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论述了档案科技与档案工作的基本关系,档案科技发展的过程以及档案科技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旨在揭示其中的历史发展规律,使人们加深对社会科技形态与档案工作关系的认识,以便在未来档案工作的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邓瑗 《兰台世界》2005,(10):34-34
企业档案反映了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真实记录了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为全面了解企业,作出各种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对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针对部分转制企业档案意识淡薄现象,要通过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档案法的宣传,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使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使档案管理工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档案种类、数量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档案的载体也出现了质的变化,客观上对档案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其中之一是对档案人才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档案利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的飞跃,档案利用从内容到方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由于人们对获得信息的质量也十分注重。对档案利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档案利用需求也呈现出无限性、层次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对档案工作尤其是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和快速传递。我国的档案利用工作也被加速纳入到信息全球化、网络化的大潮中。面对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挑战,这些都从各个方面促进了档案人员对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研究,如何使档案利用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适应利用者需求的探讨,使档案利用者工作的方式、方法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出现了网上公布档案信息、网上借阅和网上咨询等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看到。由于人们对知识产权、隐私权等自我权利的维护意识的增强,对档案利用中或利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注意起来。因此对档案工作、档案利用工作、档案利用理论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档案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一种化,人们对档案化的认识或看法就形成了人们的档案化观。档案化观有个体,群体和社会之分,正确的档案化观,主要表现在档案化内涵的正确把握,即档案是一种宝贵的化财富,是人类积淀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化的贮存器,它既积淀化,传播化,反映化的变迁,其自身也构成一种媒介化,提出档案化和档案化观,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丰富和发展档案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仅对传统的档案录原则构成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录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为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编、整理,人们研究出很多方案。档案元数据就是其中的解决方案之一,它使传统的档案录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档案职业声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红 《山西档案》2004,(2):15-19
档案职业声望是人们对档案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价值评价,是决定档案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章论述了档案职业声望及其研究意义,并根据实际调查对档案职业声望进行了部分评价。试图说明,职业声望的变化是促使劳动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动力,而档案职业声望研究的目的在于使从业产生对档案职业的认同意识,推动档案职业的构成、配置向均衡化、合理化、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制定及其施行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我完善,它是正确调整国家、集体和公民及其之间在档案和档案事务关系方面的法律准则和行为规范。正确认识和调节档案法与档案工作、档案法律意识与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与其他法规的关系,并通过反复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律,使人们懂得国家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人民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各行各业需要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进而将学法、守法、执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一些高深莫测的档案鉴定理论非但未成为指导档案鉴定工作的指南,反而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绳索.使许多人将档案鉴定看得神秘而复杂,致使在工作上缩手缩脚。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档案鉴定方法简便易行,在推广中深受基层单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笔是商州区档案局、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近几年在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中发现,凡是档案工作搞得好的地方,都活跃着一支“档案整理服务队”。这支队伍常年奔走于各立档单位,有偿地从事着档案整理活动。由于他们业务熟、肯吃苦、整理档案速度快、质量高,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笔由此受到启发,认为各县(区)档案局应组建一支档案工作服务队伍,使它成为县(区)档案局工作力量的必要补充。这支队伍由县(区)档案局直接管理,并由档案局对它进行档案业务培训、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社会,摄像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化、教育、科技以及档案、资料、图书等部门,都在充分利用摄像这一技术手段。照片档案以其形象直观、记录真实、准确等特点,使其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弥补了字档案的不足,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科学地、妥善地保管好照片档案,延长照片档案使用“寿命”,是档案工作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能够使档案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满足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有利干澡化档案改革以及档案事业特色的形成。然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诸多方面的变革。这里,笔试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入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拓展档案功能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的功能是指档案本身所具有的,对档案用户的利用需要发挥作用的各种能力。它是由档案形成过程的原始特点、档案的原生信息内容及档案的载体等因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的。档案在日常存放的状态下,其功能是潜在的,只有通过档案利用实践,档案的各种功能才会显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档案利用实践发现和认识档案功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晖 《兰台世界》2006,(8X):27-28
档案意识代表着人们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档案意识的培养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徐玕  曾华芳 《兰台世界》2005,(10):43-43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一样,都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直接形成和使用的;与纸质档案不一样的是电子档案的记录形式是数字化系列,当它使用技术和设备将信息内容记录在磁性材料或光盘等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这种技术和设备,人们要想利用它,就必须采用这种记录档案信息内容的技术和设备,因此电子档案保存的不仅是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还有与之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16.
俞涛 《浙江档案》2004,(4):20-20
照片档案与文字档案一样,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但其以形象、直观的图像载体使之与文字档案相比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它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和广泛的利用,这在我校的各项。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校每年有我们拍摄后经过精心挑选制作的2—3册传统光学照片档案册,它们从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角度真实地再现了学校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电子件的产生,改变了人们对档案的传统理解,也改变了人们对档案的形式、特性、意义的认识。电子件的产生、归档、存储、利用等均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有所不同,这是件管理的一场革命。电子件与电子档案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将给档案管理带来深刻的变革,其管理比传统档案要复杂得多,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8.
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是指档案保管部门以其所收藏的档案财富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直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一项业务活动。收藏档案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档案部门只有将档案纳人利用实践,使档案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发生一定关系,档案的积极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档案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等学校档案馆(室1以往那种相对平静、安稳的工作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无论是教学、科研、学校的管理决策,还是宣传、教育等工作,越来越重视利用档案,获取信息,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档案信息限制了人们对档案的利用。也阻碍了档案社会化的进程。目前,深圳市数字档案馆是我国在建的第一个数字档案馆,许多省市档案馆也有自己专门的档案网站。数字档案馆和档案网站都需要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因而馆藏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在档案馆广泛进行。  相似文献   

20.
档案信息资源是指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过去由于档案部门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使人们认为档案馆是保密重地,是对外封锁的禁区,也使档案工作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所以,人们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不了解,对档案本身的真实性、知识性、信息性、权威性认识不足,不会、不敢、不善于利用档案。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无利用档案的实际需要。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加强档案信息转化工作,并以能为一般公众接受的形式将档案信息输入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