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新闻隐性差错的校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的,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在各种各样的隐性差错面前,作为一名新闻校对人员,要练就"火眼金睛",成为一只优秀的"啄木鸟",需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组织中差错管理文化对于差错知识共享与差错学习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于此,在分析隐性知识共享和学习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采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一个完全且完美的动态三方博弈模型,用以分析不同类型差错管理文化的组织对于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作用。并根据差错管理文化类型的不同制定激励或惩罚制度、策略和措施,得出了两种组织触发差错知识共享和差错学习的策略均衡条件。相关结论对于组织差错学习,特别是高可靠性或高危性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对在作者提供稿件电子版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排版后"校异同"重要性的认识,分析了科技论文编辑、排版过程中,隐性差错产生的规律及原因,提出必须有重点地认真进行校异同,应重点核查易出现隐性差错的地方,从而保证校对质量,并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等学校理工科学报的差错,探讨了在编校合一情况下提高编校水平的途径,分析了编校工作者认知盲点对期刊质量的影响,指出建立常见差错防范区和警戒点的必要性,总结了归纳校对法、类比校对法和按序校对法等几种防止差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韦楠华 《现代情报》2012,32(3):54-58
首先探讨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内涵,根据个体、群体和图书馆整体3个层次划分法把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归纳为五种途径,然后从主体、内容、情境和媒介等方面构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障碍的分析框架,最后从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塑造新型组织文化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可能会出现差错。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会遇到差错管理问题。组织对差错是绝对的规避,还是持有包容管理的态度决定了组织对差错的管理氛围。本研究通过引入差错取向为中介变量,探讨差错管理氛围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内在机理。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335名企事业单位员工的样本数据,利用Baron中介检验法、Sobel检验和Bootstrap法实证检验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差错管理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个体差错取向在差错管理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领导是促进员工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员工的创新动机和行为又受到领导风格的影响。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来探讨领导授权赋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领导授权赋能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隐性知识共享在领导授权赋能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氛围在领导授权赋能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且调节了隐性知识共享在领导授权赋能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体育隐性课程的现状,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体育隐性课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隐性课程不了解;半数多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大部分体育教师会无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但仍存在对体育隐性课程认识的不足;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满足教学、活动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终生体育的世纪,传统体育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因此,广大教师和课程研究者在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创设丰富的体育隐性课程,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了隐性课程的价值,促进隐形课程的发展并使其也尽可能转化为一种可实施的体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主管部门审读科技期刊参考文献提供指标和评价体系,为提升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33种科技期刊165篇论文中的5092条参考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机”协同的审读方法,通过归纳总结和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参考文献评价体系。【结果】33种期刊差错率、差错率变异系数、差错密度和差错密度变异系数的均值分别为20.87%±1.16%、55.74、1.12±0.02和22.91;依据4个评价指标构建的著录质量评价体系发现,高质量参考文献期刊只有3种,低质量参考文献期刊有7种;依据参考文献差错类型评价体系发现,在33种期刊的参考文献差错类型中,内容差错的比例为92.54%,格式差错的比例为7.46%,内容中的出版/出处项、主要责任者差错的比例分别为39.08%、35.99%。【结论】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总体水平偏低,迫切需要提升,应引起作者、期刊编辑部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维修作业差错,美国波音飞机公司首次尝试采用了称之为维修差错调查表(MEDA)的方法,在航空维修领域实行了更贴近人为因素的管理理念。通过分析MEDA法和人为因素管理,人们发现其最有鲜明特色的是有关差错处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也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递延税款”科目,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未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在应付税款法下,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也发生差错,则应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计入“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如果企业在所得税申报中未发生差错,则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数为零,无需调整“递延税款”或“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相似文献   

13.
差错在组织内部屡有发生。基于信息与知识视角,探讨信息差错、差错信息、差错知识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差错信息与信息差错相互关联并互为因果,差错信息可转化为差错知识,利用差错信息开展差错学习可以转变差错管理范式。最后给出总结并就如何关注信息差错、差错信息、差错知识问题作了展望,认为信息差错、差错信息、差错知识的相关研究将是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决定了要实现对隐性知识有针对性的管理必须对个体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测评。当前有关隐性知识测评的研究已在相关领域展开,而有关隐性知识测评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用于隐性知识测评的指标体系,而后通过三角模糊加权平均G1法计算各测评指标的权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员工的隐性知识进行测评,检验了该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通信中若出现差错,就会极大的影响通信质量和通信效率,为此研究计算机通信中的差错检测与控制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现本文就通过分析计算机通信中引起差错的原因,来探讨了其常用的检测技术,并对比了几种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的优缺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体育隐性课程施教的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物质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精神因素.并且提出了体育隐性课程的施教方法主要有:语言性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差错信息的研究状况,主要从差错信息的范围与层次、信息差错、信息系统、差错报告、差错归因、个人信息管理几个方面对差错信息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认为差错信息及其管理应成为信息管理学科关注的新对象。  相似文献   

19.
对2009年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审读所抽查的105种科技期刊,进行编校质量分析。每种期刊选择2期,计算差错率。共抽查字数313.3万,差错基数:1 972.7,平均差错率:6.29万/,差错率最高:21.00/万,差错率最低:0.70万/。差错率所占比例较高的有文字类差错:884个(28.59%),标点符号差错:756个(24.45%),格式类差错:591个(19.11%),计量单位差错449个(14.52%),其余差错类型均未超过6%。文章分析了差错类型,积极寻找差错成因,为提高期刊的编校工作质量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出声思考法"获取企业专家决策过程中的隐性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捷 《情报科学》2007,25(6):944-948
隐性知识的获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企业专家在决策过程中会运用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决定着决策的成败。提出专家的决策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论证了运用出声思考法可以获取专家决策过程中的隐性知识,并构造了获取模型框架,详细解释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