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正>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吕叔湘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4.
浅谈品味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要求.为什么要品味语言文字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地说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亚男 《现代教学》2009,(12):51-51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规范、语感鲜明、内涵丰富,有利于启迪智慧,激发想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较好的训练材料。教学时,教师要以课文为依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说,训练学生说,强化学生说。让学生在说中积累,在说中感悟,说出精彩,说出个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灵动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道出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王崧舟老师教学的《去年的树》(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正是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并将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可见,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一系列的语文能力。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开发潜能,形成能力。一、揣摩关键词,"嚼"出语言的厚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案例】《卧薪尝胆》教学片段(出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为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必须依托文本,聚焦文本语言,关注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杨帆 《教学月刊》2014,(11):42-44
一、"语用型"教学实施的难点 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17.
冰心的《观舞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多角度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既要引导学生欣赏印度舞蹈艺术之美.品味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更要引导学生学习作家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搭建各种语言实践平台,加强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说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而,我们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对语感的培养,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灵敏度。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在理解词句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由基本的词…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品味语言,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之一。何谓"品味"?就是细细地体味语言文字中的意蕴,就是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与辨析,品出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感受语言文字的宽度与深度,从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去阿联酋访问,了解到阿联酋人民花了巨大的代价培植花草树木,并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