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于连性格的主要特征,认为小说中其人生轨迹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不幸的家庭生活,初入上流社会,贝尚松神学院,在莫尔侯爵府。这四个阶段见证了他的性格成长与心理路程,作为平民及贵族双重身份及双重性格的结合体,于连内心充满了复杂的矛盾,这两种身份及性格的交战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天性冲突”的特征;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人格放逐”和“人性回归”的精神特质。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也体现了孙悟空的人生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悲剧的性格悲剧的结局——论宋江性格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根源就在于他的双重性格."忠""义"思想是他思想性格中不可调和的两个方面,这种反抗性与妥协性的矛盾,使宋江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左右摇摆.性格决定命运,悲剧的性格造就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4.
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决定着他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着他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我们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正式接受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较初中阶段,我们小学阶段更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可是,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教学质量成了家长替孩子择校的主要标准,成了学校领导考核教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隋炀帝矫饰、刚愎自用的性格是时代、阶级、家庭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地位的变化等外在原因与天生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将矫饰作为一种斗争武器,反映了他在复杂政治斗争中的机敏和才略。矫饰是他成功夺嫡的重要因素,也是他变态穷奢,炫耀浮夸,断送江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笃学博识、雄才大略、敢做敢为。使他不断开拓进取,功业卓。但他过于迷信帝王权力,急功近利,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使帝王功业倾刻瓦解,雄心抱负毁于一旦。最终落得个独夫民贼、千古暴君的恶名,为万民所唾弃。  相似文献   

6.
陈静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25-127
多丽丝·莱辛著名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对现代社会女性的身心给予了深切的关怀。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苏珊的心路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从一位独立的自由女性妥协成为一个自相矛盾地完美的家庭主妇;而后因不满于绝望枯燥的家庭生活而转变成试图摆脱父权社会的牢笼的反叛者。苏珊的成长路途中伴随着其内心雌雄两种力量的斗争,这两种力量斗争也是导致其不幸的生活和自相矛盾的性格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张华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张华在西晋的政治生涯分为晋武帝和晋惠帝前后两个阶段。张华被杀的客观原因是朋党之争,主观原因则是其个人谨小慎微的性格。他在出兵伐吴,谋求统一,为政和平,延缓动乱方面的政治作为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革命的进步的文学总是在同反动的落后的文学的斗争中向前发展的。“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艺思想方面的主要战线有两条:一是跟新文学的正面敌人封建复古派的斗争,一是跟新文学统一战线的右翼、后来分裂出去的买办文人胡适派的斗争。这两条战线,都跟当时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斗争息息相关。对封建复古派的斗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五四”以前是第一阶段。首先打出复古旗号反对新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林纾。林纾早年用文言文译介了不少西方小说,有一点名气。他自附于桐城派,属于钱玄同斥骂的“桐城谬种”。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刚发表,他就写了《论古文之不当废》来反对,可又讲不出道理,只道:“吾识其理,乃不能道其所以然,此则嗜古者之癖也。”胡适在《寄陈独秀》中讥讽他说:“林先生为古  相似文献   

9.
孙霓 《现代语文》2006,(5):28-28
刘兰芝是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明贤惠,勤劳俭朴,其性格却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而最终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但在其性格发展中,我认为她具有鲜明的对立型的性格特征,即她的身上既具有自主型的性格特征,又具有依附型的性格特征。自主型的性格特征包括她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反抗性,依附型的性格特征包括她在感情上的依附和精神上的依附。这两种性格特征在她身上交织发展,从而构成人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典型性。其性格发展可按三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是性格的稳定期;第二阶段是性格的剧变期;第三阶段是性格的超越期。  相似文献   

10.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久负盛名的两个主要因素: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塑造和语言的出色运用。造成哈姆雷特犹豫性格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神学院学生身份和他的敏感天性而不是他的王子身份;莎士比亚的语言时而华美动人,时而粗野放肆,这种鲜明对比都贴切表现了主人公激烈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最初传人中国,到五四运动后形成传播热潮,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两个阶段具有其相应的特征。虽然在传入和传播的过程中,关于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等成为译介传播者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但两个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生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变化,是对早期译介阶段的超越。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两个阶段的不同,必须从中国社会变革与思潮演进关系的规律上去发掘原因。从社会变革纵贯线的动态眼光审视,斗争武器的载体、仿效目标的视线、指导变革的战略等方面的变化,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得以超越早期译介阶段的历史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上层社会中的李白是“狂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叛逆性格;在大自然怀抱、日常生活以及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只是普通人的李白,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平民性格,两种性格的李白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但要从作品的题材上划出界限却很难,这就是说明李白作品中的两种性格是互相渗透的,难以以题材来区分的。  相似文献   

13.
宗法制度维护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秩序,其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主义成为其领导核心,周朴园性格中的夫权主义思想是形成他性格的主要因素,这种夫权主义摧毁了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鲁侍萍与繁漪的一生幸福,同时他的男权主义造成了《雷雨》中众多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论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十分杰出,却长期被人忽视。他的心理描写分为两个阶段:《悲惨世界》以大段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内心斗争、思想转变和性格特征,《笑面人》刻画了人物的变态心理和妒忌心,《九三年》剖析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斗争。雨果的心理描写长短结合,有时以思想分析来展现,有时以话语和行动来显示,手法丰富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有一句话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成功。好习惯和成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的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给他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作报告,讲过一番话,说他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求优秀,看着那些好学生,挺让人羡慕的,  相似文献   

16.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历来观点甚多。本文通过对剧本中故事情节的分析,尤其是对哈姆莱特装疯和放弃克劳狄斯祈祷的机会两个情节的分析,认为哈姆莱特的性格是以行动为主的,他是一个行动的王子。  相似文献   

17.
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争夺东亚霸主的必然结果。一、美日关系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之前。这一阶段,美国经济实力较弱,南北没有统一,矛盾激烈,面临内战,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利益上尚未形成冲突。第二,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到蒋介石重新控制南京国民政府实权的1928年。这一时期,美国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日本也业已成为亚洲的强国,在对华政策上,两国都着意扶植代理人,既勾结又斗争,八国联军侵华和府院斗争的形成便是例证。在…  相似文献   

18.
有一句话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成功。好习惯和成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给他下一届的学生做报告,讲过一句话,说他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求优秀,看着那些好学生,挺羡慕的,于是自己也力求成为这种优秀学生的一员。第二个阶段,是达到优秀,在自己执著追求的过程中成为优秀。  相似文献   

19.
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历来是人们公认的《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学典型之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包括教学参考书)认为:林冲性格是一个由忍辱屈从转变为反抗斗争的性格,其典型意义在于,通过林冲由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转为农民起义英雄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由于重要矛盾而产生分化的必然性,突出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那么,林冲性格的具体特征有哪些?他的性格又是怎样转化的呢?我认为,对于这两个问题,教科书里论述得还不够明确和充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从审美  相似文献   

20.
度光阴的人     
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我在此意义上理解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性格即命运。”但是,这并不说明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人不能决定自己的性格。性格无所谓好坏,好坏仅在于人对自己的性格的使用,在使用中便有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