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理念与空间组织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出发,探讨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新理念与新的空间组织模式。强调现代图书馆的空间规划与组织应以高效、灵活、开放和综合性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图书馆是促进阅读的重要机构,对北美地区图书馆促进阅读的建筑空间规划设计典型案例展开调查与研究, 为我国图书馆新馆建筑空间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演绎归纳的方法提出图书馆"建筑空间促进阅读",并以此为研究视角和内容,采用代表性多案例分析的方法实证释析获得2020年度"ALA/IIDA图书馆室内设计奖""AIA/ALA图书馆建筑设计奖"的11所北美图书馆促进阅读的建筑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其特征。[结果/结论] 北美地区图书馆促进阅读的空间设计充分关注用户阅读需求与行为差异、优秀历史元素和自然环境,实现建筑空间对用户阅读行为的支持和激励作用。对我国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重构图书馆阅读促进空间价值认知;发挥空间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支持作用;阅读空间与地理与人文环境融合发展;建设图书馆空间人才队伍和数据资源库。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图书馆的主要建筑项目和相关文献,提出21世纪初美国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趋势是建设"生态友好"空间、儿童青少年空间、文化休闲空间和特殊人群空间,指出新世纪初美国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具有"平等"、"和谐"和"发展"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原则、理论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用户对图书馆空间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不断提升,图书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空间功能,以满足用户的空间利用需求,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笔者以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研究为主线,从图书馆空间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空间设计理论与空间设计发展趋势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关内容,以期为图书馆设计、改造、调整现有空间功能,完善空间属性提供参考依据。图2。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再造"是当前图书馆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聚焦新加坡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创新和改造案例,对如何打造"以人为本"的阅读空间进行思考和解析,归纳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与时俱进的空间设计理念,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创建和打造图书馆的空间文化品牌,阅读空间设计的要素分析等。可为我国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提供优质阅读服务和促进全民阅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空间再造"已成为图书馆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和分析空间设计和建造的实例,归纳经验,对图书馆空间再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进行剖析,提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应紧密结合学校长期战略发展需要,以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吸引学校力量参与并塑造图书馆空间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功能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图书馆建筑的变革,不论从建筑外形还是空间结构上都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图书馆建筑的总体设计上除了考虑建筑外形美外,还应重点考虑内部空间结构设计与空间分配使用的特点.结合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现代图书馆建筑功能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特点及发展历程。从中美两国各自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作为分析案例,从空间设计、资源配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服务提出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个多世纪以来,近现代西方图书馆空间布局的演进经历了复古思潮、功能主义、理性主张和审视创新四个时期,纵观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其空间形式演变的特征和规律:从清晰走向模糊的空间限定;从静态转变为动感的空间组织;从艺术表达发展至为人设计的空间界面处理.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0.
人文视野下的图书馆建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人文视野下的图书馆建筑进行了论述。指出在不同的城市和学校,图书馆建筑成为了标志性建筑,成为反映一城一校的文化地标,图书馆建筑也因其深厚的人文内涵而在人们心中永存 并通过广州大学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从人文的视野去设计、去建筑图书馆的实践案例,论证了人文视野下的图书馆建筑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图书馆空间嗅觉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觉设计是空间设计的一环,探讨嗅觉设计在图书馆空间领域内的应用,可以为图书馆空间建设提供新思路。此文在引入空间嗅觉设计概念的同时,梳理了国内外空间嗅觉设计的实践历史及研究成果,发现有效的嗅觉设计能从多个方面提升空间的整体官能感受并优化空间内人的行为,其后通过室内室外两种不同空间特性给出图书馆空间嗅觉设计的实现路径,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实践要点,未来图书馆将是可以一个通过眼、耳、舌、鼻多感官感受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图书馆建筑要求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翁桂南 《图书馆论坛》2006,26(3):231-232,200
从建筑设计、建筑文化、建筑空间、建筑环境及设计理念论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公共空间是社会化的行为场所,其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并充分体现人性化。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光环境、材质与色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图书馆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呈现出一些新趋势:由平面空间转向立体空间;光环境与色彩设计更加人性化;绿色、生态、低碳设计日益兴起;趋向智能化,舒适度增加,保持民族化,注重科学性,加入减噪设计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用户对图书馆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空间设计出现新趋势。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新趋势突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空间的功能性与舒适度完美融合,同时兼具传承和富有创意的审美文化。空间设计的新发展能使图书馆保持良好的生命力,使其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设置专职或兼职空间馆员是图书馆适应新的服务理念及其相应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对于图书馆组织结构优化和馆员职业能力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采用网络和实地调研、文献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调查,获得我国2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部门的岗位职责内容,分析中国和美国等有关图书馆空间馆员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的招聘信息发现:图书馆空间馆员职责集中在空间规划与设计;空间设施管理;空间用户管理;空间安全与物业监督。大学图书馆空间馆员能力要求为:具有了解图书馆建筑空间发展的趋势、技术和实践,熟悉虚拟空间,具备公平、包容和多样性服务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大学图书馆空间馆员人才培养应该从课程设计、联合培养、岗位设置、在线培训4个维度展开,推动空间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描述高校图书馆空间管理模式的发展历史并以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其空间发展过程中的设计和改造理念,提出本馆以用户为中心的空间设计改造思路与步骤。最后提出图书馆空间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包括人员、经费、评估和意识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图书馆建筑空间和自然人文环境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对国际图联"IFLA/Systematic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提名或获奖图书馆和获得美国"AIA/ALA图书馆建筑设计奖"图书馆的自然人文环境展开研究,能够为我国图书馆在旧馆扩建或新馆建设中建筑空间体现自然人文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获奖图书馆中馆舍内外部空间的自然人文环境建设较好的部分图书馆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这些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相关实践经验。[结果/结论] 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需要创新设计理念与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引导图书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并最优组合促进阅读的空间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图书馆空间及用户行为、态度和偏好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用户的行为偏好找出影响用户选择图书馆空间的隐含自变量,以期为图书馆空间改造升级提供指导,为新空间设计提供依据,为图书馆空间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藏密度,阐述了现代图书馆从单纯贮藏空间向多功能空间的转变,通过剖析中山大学和俄亥俄大学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图书馆公共空间与学习空间的设计要求,建议图书馆加强与所在区域的合作,争取以多种途径拓展图书馆空间,并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空间是读者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的物质载体,能够提高阅读服务效能与推动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采用网络调查、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历届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发现图书馆阅读推广特色人文空间”的34个高校图书馆获奖案例。研究发现,样本案例的阅读推广空间设计内容包括符合读者需要、契合所处环境、保障弱势群体与引发情感共鸣,其管理运维理念强调多元主体联合共建、功能分区立体多元、绿色环保与可持续,阅读推广空间类型不断丰富、服务持续拓新。提出以下发展策略:践行空间融合全纳设计理念;优化空间资源立体展陈服务;完善空间运营协同服务模式;推动阅读空间品牌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