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皇冠梨为主要原料,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发酵梨汁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复合乳酸菌发酵梨汁工艺,探讨菌种比例、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等对发酵梨汁活菌数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合菌种发酵,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体积比为1∶1时对梨汁发酵效果最好;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参数为复混合菌种接种量体积分数4%、发酵时间25 h、发酵温度37℃,此条件下得到发酵梨汁的活菌数和感官评分均达最高值,其值分别为(29.5±0.68)×10~8cfu/m L和93±0.92分.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山药、新鲜芦荟和脱脂粉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菌种作为发酵剂,制得集山药、芦荟和酸乳的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乳制品.最佳工艺配方为山药添加量为6%,芦荟添加量为6%,白砂糖添加量为7%;接种量3.5%;发酵温度42℃,主发酵时间5h;添加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0.15%,瓜尔豆胶0.25%可保证制品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更高品质的猕猴桃酵素饮品,以猕猴桃为主原料,红糖为辅料,采用自然发酵的方法,进行猕猴桃酵素生产工艺条件优化研究.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酵母菌和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对猕猴桃酵素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种接种量为影响猕猴桃酵素品质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为5 d,发酵温度为30℃,菌种接种量为4%.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猕猴桃酵素糖度为4°Brix,酒精度为0. 25%vol(20℃),感官得分93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保健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针菇和牛奶为主要原材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菌种,利用发酵法生产金针菇保健酸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配方及生产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将金针菇浆与牛奶以1:2(V/V)的比例混合,再加8%的白砂糖,0.2%的稳定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5混合,且用3%的接种量,在42℃下发酵5h可制得优质金针菇保健酸奶.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8):78-82
以鲜牛乳和新鲜葡萄汁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抗坏血酸,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以感官、理化、微生物检测为评定指标,研究开发凝固型葡萄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葡萄酸奶的主要工艺参数、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蔗糖添加量6%,灭菌时间30min,葡萄汁添加量15%,Vc抗褐变浓度为5%,发酵剂接种量4%,发酵时间4.5h.根据以上配方生产出来的凝固型葡萄酸奶色泽均匀,酸甜适宜,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具有葡萄特有的风味,乳香气浓郁清爽,口感香醇.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优化出地软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筛选出最佳的稳定剂并获得地软酸奶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地软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体积比为1:1、发酵温度40℃、发酵4 h;稳定剂单因素试验证明了复合稳定剂效果优于单因素稳定剂,当海藻酸钠与琼脂的质量比为1:1、添加量为0.3%时,达到最佳稳定效果;地软酸奶最佳配方为:地软汁18%、白糖8%、稳定剂0.3%。  相似文献   

7.
低盐苔菜泡菜生产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对菌种接种量、食盐、番茄汁、甜蜜素的添加量进行了筛选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接种植物乳杆菌、添加番茄汁,可以明显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苔菜泡菜的质量。优化后的工艺为:接种量4%、食盐4%、番茄汁5%、甜蜜素0.3g/kg,20-25℃,发酵周期2d。  相似文献   

8.
低盐苔菜泡菜生产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对茵种接种量、食盐、番茄汁、甜蜜素的添加量进行了筛选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接种植物乳杆菌、添加番茄汁,可以明显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苔菜泡菜的质量.优化后的工艺为:接种量4%、食盐4%、番茄汁5%、甜蜜素0.3g/kg,20~25℃,发酵周期2d.  相似文献   

9.
段飞 《华章》2011,(34)
以绿茶、鲜牛乳、蔗糖为原料,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后,研制出一种保健型酸乳.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绿茶添加量为0.5%,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为6h,发酵温度为43℃为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粒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基料中菌质多糖的产生都有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10目大小的玉米基料,接入15%液体菌种,28℃发酵24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酶法降解玉米芯的最佳工艺和酵母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对玉米芯进行酶解,采用酵母菌对酶解液进行发酵.结果:酶解条件:纤维素酶0.6mL,pH值为5~6,温度40℃,Tween-80添加量为1%,微量元素的添加量为0.5%,酶解48h后还原糖浓度达到最大值;发酵条件:活化后酵母菌的接种量40mL,发酵温度30℃,发酵36h后,乙醇产量的最高.结论:在较佳的酶解和较佳的发酵条件下,可显著提高酶解率和发酵率.  相似文献   

