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王国维的意境理论入手,旨在探讨中国戏曲的意境所具有的美学特色: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征、以虚实相生为美学原则、以意蕴无穷为内在本质;最后指出新时期应该加强戏曲自身的发展,以及建立民族戏剧批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就艺术特藏的收藏、利用、保管等方面工作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拓展档案功能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的功能是指档案本身所具有的,对档案用户的利用需要发挥作用的各种能力。它是由档案形成过程的原始特点、档案的原生信息内容及档案的载体等因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的。档案在日常存放的状态下,其功能是潜在的,只有通过档案利用实践,档案的各种功能才会显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档案利用实践发现和认识档案功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将古诗词中出现的色彩词汇分为非修辞性色彩词与修辞性色彩词,然后结合许渊冲先生的译诗"三美"论来探讨它们在英译中的处理.对于非修辞性色彩词,一般直译,但需注意色彩的变幻性和模糊性.而对于含特殊文化内涵的非修辞性色彩词,不应想当然地译为英语中相对应的色彩,而应采用意译,以求更忠实原文.还有一类词,虽本身不含特殊文化内涵,却也要采取意译,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对于修辞性色彩词,作者分别从借代、双关、比喻这三个角度出发,阐明英译时应体现该修辞的手法,这样才能使译文保持原汁原味.此外,对于一些非修辞性色彩词,翻译时如果能适当地运用修辞格,将使译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业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设计三个层次的工业工程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通过调研分析,获得评价体系中各层次评价指标间相对重要性数据,并选择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和某个偏重于学术研究的工科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引入可测指标层、人才矢量以及创新型人才面等概念,说明设计可测量指标以及人才培养激励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足见成语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优化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成语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成语,积累更多自己喜欢的成语呢?笔者经过多次实践之后,为学生烹制出了一份营养西餐,让学生更容易"消化"与"吸收".  相似文献   
7.
黄红 《学周刊C版》2011,(1):84-85
师生关系、师生交往,就其性质来说,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强迫命令的、权利主义的.即教师包办一切.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学生.用高压手段、来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另一种是人道主义的、合作的,即师生平等相处,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合作,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转变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建立一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深化图书馆服务层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 《图书馆界》2002,(1):31-33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的兴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已经形成。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深化服务层次,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在"言"与"不言"之间设置的不定点和空白所产生的张力,造成了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由此给读者留下了想像和再创造的空间,也是优秀文学作品能产生不朽的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