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个栏目由于自己巨大的成功而陷入困境,我说的不是<非诚勿扰>,而是<焦点访谈>.不久前,一位<焦点访谈>的记者在研讨会上抱怨说,现在的采访越来越难做,因为一听说是<焦点访谈>的记者,当事人都不愿意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2.
围绕女画家"微博捉奸"的行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在发现自己的丈夫与别的女人可能有不正当性关系的情况下,女画家通过微博将整个过程,尤其是将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公布出去的做法,从法律的角度看是否妥当.我想,这也是包括媒体记者在内,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它直接牵涉到我们对此类事件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1.<准记者培训教程> <南方周末>有什么秘密武器?一群资深编辑和记者向暨南大学的准记者们露了几招.读这本书,我和这些学生一起学.在<南方周末>做编辑的朋友蔡军剑,把他们南方报系的前任领导范以锦组织的"暨大准记者训练营"中采编精英的演讲内容编成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4.
从2008年1月开始,<法人>杂志、<第一财经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络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濒濒因涉嫌诽谤和受贿罪被抓,这一系列案件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引起了"记者是不是受贿罪主体"的激辩.但人们也不难注意到,在这一系列"抓记者"案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舆论监督案.新闻界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人所共知的,但对"抓记者"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新闻腐败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有几个认识问题应当厘清.  相似文献   

5.
<江西日报>被封杀事件,以景德镇邮局的"承认错误"而结束,我们没有看到相关人员为此受到任何惩罚;仇子明被通缉事件,浙江警方已赴京向当事人道致;<华夏时报>记者被打事件、<每日经济新闻>报社遭围堵事件,会有什么的结果呢?会有人站出来"承认错误"或者道歉,但很可能没有一个人受到法律的相应处罚.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08年第8期刊登了唐远清<从汶川地震后"母爱短信,,的报道看媒体的转载核实责任>一文,提出转载媒体要承担与首发媒体同样的核实责任,如果转载了虚假新闻应当承担与原发媒体同样的责任.之后,该作者在<新闻记者>2009年第2期发表的<对新闻打假者的困惑的辨析与反思>一文(以下简称"唐文")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并将自己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媒体的天职就是"报道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字上:"新"、"快"、"广". 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篇文章.魏巍当年在志愿军某部采访构思"最可爱的人"时,<人民日报>社记者李庄(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也在同一部队采访,并很快写了通讯<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在<人民日报>发表.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只知"最可爱的人",而不知"万岁的部队";笔者曾将这两篇文章对比着读,毋庸讳言的是,后者确实逊色得多,作者本人也曾坦承"质量平平".  相似文献   

8.
寻找<山西青年> "山西青年杂志社? 早都不在这里了.搬出去好几年了.现在这里就是<山西青年报>社."来到<山西青年>曾经的办公地点,一位上了年纪的门卫拦住记者的去路,把记者堵在大厅里,一听说采访<山西青年>杂志,这个门卫更是显出很不耐烦的口气:"分出去了.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号的<青年记者>曾以"传媒智库"为题进行了一番讨论,我也写了一篇短文<专家学者是"花瓶"吗>,篇幅很短,意犹未尽.或许,通过这篇"非常周末"可以看出中国媒体的一线学者的工作状态乃至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08年,记者被抓事件频频发生.1月4日,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进京抓捕<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5月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建峰因"窝藏、妨碍执行公务和受贿"被山西临县警方抓捕;12月1日,<网络报>记者关键涉嫌"受贿"被张家口警方抓捕;12月5日,山西太原杏花岭区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犯罪"刑事拘留央视记者李敏.由于事关记者这个特殊的职业,这些事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各种关于<红楼梦>的书籍频繁出版,据不完全统计,除各种形式的<红楼梦>文本外,2004年以来出版的关于<红楼梦>的图书在140种以上,单是2005年前十个月就有六十余种.这种"红楼"出版热潮在学术界和大众读者间形成了新一轮的"红楼热".2005年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更是由于得天时地利,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轮的"红楼热";出版界紧随这一社会风尚,大量出版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一时间出版界、图书市场、读书界和媒体热热闹闹.对这一现象如何分析,记者在市场调查的同时,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察其实.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频频发生的记者被抓案,让新闻记者一次次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作为被抓记者朱文娜和李敏的代理律师周泽,其言论必然会为公众瞩目.<青年记者>2009年2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受贿罪阴影下的记者被抓现象>的人物专访.本文力图从法律的角度,对周泽律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就记者受贿究竟是"错"还是"罪"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2010年6月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曾传出消息:"一册散佚海外的<永乐大典>重现于世并将入藏国图."近日经记者确认,这册<永乐大典>已经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董岩  徐利 《传媒》2004,(3):20-23
2003年10月21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曾经在京城报界沉浮达8年之久的<生活时报>,这一天黯然退出了竞争的舞台.在它的终刊号上这样告白:"8年前,伴随着改革的浪潮,<生活时报>应运而生.经历了一段探索,付出一份努力,现在向读者朋友挥手说再见了.我们衷心地感谢读者朋友多年来对<生活时报>的关心支持."这一期的<生活时报>还登载了郑直(现为<北京青年报>执行主编)、张捷(现为<南方周末>编辑)、李新(现为<北京晨报>编辑)、马雄鹰(现为<北京青年报>编辑)专门写的告别文章:<生活时报的碎片>、<记得对我的好>、<爱弥留>及<生活时报的"杂拌儿汤">.面对它的终结,这些曾与<生活时报>共荣枯后来又纷纷离去的编辑记者,心绪复杂--  相似文献   

17.
微博"捉奸门"平媒介入的原因,其一是捉奸之事历来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桩丑事,其二为微博这个新路径将"捉奸在床"变得更加容易与迅捷.此两者共同促使了平媒迅速介入此事.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两起新闻从业人员分别获刑的消息在新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原<财经时报>记者熊川和其原同事茅以宁在采写关于橡果国际的系列报道期间,以报道负面新闻为名,向橡果国际索要钱款,结果分别被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聘用记者訾北佳等人因炮制了"纸做的包子"这则假新闻,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被刑拘.  相似文献   

19.
<新华每日电讯>报2002年12月30日第八版,刊登了四川分社记者熊小立、刘喜梅(陕西分社记者)共同采写的通讯<好轻松>,以及<五丁力士>、<红叶长廊>、<蜀道川妹>、<剑门人家>等六篇综述、人物通讯和特写稿件,组成了"家园@蜀道风情"的专版,浓墨重彩地、全景式地描绘了蜀道今昔的巨大变迁,让读者领略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奇特风貌,欣赏了今日新蜀道高速公路的快捷.笔者反复多遍细读了这7篇文章,看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最近,<青年记者>刊登了杨晓白先生编译的<路透社新闻手册>、<纽约时报新闻采编部门价值与实践手册>.仔细读后,生出不少感慨,人们老说老外的"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如何,看了这俩手册,真是领教了.所谓"专业",就是规范.没有规范,只有疯长,何谈"专业"?而疯长,则难逃"被修理"的命运."修理之手",不外乎政府(或法)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