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视角下,语言不等于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决定语言,这些观点对幼儿教育中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培养有着重要启示。基于皮亚杰的观点,在语言发展中培养幼儿思维,应从保护幼儿的原声音、重视内部语言和培养直觉思维力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近二十年来心理学中最富于争论性的问题之一。美国心理学家R·W里伯(R·W·Rieber)和G·沃依特(G·Voyat)曾提出七个有关的问题同心理语言学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五位代表人物N·乔姆斯基、C·奥斯古德,J·皮亚杰、U·奈瑟和M·金斯堡进行了对话,并将谈话记录编为一书,题为:《关于语言与思维心理学的对话》,使读者对这一领域内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一清楚的理解。现仅将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心理学的观点摘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已成当今世界儿童教育思想的支柱理论。在我国,皮亚杰学说的影响正在深入教育实践。可以期预的是,皮亚杰对儿童思维特殊性的揭示将给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崭新的思路。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而且也阐述了语言学的重要思想,其中包括关于语言的起源、深化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关于语言的内容等问题的论述。深入挖掘这些思想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已成为当今世界主流儿童教育思想的支柱理论。在我国,皮亚杰学说的影响正在深入教育实践。可以预期的是,皮亚杰对儿童思维特殊性规律的揭示将给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崭新的思路。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他把这一现象称为儿童的“万物有灵论”。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向儿童提问和与儿童谈话,他的书中有丰富的儿童话语实例。  相似文献   

6.
从一般意义上讲,皮亚杰并不是一位教育学家,但是他长期从事认识发展和儿童思维心理的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启示着人们对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就皮亚杰有关教学的基本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同质异构"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和"异"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现实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更好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观强调身体、心智、情境在认知过程中的交互性和重要性。语言是人类独特的交流工具,人类语言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蕴含着具身认知观的相关思想,因此运用具身认知的观点去深入理解和研究儿童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儿童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心理理解已逐渐被认为是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之一。皮亚杰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对当今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实在论、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三个重要的概念构成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理解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0.
西域神话汇集着西域各民族留存下来的关于远古的一切,是西域各民族情感的载体,而隐喻恰巧是对神话进行更深入理解的一种语言手段和一种思维方式.文章在前人对西域神话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尤其是比喻研究的基础上,借鉴隐喻研究的新理论,以认知角度为切入点,对西域神话的隐喻构成基础和理解途径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了解西域少数民族的认知规律、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从浑沌学理论角度研究语言学,语言被视为非线性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分析了不同语言和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不同思维方式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心理理解已逐渐被认为是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之一.皮亚杰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对当今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实在论、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三个重要的概念构成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理解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皮亚杰与弗洛伊德的关系,目前国外心理学界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间没有多大关系,二者的研究是根本相反的:皮亚杰研究认知,特别是要揭示认知结构(“图式”)在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弗洛伊德研究情感,特别是要表明意识思维产生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和情结。另一种看法则相反,认为“在弗洛伊德和皮亚杰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在当代教科书中,皮亚杰的理论常常被看作似乎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替换物”。笔者不同意这两种看法。本文旨在于论证。皮亚杰既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很大影响,同时又实现了对它的超越,这种超越集中体现在皮亚杰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发生学转换”上。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他的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理论、以及儿童认知发展能动性的观点,无不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研究和学习皮亚杰理论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并对促进儿童的课堂教育和学习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皮亚杰理论新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皮亚杰理论做出了发展、修正和质疑.介绍了新皮亚杰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有价值的成果,以及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并对有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新近关于皮亚杰理论研究的特点、有关皮亚杰理论研究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未来关于皮亚杰理论研究有可能产生重要学术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 引言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都有精湛的研究.他从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不仅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重点探索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化观点,以及怎样结合教学实践把我们对它的理解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建构主义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不等于现代教育媒体参与的教学设计。本文从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与思维发展的理论出发 ,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诠释 ,指出了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偏差而引起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 ,并通过国外的一个小学数学课堂实例 ,具体阐明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数理知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别从修辞格、措辞和句子层面对《高级英语》课文中语言的文体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关系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合理地解释和充分地欣赏作品,从而提高对语言的鉴赏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因果关系是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在7—8岁以后才有对因果关系真正的认识。在此之前只是认识因果关系的准备期。由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是密切相联的,随着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语言在思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儿童不仅能用语言进行思维,而且也能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儿童对自然现象中因果关系的认识是他们理解语言中因果表述的基础。在汉语中能够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为数不少,它们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因果复合句。此外,表  相似文献   

20.
近来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遭到许多批评责难。批评者就皮亚杰理论中有关儿童能力、年龄标准和发展特征的论述提出了批评。本文依据皮亚杰理论针对这些批评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从而论证这些批评广泛地误解了皮亚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