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幽默喜剧出现了一种重在表现社会世态、风俗、传统或习性的创作取向。杨绛喜剧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作品既有世态的观照,又有人性的深度,标志着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成熟,是中国喜剧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商人》写于1596年,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性的一部,是讽刺喜剧与抒情喜剧的巧妙结合,但同时也是一部争论和异议最多的剧作之一,几个世纪以来被不断地“评说”。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对他的剧作的评说也是说不尽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本内涵更是一言难尽、难有定论的,本试图重新解读和阐释《威尼斯商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杨绛的戏剧创作在文化上融汇东西,以世态喜剧为桥梁,准确地把握社会历史的文化脉搏。杨绛剧作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但理论界并未给予应有的评价。她剧作的独特风格,特别是对于世态的关照和人性的深度探讨,都是中国戏剧史的重大收获。着重探讨人性的剧作家杨绛,应当从戏剧史的边缘地位来到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4.
《李逵负荆》是水浒剧代表作,作品喜剧性很强。喜剧性主要通过由误会和巧合引起的数次冲突构成。剧本情节真实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喜剧略说梁文宁一、中国古典喜剧的渊源中国的喜剧有着悠久的传统。如果我们从“戏“和“剧“两字来考察,则可发现,在未专指某种技艺以前,二字部分别包含嬉谑,调笑的意义。《诗经·淇澳》“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尔雅·释诂》解释为“戏,谑也。”李白《长...  相似文献   

6.
王文显的世态喜剧《委曲求全》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多幕剧创作的最高水平。世态的展示,性格的刻画,温婉的风格、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仪显示出与欧洲喜剧的一脉相承,也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创作才华。  相似文献   

7.
最近,耐着性子读了一部号称是“两幕讽刺喜剧,附有意味深长的尾声”的苏修剧本——《幸运的布肯》。此剧于一九七二年出笼后,苏修许多剧院竞相上演,报刊评论喧嚣一时,作者阿基姆·塔拉齐因而获得一九七二年“关于农业劳动者优秀剧本比赛”三等奖。由此看来,《幸运的布肯》可谓“幸运”也矣!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中国古典戏曲没有悲剧,有人说有.其实剧本就摆在那里,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看法,还是评论者对悲剧概念的理解不同所致.人们对同一部剧作的类型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悲剧”条目,对《等待戈多》一剧的类型是这样理解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再现了现代西方人的一种悲剧意绪”.很显然,论者认为该剧是一出悲剧.而同书的“喜剧”条目却认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作是荒诞喜剧的代表作.”两个条目在谈同一部剧作,而且对剧情的描述几乎使用了同样的语句,可是对该剧体裁类型的判断却全然不同.所谓中国古代戏曲没有悲剧的说法,大概也是由于人们对于戏剧类型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产生的吧  相似文献   

9.
欧阳予倚是我国现代在戏剧艺术上的一位“全材”;喜剧是他的戏剧创作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主要从爱情、婚姻和妇女问题取材.适步从单纯的爱情喜剧发展为较广泛的社会讽刺,风格由温婉、轻松的明快、泼辣,结构精巧,喜剧性强,是其喜剧创作的基本特点;其喜剧代表作《屏风后》明显受到欧洲世态喜剧《造谣学校》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威尼斯商人》写于 1 5 96年 ,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性的一部 ,是讽刺喜剧与抒情喜剧的巧妙结合 ,但同时也是一部争论和异议最多的剧作之一 ,几个世纪以来被不断地“评说”。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 ,对他的剧作的评说也是说不尽的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文本内涵更是一言难尽、难有定论的 ,本文试图重新解读和阐释《威尼斯商人》的内涵。《威尼斯商人》的戏剧结构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 ,是比较复杂而又严谨的。开场的第一幕 ,主要人物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和夏洛克分别登场 ,引出友谊和爱情的主题以及主要矛盾的展…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喜剧汲取了古希腊神话的养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因子通过故事类型、主题类型、人物类型在剧中显现。莎翁喜剧与古希腊神话一样,是人性与神性的合璧,表达了世俗与神圣并置、狂欢与理性并置的人神观念。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陆和香港两地的喜剧片在题材类型与风格基调上有异有同。类型之异主要表现为:战争喜剧和民工喜剧是体现内地特色的题材类型,警匪喜剧和合家欢式市井喜剧是港式传统喜剧类型的延续;风格之异主要体现在:大陆一批喜剧片染有“黑色幽默”“冷幽默”色调,香港喜剧片擅长无厘头恶搞。两者的差异与各自的历史政治背景、地域位置、文化观念等因素有关。同时两地均拍摄有轻喜剧与爆笑两种风格的都市爱情喜剧;都创作有喜中含悲的小人物“悲喜剧”;奇幻喜剧、穿越喜剧与“黑色”喜剧片等片种均传达出某种荒诞性审美特征。两者的相似处说明处于同一时代的港陆电影在创作者的交流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gender and minority roles on non‐traditional network primetime programming. In all, 39 shows, 24 comedies and 15 dramas, were analyzed on the Fox, WB, and UPN networks. Compared to previous content analyses of traditional network programming, major 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s seem somewhat more equivalent but females more provocatively dressed. Males were over‐represented as participants in physical aggression. Black and white characters were also found equivalent in many respects, but program segregation still appears problematic. Blacks were more verbally aggressive, particularly in comedies, but less physically aggressive than warranted by their overall re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4.
李渔是个喜剧型作家,其喜剧手段主要有戏剧化情节和喜剧型人物,以及"俗中求雅"的语言风格。其小说虽云"无声戏",实可看作"无声的喜剧"。  相似文献   

15.
作为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和耶稣都有爱人类并为之承受苦难的献身精神,均可称为“圣者”与“殉道者”。不过,在宗教教义上,他们互为异端,前者体现了人对自我的现实关怀,后者体现了人对自我的终极关怀。但是,这两者都以“人”为出发点,都有其出乎人性,合乎人道的人文内涵。由此,这两个异质文化范畴的人物成了马克思人格建构的精神之源,这反过来又说明基督教文化具有特定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在好莱坞大片的屡屡冲击下,中国电影确实经历了一个低迷期,但随着具有市民品味的贺岁电影的推出,不仅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档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好莱坞模式的垄断。贺岁片主题的贴近性、悲情元素正剧因素对喜剧的注入、以及长期以来符合观众消费的期待心理、明星与故事角色的契合性使得这样一个平民化的电影模式在竞争的夹缝中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用文献法、分析法阐述对学校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就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心理缝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中的渗透表现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In sampling situation comedies and dramas airing on the six broadcast networks during the 2003–2004 prime-time seas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ge and gende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rime time over-represented individuals in their 30s and 40s and under-represented individuals 60 and older. Characters in their 20s enjoyed an extended adolescence, participating in more leisure and sexual activities than any other adult cohort. When characters 60 and older were seen at all, they wielded less occupational power, were less likely to be leaders, were less sexually active, and engaged in fewer leisure activities than younger characters.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prime-time offers a truncated view of adulthood.  相似文献   

19.
伍艳妮 《培训与研究》2007,24(7):4-5,24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喜剧中的女性大部分处于主角地位,她们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大胆反抗传统道德,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悲剧中的女性退为次要人物,她们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是狠毒邪恶的恶魔,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认识。喜剧和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认识生活和创作思想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裘锡圭先生关于汉字性质的两个观点: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意符音符记号文字,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并用图表的方式综合两个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汉字是构意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