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城市社会生活中,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幼儿一般都是生活在备受娇宠的优越环境里,根本不知父母操劳的辛苦,更不知其衣、食、住、行的来之不易,又由于幼儿自身所固有的自我中心化心理的存在,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体贴、关心父母及长辈,珍惜劳动果实.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幼儿养成了处处依赖大人,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没有劳动观念.面对这种情况,怎样通过教育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呢?这不能不是幼儿教育中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一、从幼儿自我服务入手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开发、培养儿童的智慧在于让幼儿自己动手.因为动手劳动能激发人的思维活动,儿童的思维特点与他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联,他们能在劳动中思考问题.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劳动就能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激发思维活动的条件.让孩子参加一些适宜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教孩子学会一些劳动技巧,更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负担,其真正用意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责任心以及生活能力.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应经常用谈话的方式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用餐,自己穿脱衣服等.如系鞋带,有许多孩子在家都是父母帮助做的.到幼儿园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小朋友,只有一个教师,怎么办呢?是等教师一个一个来帮助系呢?还是自己学会系?幼  相似文献   

2.
魏燕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3):95-98,102
早期的问题行为对个体的成长有许多消极的作用.家庭作为幼儿最早的生活和教育场所,与幼儿行为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近十年来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成因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全面性、系统性相对不足,主要侧重于某一不良家庭因素对幼儿行为形成的消极影响,或造成幼儿某一问题行为的家庭成因探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从家庭环境入手,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今社会的新变化,从6个方面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展开了全面的论述,发现父母的心理特征、父母的职业特征、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家庭结构类型、家庭居住条件及家庭气氛是幼儿问题行为的主要家庭原因.  相似文献   

3.
现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家长对于孩子幼儿时期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处处依赖父母,逐渐丧失了独立生活与交际的能力,形成依赖人格。因此本人对处在幼儿时期的儿童进行依赖性人格倾向的调查,旨在针对当下幼儿依赖性心理的程度和问题提出建议,避免幼儿成长中逐渐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4.
幼儿是今天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独立性对于幼儿健全发展和今后适应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独立的人格和顽强的毅力,才能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然而,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幼儿养尊处优,独立意识越来越差,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生活自理水平低下。这些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全发展,削弱了幼儿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作以下探索:一、鼓励…  相似文献   

5.
王静 《甘肃教育》2010,(12):55-55
一、新入园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原因 1.对父母的高度依恋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现象。 对父母的高度依恋是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对父母产生依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注重智力开发,强调卫生保健,很少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人们,尤其是父母对幼儿的物质生活、知识学习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小班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利于幼儿对自身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形成,外加幼儿面对问题的独立能力,对幼儿之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多多提供幼儿一些自理能力锻炼的机会,帮助幼儿更开心自信地成长。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格外重要。现在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宠爱,对父母有着很强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一、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1.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环境,因为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及父母对幼儿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昕 《华章》2012,(35)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有增无减,许多父母对子女关怀备至,呵护有加,惟恐孩子发生不测,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园主动积极地培养、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如何来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乃成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了.  相似文献   

10.
浅议幼儿家庭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霞 《文教资料》2007,(21):182-183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活动场所,父母是幼儿性教育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幼儿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幼儿的性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充分利用生活事件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顺其自然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是幼儿的启蒙教育的地方,对幼儿发展,个性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父母是幼儿最亲的人,孩子的许多第一次,都有父母的直接或间接参与。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父母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教育中,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角色呢?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角色(1)英雄。在许多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都是英雄,都很崇拜。家长在孩子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孩子一言一行都要进行模仿。(2)"坏人"。有的孩子对爸爸感觉不冷不热,没感情。传统观念中,爸爸一直是"严父"的角色,家里对宝宝批评、惩罚都是父亲  相似文献   

12.
吴悦 《考试周刊》2022,(6):163-166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环境,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文章从幼儿家庭角度切入,研究幼儿与父母的家庭亲子游戏开展情况,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主要探讨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条件创设、父母对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的态度和父母在游戏中的角色,并且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旨在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更好地...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幼儿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都需要情感——爱的滋润。爱心的培养从哪儿开始呢?我们想到了父母。父母是幼儿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爱他人,最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更多地了解父母,理解他们的付出和辛劳,是激发幼儿爱心的极好途径。 为了解幼儿对父母的了解程度,我们对中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对自己的父母知多少”问卷调查。接受调查幼儿70名,能将父母的职业全说对的,只有一名幼儿,有三名幼儿说对了其父或其母的职业,其他幼儿说的全是父母上班的地点,如办公室、银行、商店等…  相似文献   

14.
活动设计活动要求: 1.让幼儿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 2.初步激起幼儿爱父母的情感。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套婴儿生活图片、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2.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活动过程: 1.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在出示图片前,先听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群体生活,这是孩子由绝对依赖父母向初步独立自主发展过渡的重要时期。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家境宽裕,且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备受宠爱。由于父母平时包办代替较多,孩子缺少学习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主动想办法出主意,而是依赖别人解决,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锻炼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注重从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16.
官旭琼 《考试周刊》2009,(39):222-222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幼儿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幼儿,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养育幼儿的过程,就是对幼儿启蒙教育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教育:从空间上来看,家庭教育对幼儿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其它教育所达不到的。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许多年轻家长的重视。然而,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缺乏独立性,一切都依赖父母,如在幼儿园布置的一些动手动脑的小作业都是由家长来完成。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么做就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做事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所以什么事都代孩子做,不放手也不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独立性较差。所以,培养幼儿要从小抓起。一、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的源泉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早期阅读应提前至零岁开始,0 ̄6岁的儿童尚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他们在父母陪伴或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欣赏和阅读。而父母、老师或同伴就是幼儿阅读中的伙伴,幼儿早期阅读中最初的引领者、陪伴者、分享者。随着幼儿早期阅读年龄段的提前和研究的深入,阅读伙伴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家长能引领最初的阅读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在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幼儿学会了许多的生活技能,同时早期阅读也应从这里开始。早期阅读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  相似文献   

19.
周晓华 《考试周刊》2010,(53):249-250
在与很多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都是身为家长,但对于幼儿在园的生活所关心的情况却是各有不一.有的关心幼儿吃得好不好,有的关心幼儿学得好不好,有的关心幼儿与同伴之间相处如何……真是五花八门.当然这些关心都是人之常情.面对家长们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关心,我对班里的幼儿及家长作了一个分类统计.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好幼儿是家园共同的责任;有的认为老师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大;有的家长有许多想法,却由于自己的性格使然,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更有甚者认为教育全部都是教师的责任.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任何时候父母的教育及对幼儿的影响都是不可取代的.虽然家长文化程度的不同,对于教育的看法不同,但是只有让这些形形色色的家长都了解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各方面都有更大的提高.对于如何来让家长了解并配合教师,我做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20.
自孩子呱呱坠地时,就给父母带来了期望和欢乐.于是父母就希望把最好的赋予孩子:无忧的衣食,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智力……这种考虑缜密的培养计划实则忽略了孩子的品格教育.文章主要从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注重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注重培养幼儿的爱心与同情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进行家庭品格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