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引而不发”与“不引而发”文\朱方摄影\蒋贵生近阅史籍,《孟子·尽心上》有一句话:“引而不发,跃如也。”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拉满了弓,不射出去,却摆出跃跃欲射的姿态,让学射的人自己去体会,这样的教育可谓进入了艺术的境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是“引而不发”...  相似文献   

2.
《孟子·尽心上》:“引而不发,跃如也.”说的是射手教人射箭的一种方法:射手拈弓搭箭,瞄准箭靶,把弓拉得满满的,但不发射,只是做出一个跃跃欲射的样子,让学箭的人慢慢观摩,细心体会要领。孟子的原意是提倡君  相似文献   

3.
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凭汉字字形反映出来的一个单音词的最早的意义。这里我们用“引”和“发”作例子,来说明词的本义。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光辉著作里,说明共产党对于菩萨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句话是从《孟子》上引来的,大意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引满了弓,不射出去,却摆着跃跃欲动的姿势。“引而不发”里的“引”和“发”都是用的本义。  相似文献   

4.
郭湖海 《教书育人》2000,(11):38-39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引伸到班主任思想工作中,“空白”艺术是指老师在思想教育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自己的所思、所虑、所获来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思想教育的艺术效果。从而使班主任的思想工作有虚有实、跌宕多姿,呈现出和谐的美感。那么班主任在进行思想教育时有哪些“空白”艺术可资借鉴呢? 1、引而不发。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意即教射箭的人拉满弓,搭上箭,摆出跃跃欲射的姿势,就象要射出去的样子,但并不…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盂老夫子主张把弓拉开,但不匆忙地把搭在弦上的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朱熹认为“学则须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了《人民日报》两篇文章:《引而不发,跃如也》(8月15日第6版)和《再谈“引而不发,跃如也”》(8月24日第6版)。“引而不发,跃如也”,是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引用《孟子》上的一句话,借来比喻共产党应当引导农民得到充分的政治觉悟,然后等待农民自愿地自动地去破除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解疑答问的能力银川十五中梁丽娟“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疑,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说在解疑答问训练中,学生回答问题状况不佳,主要存在“不...  相似文献   

8.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化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因此“问题生成”就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由此而派生出四种模式:学生提问学生答,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教师自问自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化学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唯其如此,“问题生成”就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所谓“问题生成”,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由此而派生出四种模式:学生提问学生答,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教师自问自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0.
“答疑”和“解惑”是学生使用率比较高的两个词,通常是指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二者意义相近,所以很容易被理解为答疑即是解惑,解惑便是答疑。但仔细比较一下,二者却不尽相同。“答”和“解”可谓完全同义,“疑”和“惑”可就有点程度上的差别了。疑为疑问,惑为困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思维能力,真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课堂生成教育,应该摒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代之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作用的核心应该是“引”而非“控”,其关键在于教育者要做到“引而不发”,“导而不牵”。然而,教师的“引而不发”“导而不牵”必须得法,否则就会导致学生的“引而不发”“导而不行”,导致生成教育的失败。如何做到“引而不发”“导而不牵”,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实现知识的自然生成?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我们觉得以下几个方法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2.
孟子谈教学     
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他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曾打比方说:“假若有一位园艺家,他放弃栽培梧桐树和梓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那就是一位很糟糕的园艺家。”教育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教育要获得成效,必须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孟子抓住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注意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孟子在回答学生公孙丑的提问时,讲了这样一段话:“高明的工匠不会因为拙劣的徒工而改变或者废弃规矩。善于射箭的羿,也不会因为拙劣的射手变更拉满弓的标准。教导别人要象射手那样,拉满了弓,却不把箭发射出去,只作出跃  相似文献   

13.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认为 :“教育就是教人思维。”而创设问题的情境 ,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善于激疑 ,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 ,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而激疑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 ,这就需要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那么 ,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 ?1、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有一定的深度。就是说要注意分寸 ,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要让学生“跳一…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数学课堂,通常是由教师提出“疑”,而后学生再“思”,进而发生“学”.但会提问、会思考,应该是“学”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一味地接受问题,而不是尝试提出问题,那么他的“学”必然是不完整的.教师问,学生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怎样才能触发学生由自己的“问题”开始思考?笔者从敢问、善问、解问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重视“授人以渔”,教学生“获取知识的知识”,现已成为教坛的共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寄望于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和谐共振”。教授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成为教师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教师教学的归宿。学习方法虽然不能成为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但它是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达到终极目的船和桥。现就教授学生推导法的几个问题浅述如下。 一、推导法与出疑求知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使学生能“有疑而入,无疑而出”,首先要能“疑”,而推导法是学生能“疑”的方法之一。推导致“疑”在教学中往往体现在教师推导出疑和学生推导质疑的你来我往之中。学习《天山景物记》教师质疑:分段有何特点?答:独立成章,加了标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第一段没标题?有的学生说:那是总起部分。教师问:这  相似文献   

16.
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向学生提问,满足于“师问生答”的传统范式,忽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普遍较弱,出现路不拾“疑”的尴尬状况.有疑问,才会有思考与探索;有思考与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开始.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创新学习的起点。在教育教学中,“师问生答”的模式十分常见,虽然也能启发学生思考,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答疑”的地位,难以发挥主体性。因此,教师如何转变课堂角色,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值得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就应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下面,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做以探讨。 1.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贵在生疑,疑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能促进思维积极活动。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长时间地被动听讲,会因为注意力的有限持久性,教师空洞说教或平铺直叙,或教材内容的枯燥无味而感到兴致索然,精力不集中,即使“强打精神”听课,也只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知其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有疑才能引起探究的兴趣,探究释疑的过程就是求取真知的过程。在大力提倡先学后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引导学生见疑、质疑,既是学法的引导,也是品质的培养。因此,学贵有疑,教师要引导学生见疑,鼓励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20.
《孟子·尽心上》中有两句话:“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这意思是说,水平高的人教导别人正如射手一样,他虽张满劲弓,却并发箭,只作出跃跃欲试的姿势。而正由于他能站在正确道路上,运用正确方法,有能力的人才会跟着他,学得更好。这一“引”字,说得很好。指导学生阅读,就应多在这个“引”字上下功夫。要抛弃知识上的硬灌,要多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阅读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重点,应该在“导”字上。“导”,就是引导,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富于启发性的好方法,进行恰如其分地指点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