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今中外,在写作上有所成就者,多善于精心构思,反复琢磨,苦心推敲。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道出个中甘苦。慢工出细活确实有他的道理。然而,写作常常遇到限时限题的情况,尤其是处在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现实生活特别需要我们要有敏捷的文思。  相似文献   

2.
食厌精细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虽说在思想界、教育界堪称泰山北斗、高山景行,可在“养生学”(如果这也称得上是一门学问的话)这方面的造诣却似乎远未达到及格水平。他留下的那句千古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今天的营养学的角度来分析,如此膳食习惯非但无益于健康,简直称得上是各种“文明病”、“富贵病”的最可怕的“致病源”。或许有着一手“微言大义”神功的孔老夫子并非如我等凡夫俗子就字面上所理解的那般斤斤计较于口腹之欲,言于此而意在于彼。因此,也就使得不少欲求探得孔子思想精髓的“教育家”们在仔细琢磨了此言博…  相似文献   

3.
海天 《考试》2005,(10)
我,一个特爱学习的人,整天琢磨着怎么才能多学点儿东西。经历了高考,考上大学,进入了大学校园,很快新鲜劲儿就没了。不久我就有了新的打算:报自考。心里琢磨着,这样大学四年后,就可以拿下两个本科文凭——得个“双学位”,多块儿“敲门砖”。  相似文献   

4.
“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传授得多么好,而是有本事让学生进入一种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琢磨什么。学生在琢磨,他就会进步、就会提高。“这是曾荣获教育部“曾宪梓教学成果奖“、首都五一劳动奖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哪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活着,是一种痛苦。”我细细地琢磨着,想着人要活下来将要面对多么大的挑战及种种的矛盾。有人因之成为千古名流而流传于世,也有人因一时之误而酿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古语:“难得糊涂”,还有民间谚语警示天下苍生:“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如此,校长治理学校、安抚各方诸侯也不能例外。看来,中小学校长还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清醒”和“糊涂”的学问。  相似文献   

7.
《海外求学》2011,(2):12-13
形容词经常用来修饰名词,它的作用就是把该名词的特点描写得更生动更具体,比如redcar。可是,如果有很多个形容词“挤”在一起都来修饰同一个名词,那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呢?可不能让它们打架!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琢磨琢磨吧。  相似文献   

8.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可谓脍炙人口,千古流芳;但倘要问什么是“白日”,可能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得出来了.按常识这“依山尽”的夕阳应说“红日”才对,那么“白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读解思路探析兰州一中焦喜爱语文教学要把每堂课都变得饶有兴味,依我之见,主要取决于教师“导”得如何。而“导”得好坏的关键又在于教师课前“琢磨”的功夫如何,是否确定了一条明晰、简练、最能揭示课文原义的读解思路。就中学语文课本本身而言,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大凡要做成点事情,就得经历些磨难,得有些适合的火候,好工匠的琢磨与不一般的韧性。在我眼里, 好课就需要多磨,这在我阅读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和袁晓萍老师的“炼课手记”两篇文章后,更坚定了这种想法。机会来了,4月9日我要在全区的一个新课程研讨活动中执教一节课,这就有了自己的磨课经历。我的“平均数”一课就是自认为  相似文献   

11.
从苏轼生命流程与东坡化现象的视角切入,揭示了东坡“贪恋圣世”,“得共中原”,视葬地“类蜀之峨眉山”而“喜其风土”,向往“皇天后土”,“还千古英灵之气”等深蕴的化内涵,从而认定东坡嘱葬嵩阳小峨眉乃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一场鸿门宴,千古任评说。”两千多年前的那场盛会,通过史学之父司马迁如椽之笔渲染,早已成了跌宕起伏、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清王昙“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计恋江东”的诗句,把汉家得与霸王失的缘由进行了充分解说。休谟说:“没有其存在原因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情的结果都不是突然的,它在开始时就已经预示了。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古树     
一个城市,因绿树成荫而显得生机勃勃,因古树参天而积淀厚重历史。古树,动辄就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形苍劲古朴,其态饱经风霜。诗圣杜甫客居甘肃天水期间,在游览千古名刹南郭寺时,曾赋诗:“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或许,南郭寺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那棵“老树”;或许,正是因为先有“老树”的存在,然后人们才...  相似文献   

14.
善琢磨多受益,是近期我在工作中的偶得。一日,单位新购一智能军号播放机,领导安排我负责安装调试。说实话,我对电器的维修安装是门外汉,但是,领导将任务交予我就得想法完成。领导送我一句话:“不会就对着说明书自己琢磨琢磨。”真没想到,这句话在工作中帮了我的大忙,两天时间里我几乎是足不出户,每天安装到夜里 12点,终于在无人指导和起初连说明书都看不懂的情况下,安装调试成功,自己因此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琢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只有善琢磨,才能发现和学到新知识。科学家牛顿从苹果坠地这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淦生 《师道》2006,(10):15-16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最能吸引公众眼球招惹人们“口舌”的大概就数高考作文了。无他,盖因这国家级的应试作文在深受“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濡染的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太重了。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其“千古”也者,一则“人以文传”,一篇好文章可以使作者名垂青史享誉百世  相似文献   

16.
“严师出高徒”这是千古流传的训典,然而,“严”在何处却是一门大学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严”应“严”在道德心理上。在此处“严”,则“严”得其宜,“严”得其妙。 一是“严”在道德认识上。1990年我接教了初三(1)班,该班同学道德观念不明,是非善恶分辨不清。我在讲台上讲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他们在下面偷偷发笑;我批评他们打群架的行为,他们说打群  相似文献   

17.
作文贵立意     
立意就是站在应有的高度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意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如何立意呢? 一、立意贵在深刻 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对学生来说,这就是深刻了。见就是发现,就是创造。 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美,从普通事物中洞见了其本质意义,比一般人观察得细,研究得深,琢磨得透,就会获得较为深刻的主题。古人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的《游褒祥山记》一反游记常规,忘形而得神,千古传诵。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篇游记具有很高的构思艺术。主要表现在以“求思”为中心展开内容、以“求思”为文眼安排结构和以“求思”为归宿进行论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千古名句。王勃不但诗歌写得好,散也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2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总结出来的写好诗文的千古诀窍。它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可见,广泛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