12.
以柑桔和胡萝卜为主要原料,分别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液体摇瓶发酵、下胶澄清等方法制成柑桔胡萝卜保健果醋.试验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适宜条件为:活性干酵母接种量1‰,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24h;醋酸发酵的适宜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8h;果醋下胶澄清:采用1%壳聚糖的澄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番茄酸奶的生产工艺条件,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菌为发酵菌种,白砂糖添加量7%,番茄汁添加量10%,接种量3%,发酵时间11 h,发酵温度43℃,产品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优化黑曲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酵母菌等4种混菌混合发酵玉米豆粕型饲料的最佳发酵菌种比例组合.方法:以黑曲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酵母菌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定3个水平,按照L9(34)正交试验表设计9组不同的菌种比例组合,总接种量按4%,发酵初始水分设定为36%,30℃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分别发酵48、72、96 h后测定样品pH值、乳酸含量及干物质回收率(DMR),优化其最佳发酵组合.结果:相同发酵时间内,黑曲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之比为3:3:2:1时,样品pH值最低,发酵速度最快;相同发酵时间内,黑曲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比例为3:3:2:1时,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菌种比例组合(P<0.05);发酵时间为72 h时,干物质回收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物质损失在4.60%.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黑曲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之比为3:3:2:1时,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为发酵菌株,开发蓝莓果渣乳饮料。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以活菌数、花青素含量和pH值为评价指标,优化乳饮料配方及发酵条件。结果:最佳配方及发酵工艺为:脱脂奶粉添加量20%、食用葡萄糖添加量12%、蓝莓果渣添加量0.4%、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24h和接种量0.5%,按此工艺所得产品中保加利亚乳杆菌菌落数对数值为10.658lgCFU/mL,花青素含量达到0.295 4mg/mL,pH值为4.27。结论:此研究获得蓝莓果渣发酵乳饮料酸甜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6.
红薯味酸牛奶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从超市购得的原味的酸牛奶作为接种菌种,与打浆、糊化、糖化后的红薯浆混合,经过发酵及后发酵,得到特有具有红薯芳香的新型酸牛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红薯酸牛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乳、蔗糖量、接种量、红薯浆量所占体积分别为50%、8%、15%、27%;发酵时间为4小时,发酵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7.
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纳豆菌固体发酵条件,通过蛋白凝块溶解时间法测定纳豆激酶活力,筛选出最佳培养条件。固态发酵通过扎孔、添加麦芽糖、蔗糖、葡萄糖和黄豆粉观察它们对纳豆菌产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态发酵最佳条件为,浸泡10 h后,扎孔、添加4%麦芽糖、4%黄豆粉,121℃下蒸煮30分钟,接入纳豆菌2%,在37℃下培养24小时,4℃下后熟24小时。在此条件下培养,测得的纳豆激酶活力相当于尿激酶943.23 IU/g。与先前实验结果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固态发酵由670.15 IU/g提高到943.23 IU/g。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牛奶等为原料,以开菲尔粒、酵母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剂的发酵条件和马铃薯乳酒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发酵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开菲尔粒用量1 g、酵母用量0.2 g、白砂糖用量6 g、发酵温度26℃、发酵20 h;马铃薯乳酒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发酵剂用量3 g、白砂糖用量10 g、马铃薯泥用量20 g、发酵12 h.  相似文献   

19.
以红富士苹果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进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工艺优化研究.利用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按1:1:1:1混合发酵苹果汁.结果表明:蔗糖添加质量分数为3%,苹果汁添加质量分数为30%,发酵温度为35℃,发酵剂接种质量分数为2%,发酵时间为35 h时,获得产品品质较好.其...  相似文献   

20.
以优质的糯玉米和菠萝为生产原料研究复合果酒的制作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糯玉米-菠萝果酒的发酵工艺.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对糯玉米-菠萝果酒的香味成分进行了检测,预测优化后果酒的酒精度为10%,实测值为8%.结果显示:向菠萝汁中加入白砂糖将糖质量浓度调至18%,糯玉米糖化发酵液与菠萝汁的混合比例为2∶3,按5%的比例向混合的果汁中添加安琪活性酵母,主发酵温度23℃,发酵24 h,后发酵温度30℃,发酵13~16 d,在15~20℃下陈酿2个月,用明胶澄清剂澄清处理,杀菌,得到色泽金黄、口感纯正清新、果香十足的糯玉米-菠萝果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