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影视广告创意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实践性是这门课的主要特点。笔者主要探讨了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内容,从审视分析、模仿创造到最后的创新创作三步中,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特点。试图探索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实践课教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舞蹈专业,是以培养高级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最高目标。本文以舞蹈编导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基本点,从编舞与编动作的虚实对位;编舞基本要素的认识与把握;构思、动机发展与主题动作的形成;舞蹈作品的加工提高、排练演出等几个方面来尝试探析如何培养高职院校的舞蹈编导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创作过程的心态来论证中国古典诗词是“心的艺术”。作者将整个创作过程分为“前心”、“后心”和“整心”三种心态。认为“前心”是空怀平气,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对现实事物审美的一种心理观照;“后心”是“雅淡之情(性)”,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对审美的观照体验;“整心”是“虚静明淡”是整个创作过程的集中和升华。它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心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性。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审美客体(社会生活)和审美主体(作家)相互交融的产物。它不仅再现对象的本质,同时又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现实生活只有当它进入作家的视线,为作家深切感受、体验和理解,并有独特的发现,才能成为创作的起点。否则,现实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游离于文学艺术之外的客观存在。因此,在考察文学艺术创作时,不但应当视客体的研究,而且更应注意创作主体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是创作主体的多种心理机制协调运动的过程。其中情感和想象两种心理因素在创作中表现得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5.
从培养编导专业学生的思维入手,分析了电视艺术创作与场性思维的关系。论述了培养学生场性思维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指出,培养学生的场性思维的三个维度:电视作品欣赏时的注意力培养;进行电视节目创作时,培养学生掌握能够营造场性思维效果的技术手段;进行创作时考虑受众的场性思维。进一步强调了从培养符合专业特点的思维能力入手培养优秀的电视创作人才。  相似文献   

6.
原画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关键动作,它既是传递导演思想的媒介,也是让静止画面活起来的本源。原画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学生才能从生活中发现、探索和创造新的规律,从而创作出生动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真实性来源于读者对生活的感受和印象与对作品的感受和印象的比较。从这种看法出发,我们认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作家的创作过程,就是他把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感受和印象用语言加以再现的自然过程:艺术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是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是对生活直接的完整的感受性印象与对感受性印象概括简化的逻辑概念的关系。所谓现实主义,就是如实地再现作家对生活的感受性印象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8.
对美术创作而言,创造力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创作者没有活跃的创造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教师可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合理构思、艺术表现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书法欣赏与美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书法欣赏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在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由书作的意象,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因此,书法欣赏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市民小说以欲望表现为核心,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领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把握,力求大众化以获得最广的接受。但这种欲望表现却使当代市民小说在贴近大众的同时也面临着价值追求的迷失。  相似文献   

12.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城市精神的最佳载体,亦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全方位体现.位于今西安市南北轴线上的朱雀广场和南门广场在布局上不大合理,今后在对其进行改造中应从心理学、美学、建筑学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使其充分发挥城市广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公善 《职大学报》2012,(5):32-34,7
如果说《小团圆》向我们展示了张爱玲的爱情主义,那么《雷峰塔》和《易经》则向我们揭示了张爱玲的另一个信仰,即生活主义。《雷峰塔》、《易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张爱玲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也为我们阅读张爱玲作品尤其是其小说提供了解读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是我国西部各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它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征。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的角度,探讨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揭示节庆民俗体育地域性、周期性、人文性等特征,并研究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方法,是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思维方法。然而,在艺术表现多元化的今天,小说中也能找到它的身影,这种"陌生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小说显现出了新的生命力,拓宽了小说审美表现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6.
源于生活又反映社会生活的民间绝技,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超凡技艺,而且具有长年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丰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给人以特有的文化之美感,并对社会生活起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民间绝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可贵的智力资源。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富有创造性思维实质的特殊功能,是我们今天抢救性挖掘、搜集、整理和探究这一文化遗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养生哲学的内容异常丰富且有不同的思想派别之分,以儒、道、佛、医家为代表的中国养生哲学,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础构架。其养生内容不但与现代养生科学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还形成了一种具有崇尚节制、简约的独特养生文化,它所包含的人生哲学、人生艺术、人生美学等精深内容也是现代休闲观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艺术样式关系密切,而且从叙事艺术上来讲,二者也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明末白话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戏剧化倾向,也具有戏剧性的审美特性。以《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为例,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戏剧化场景的展开呈现出了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激活故事的内在原因;就该篇作品而言,还蕴含着悲剧性的戏剧美。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画线描表现必须考虑:线的不同表现特征、描绘线的必要过程、描绘线时对工具材料的把握.这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恰当地处理三者关系和运用三者的变化,就能使线描充满生机,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20.
运动技能水平与视觉表象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为测试指标,对120名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运动技能水平和视觉表象操作水平之间有密切关系,高水平运动技能组的视觉表象操作水平相对较高,而低运动技能水平组的视觉表象操作水平亦相对较低;除了体操运动员在明的操作速度上其它项目运动员之外,其它几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视觉表象的操作水平方面均无显性差异;不同性别的男女运动员在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后其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