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的有力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虽然已经逐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队伍发展不均衡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培育精准程度不够高等系列现实挑战.立足新时代,落实政策扶持、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甄选培训对象、强化保障措施和能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的职业农民,通过深入解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内涵.基于新型职业农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出现的培育目标不够健全、培育内容不够具体、培育方式不够多样、培育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培育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培育内容;精准施策,健全完善培育机制;多措并举,积极创新培育方式等措施,不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长效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特别是需要政策跟进和制度安排创造培育条件。本文在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现实需求及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建设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业现代科技推广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支撑,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迫在眉睫。目前,我国新型农民培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从主体层面来看,农民的人力资本薄弱成为职业农民培训中的首要障碍;从培训层面来看,培训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师资薄弱等问题制约了职业农民培训效果;从政府层面来看,缺乏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形式化现象突出。据此,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调整培训内容,突出农业特色,以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和首要任务,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政府缺乏对培育农民新型职业教育切实可行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经费投入的不足影响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培育机制不健全,导致培育效果不佳。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径中应该: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扶持,在农村兴业创业上加大扶持力度;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给予经费支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让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具有长效性、可持续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建立和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型职业农民通常是指现代农业从业者,他们以农业为职业,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且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正式提出,经过近三年的试点,初显成效。但也面临生源受限,农民积极性不高;师资结构与培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项经费,立法保障不足,相关机制不健全等实施困境。据此,提出扩大招生范围,兼顾地区差异;提高农民参与培养的积极性;优化师资结构,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需求;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设立专项经费;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建立相关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盲点”识别及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青岛市六区市546名新型职业农民的调研数据,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盲点”,并解析其背后的原因,进一步提出破解“盲点”的建议。调研结果表明:“盲点”表现为:培训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思想固化;培训方式设置单一、创新性不足;培训内容设置与市场脱节;培训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培训师资保障制度、培养机制尚未建立。为此,文章从政策层面、培训机构层面和农民层面提出破解对策,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环境是亟需加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培育环境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个层面存在着培育内容不全面、师资队伍不健全、培育方式低效率、认定制度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从三个层面着手,切实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普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勇 《成人教育》2015,(9):53-56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步伐,对农业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方法,提高培育针对性和实用性;统筹城乡一体化,建立以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准入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应多举措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民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在新时代对农民现代化的现实探索。面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亟待解决的诸如城乡发展不平衡、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困难和乡村精神文化待提升等现实问题,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而且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探索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系统性工程,不仅应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夯实社会基础,而且需要对不同农民群众采取精准施教的现代职业培训方式,形成外部保障,同时注意培养农民主体意识,激活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能忽视职业情感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道德的关键,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三农情怀"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情感教育,有着鲜明的问题指向,包括:社会上的厌农观念给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情感带来负面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情感教育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新型职业农民有职业情感教育的客观需求。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情感教育:一是增强职业情感教育意识、构建职业情感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师资队伍, 二是创新职业情感教育模式、增强职业情感教育效果, 三是积极推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法与面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查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初步探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农民文化水平低,培育供需存在差异,培育设定缺乏针对性,培育师资力量不足,培育方式缺少多元化等问题。为此,需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强化培育政策制度建设,宣传呼吁更多青年人返乡创业,精准施策以保证培育满足需要,加强培育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毕业生就业的矛盾,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只是普适性的素质提升,对于发展现代、多元、绿色农业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有新思维、有情怀、有担当的高级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甚少,其等级认定、职称评定工作也尚未全面展开。文章立足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提出以培养高级职业农民促进农民职业化的构思,以期在福建省内贯通新型职业农民“专、本、硕”培养机制,开发高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与开展农民高级职称评定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现状和农村职业教育自身特性所决定的。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办学定位偏差、经费投入不足和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所以应该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树立新型农民职业教育的理念;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教育体系,促进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化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基础。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在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其深层次原因剖析的基础上,从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发展顶层设计、构建"一主多元"协同合作机制、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发展、创新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4方面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需要同步发展,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职业农民的培养。地市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农民主要存在学生就业观念、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模式等问题。借鉴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典型经验,地市高职院校应从立足培养领军型职业农民,引领农村职教体系建设,面向农村培养职业农民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围绕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展开,使得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严重缺乏.不仅与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形成强大反差,而且制约了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本文从学生获取职业与岗位的视角.对高职非专业素质培养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非专业素质培养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佛系”文化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学生具备新的劳动素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途径全面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探索“多课堂互动”的劳动教育机制;拓展各类培养平台,丰富劳动教育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金博雅 《职教通讯》2020,(1):107-111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是新时代贯彻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英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坚持“绅士教育”理念、培育职业精神和应用新职业主义教育,其“法制化”“合作式”和“规范化”的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明确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有启示作用,可以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