种类型的教师非正式群体,但是,这些教师非正式群体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1.心理相容,情感融洽;2.结构不稳,流动性大;3.有“中心人物”。 教师非正式群体存在有其必然性,但必然出现的事物并非一定都是正确的,它的作用非常复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校领导如何把教师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转化为积极作用,这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有哪些表现呢? 1.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建立是以个人的感情、爱好、兴趣、性格、观念等为基础的,成员之间很容易相互感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者梅奥教授(E·Mayo)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1924—1932)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的。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是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如中小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以及其他三五成群的小团体、小团伙等,而学校中存在的学生少先队组织、学生会、班组、班委会、团支部等就不属于非正式群体,是正式群体。由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正  相似文献   

11.
对教师进行目标激励;个人激励与群体激励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利用心理需求,激励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因人而异,实行"差异管理";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实行学校民主管理,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党、团、职代会、工会等正式组织和一些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增强凝聚力;情感激励,实施"温心工程";开设陈列室,展示学校和教师的成果,激励大家奋进。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内部,既有正式组织存在,也有非正式群体存在。因此,在管理中,学校领导必须关注、研究教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注意分类引导,区别对待,全面创新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促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协调发展,构建起民主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3.
齐国民 《天中学刊》1998,13(1):110-111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组织的学生群体,它是按照社会的规定或学校行政的决定组织起来的一。定组织或基本单位,如学校中的共青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学生会或班级等;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不具有正式组织的学生群体,它是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以个人的情感好恶或心理上的亲疏远近关系为基础,自发结成的学生群体。学生非正式群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儿童的年龄小,生活及活动的范围相对狭窄,因而,他们结识的小伙伴主要是邻居、亲友或同桌,这种群体关系很…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一个有组织的松散系统,高校学生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影响学校管理者的绩效,且在结构、组织成员、组织领导、组织规范、沟通以及凝聚力等方面都与正式组织有很大差异。管理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励和正确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群体理论,最早是在美国的霍桑实验中提出的。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把群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式群体。它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如学校的共青团组织、少先队、年级组、班级以及班级内的学科小组、学习小组、劳动小组、文体小组等都是正式群体。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它是以个人感情为基础而自发形成的。没有明确规定,不经上级同意,在学生中自然而然结合起来的小群体。这种自发形成的学生群体,大多依赖一定的自然条件。例如,教室的座位,家庭居住的地点或以前是同…  相似文献   

16.
卞光绪 《江苏教育》2010,(12):54-54
人是社会中人,需要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共识。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教师管理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正式群体.如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群体,却忽视了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中的少数人。实际上.一个学科组真正强大起来.既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又要促进团结,这就要求加强对教师中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协调好组织内部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正式群体内的凝聚力,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马永义 《教学研究》2007,(6):506-509
高校是一个有组织的松散系统,高校学生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影响学校管理者的绩效,且在结构、组织成员、组织领导、组织规范、沟通以及凝聚力等方面都与正式组织有很大差异.管理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励和正确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的、自然而然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很明显的情绪色彩,是以个人之间的情感为基础.这种非正式群体具有向心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实际中,面对这样的群体,一定要有耐心,要冷静,从容应对,实现与正式群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育管理虽然也重视对群体的研究,但是只重视对正式群体的研究,而忽视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非正式群体对于正式群体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者要善于识别和利用非正式群体,并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研究者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和而不同"的管理构想,协调教师的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消除离心力,增加向心力,凝聚学校的所有力量,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萍 《文教资料》2007,(35):174-176
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无时无刻不在对正式群体和个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教育和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引起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拟就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分布以及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