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杀人案因马加爵的落网而暂告一段落,但它却敲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为了预防出现第二个“马加爵”,教师应怎样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对有自尊心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学生要“管”与“问”心理素质较差或有欠缺的学生,由于身上的缺点、毛病较多,  相似文献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谈到自己看书因囫囵吞枣,而时有张冠李戴的毛病。其实如不注重读书习惯与方法的指导,这样的毛病在小学生中还是很普遍的。为使学生在读书中吸取养料,提高读写能力,我要求学生自备阅读本子,自编“读写集锦”,做法是:一、分门别类,总体安排。我要求学生选备一本硬封面的本子,将本子编好页码,然后在第一页写上目录,有按文体分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大类;也有开头、结尾、句式等小类。在每一类中又具体分出若干项目,如写人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写景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如句式可分成古诗句、俗语、歇后语、警句、比喻句等。在首页,还可编排一个目录,完成“编书”的总体安排。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认为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第一要务是“修改思想”。“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一个人的思想有差错,写出的语言必然有毛病。因此,要指导学生先想清楚再动笔写。  相似文献   

4.
刚满3岁的敏敏聪明可爱,就是有个毛病,喜欢歪头看东西,俗称歪脖子。父母多次带他到乡镇医院求医,都未搞清楚原因,后来辗转来到市级医院,专家确诊为斜视引起的斜颈。父母惊诧不已:斜视不是眼病吗?歪脖子怎么与眼睛扯上关系了呢?  相似文献   

5.
甲练前导引一、高考作文“构思”的解读作文考纲要求的”结构完整”,即有头有尾,有交代有照应,布局严密,没有残缺不全、主次不分的毛病。“条理清楚”,即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合逻辑,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纠缠不清的毛病。这些都是对“构思”的要求。二、作文构思误区扫描模块拼凑。不少作文,实际上是几个模块的拼凑,例如在议论文中,“问题加例子”模块,“现象加检讨”模块,  相似文献   

6.
一、治病救文(修改病文) 单纯的辨析病句属于客观题;有些年份在第Ⅱ卷安排有“修改病文”的主观题——提供一段“问题短文”,让考生加以修改。从历年的高考题来看,“修改病文”试题可以分成两类。(一)提示“病文”存在某一方面的毛病(如不简洁),考生按要求改正所存在的毛病。如1998年、2000年全国高考题。  相似文献   

7.
句子不完整、不具体,是学生造句中常犯的毛病。要纠正光靠老师提示,讲评是不行的。在实践中,我积极指导学生学习范文,弄清词义和词语的使用范围,着重采用了积极引导、广开思路、热情鼓励的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以“全神贯注”一词造句为例,说明具体过程。教学时,我板书了这样一个病句:“全神贯注地看书”,问道:“谁能帮助老师挑出这个句子的毛病?”学生略加思索,指出了“没有讲谁在看书”。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醒目的“谁”  相似文献   

8.
从我县农村中学生作文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喜欢盲目借助过去的经验、固定的方法。其结果思路受阻、思维单一,他们的作文往往存在着对标题的辨识能力和审处能力较差、立意不高、千篇一律的毛病。这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维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它是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等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9.
《胡萝卜》这篇课文分为两部分:一是“原作”,讲厂胡萝卜的一些知识,但是有许多语言表达上的毛病;二是经过朱德熙先生修改过的“改作”。“改作”保持了“原作”的意思,同时将有毛病的地方修改过来,使其意思明白,语言规范。本课的特点是将“原作”与“改作”同时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通过对照、比较,找出原作中的错误,分析病因,学习朱先生是如何修改作文的。因此,教学中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一、让学生从自己的评政与“政作”的比较申找出差距,产生“学习修改”的欲望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较好与较差的学生身上,因为较好的学生是教师的希望所在,而较差的学生则可能会影响教学秩序,因此二者往往受到老师的“青睐”,而其他同学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教师精力不济或学生不太起眼而受到老师漠视。教育面向一切学生几乎是空谈。  相似文献   

11.
例证法是写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初中生写议论文运用例证法,常见的毛病是:不善筛选事例,盲目罗列;组织事例时随意安排,不合逻辑;叙述事例时“水分”太多,定向不明;不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例”“理”分离。怎样克服这些毛病呢?  相似文献   

12.
代词使用有无毛病?’93年语文试卷第1卷第4题是这样的:对下列两个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②他埋怨我说:“你让我给你借小说,人家借来了,你又不看。”A、①代词使用有毛病,②代词使用没有毛病。B、①②代词使用均有毛病。C、①②代词使用均没有毛病。  相似文献   

13.
咨询台     
女儿3岁了,每次看电视总爱斜着头,叫她转转头,很正常,没有落枕等毛病,但一坐下就要斜头。批评或提醒她,好不了三分钟。这是什么原因?刘茜孩子爱斜头,而脖子又没有毛病,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眼睛有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斜视。在专心地看电视时,如孩子一只眼看电视而另一只眼偏向一边,最常见是内科视和对斜视。2.屈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的孩子有的会伴有斜视。3.眼球震颤的代偿性头位,也就是说这种患者在斜视或低头向上看时眼球震颤最轻。4.除以上情况外,孩子鼻梁太低,两内眦间距离太远(两眼离得太远,多数是内眦赘皮)也会引起此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军队要讲“战机”,农民要抓“农时”,厨师要掌握“火候”,老师教育学生,要把握好“教育时机”。我认为把握以下十个“时机”,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学年、新学期开学伊始,学生大都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新的意识、新的动力,特别是在假期里,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表现较差的学生由于  相似文献   

15.
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不当的毛病,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教师煞费苦心,反复纠正,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普通话中这三个字都读“de”,故难以辨别;二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词使用的规律,从而运用规律进行教学。我在教学中,对五年级学生,试着按照规律运用三步法进行指导,经过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举手效应”。有这么一件事: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学生乙学习成绩较好,他俩聘请的是同一位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知道学生甲成绩差,就在每次辅导结束时叮嘱他:“在课堂上要积极一点,要多举手。”学生甲遵从了教师的叮嘱。过去,学生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他根本不敢举手,任课  相似文献   

17.
刘波 《河南教育》2009,(9):16-16
近年来,中职学校“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除了学生基础较差外,还与课程的定位太高、脱离学生实际有密切关系。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降低课程定位,运用“范例模仿”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听说训练的要求,我采用“听故事,练说话”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让学生在听老师讲完故事之后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克服死记硬背原文和说“书面语”的毛病。具体  相似文献   

19.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书写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学生在书写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时,常犯“漏写”、“重写”等毛病.笔者在教学中教学生采用把碳原子或碳碳键进行位置编号的书写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普通小学,有20个教学班,学生948人。85%以上的学生来自工人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较差。面临这一现状,“八五”期间,我校构建实施“五大板块有机组合的小学愉快教育模式”,学生各项素质均得到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