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众创空间在成长中显露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过度依赖政府补贴,二是孵化效率亟待提高。文章考察了地理邻近性对众创空间资金绩效与孵化效率的影响,同时将众创空间自身特征与环境因素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众创空间自身资源优势与所处区域创新能力对地理邻近性与众创空间成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众创空间资金绩效呈倒U型关系;地理邻近性促进众创空间孵化效率的提升;资源优势正向调节地理邻近性对众创空间孵化效率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能力正向调节地理邻近性与众创空间资金绩效的倒U型关系;区域创新能力正向调节地理邻近性对众创空间孵化效率的促进作用。文章对众创空间如何利用自身与外部优势促进资金绩效增长与孵化效率提升,解决成长难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系统整合观构建了众创空间创新产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以31个省市众创空间为案例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了众创空间创新产出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进而探索了创新产出的孵育模式。研究结果发现:①存在四种可导致众创空间高创新产出的政府政策与平台服务的组合,并可进一步概括为“政府推动型”和“平台促进型”两类孵化模式,其中“平台促进型”是目前推进我国众创空间实现高创新产出的主要孵化模式;②各影响因素间存在复杂的替代或者/和互补关系,政府补贴和众创平台的孵化服务之间存在一定条件下的替代关系;③结合现有理论解释和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三个有一定潜力且可待检验的关于众创空间创新产出影响因素间关系的研究命题。研究结果从系统协同视角丰富了创新产出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并为众创空间的创新孵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指导。  相似文献   

3.
乌仕明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26-1631
双创政策带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众创空间发展。本文探讨了在双创政策下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为众创空间的机制与动力。文章以为我国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实地案例考察、访谈,分析其设立众创空间服务的背景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边探索传统孵化工作转型的可能性,一边把握了双创政策与创客群体契合的优势,展开了众创空间的探索业务。自下而上的草根的理念,打开了创客与创业家的交流,为科技企业孵化转型的机制奠定基础,基于制度的创客运动本土化,则提供了转型的动力。从孵化到众创转型,快速地外来的创客运动本土化,同时也丰富了既有技术孵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创业团队自身情况、众创空间孵化管理模式、孵化资源丰富程度、孵化时限等相关数据,分析高校众创空间孵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高校众创空间存在孵化资金短缺、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创业实践教育培训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优化创业金融服务、健全‘互联网+创业’孵化模式、组建创业导师团队”三方面的对策,以期推动高校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按照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总体部署,南京市众创空间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以2019年年报纳统众创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众创空间总体情况、孵化绩效情况、众创空间运营情况等方面的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引导众创空间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众创空间是孵化服务的载体,在初创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资源依赖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根基,以初创企业发展阶段模型为分析框架,本研究通过对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与车库咖啡(武汉)的案例对比分析,展示出在初创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中,众创空间所提供的服务与所扮演的角色。初创企业大都经历了概念化、商业化与成长三个阶段。众创空间为其提供硬件支持、技术支持、商业支持和网络支持四种类型的服务,扮演着构建者、推动者、供给者和连结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以众创空间投入及其所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为对象,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西安市众创空间投入的创新效果及其与西安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大众创空间投入可以更好地提升众创空间孵化效率,产生良好的创新效果,且该创新效果与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科技进步对众创空间创新效果指标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大,众创空间对科技发展的预测方差贡献较小。建议采用合理的融资模式与政策组合鼓励建设众创空间,并使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提升众创空间盈利能力,以期获得众创空间良好的创新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从政策扶持、基础服务、创业服务、资源集聚、服务成效五方面入手,构建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孵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技部2019年公布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72家国家备案高校众创空间相关数据,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国家备案高校众创空间的创孵能力最强,其次为京津冀地区,最后为珠三角地区;各区域之间高校众创空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区域内各城市高校众创空间发展亦不均衡,其中北京高校众创空间的数量最多、创孵能力也最强.针对高校众创空间在投融资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导师资源、外部资源链接、服务成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对高校众创空间的政策扶持、调整创新创业人才结构、加强区域内外交流合作、结合地方产业需求提供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众创空间管理市场,同时为众创空间的运营提升提供有序的改善路径,基于能力成熟度概念,划分众创空间发展水平等级为初期创意阶段、体系初建阶段、战略发展阶段、升级发展阶段、最佳成熟阶段。基于2018年辽宁省213家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年度统计数据,从基础能力、服务能力、集聚能力、孵化绩效四个方面构建众创空间发展水平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东创空间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战略发展阶段且基本情况和服务能力良好,集聚能力和孵化绩效较弱。进一步通过实地调研检验计算结果,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迅速出现了百余家有一定规模的众创空间,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这些空间服务模式和特点各异.文章通过网络、文献和实地参观等调研方式,对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众创空间蓬勃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基于调研现状,对下一步众创空间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以经科技部备案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82家上海众创空间为研究样本,识别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研究得出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六类众创空间运行模式的组成和影响机理;并得出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六类众创空间运行模式中,不同的创业过程对应的创业环境有共性也各有特色和不同点。基于此,为众创空间的建设运营、创业主体选择入驻众创空间的类型和政府的创新发展规划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广东省科技厅的2016年度统计数据,分析了广东省孵化器与众创空间发展对比、所有制成分、创办主体、盈利模式等发展情况,分析了广东省21个地市众创空间的整体分布、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分布、孵化能力、类型分布、产业分布等,并提出了加快广东省众创空间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情境下新型的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为实施双创战略、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遵循多案例分析要求和扎根理论研究规范,对美国、日本等国际知名高校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国内代表性高校的众创空间生态系统进行了数据编码,通过分析系统主体、组成部分、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最终归纳得出具有普适性的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模型,并针对其关键要素给出了优化我国高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的具体建议,从而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创业空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创业空间模式对创新创业收益的创造、均衡分配乃至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新兴古典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本文将共同富裕内生化,从分工网络拓展的视角研究传统孵化器向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演进的微观机理,揭示这一创业分工网络演变过程促进共同富裕的条件及机制。研究发现:信息交互方式、技术支持方式和信任类型是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传统孵化器的内在区别;如果创业活动和技术众包平台的学习成本很大,那么众创空间将是唯一的均衡创业空间模式;如果创业活动、信息交互服务以及技术众包平台的综合学习成本较大,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将从传统孵化器中分离出来成为均衡模式,而当这一综合学习成本较小时,市场交易效率和信息交互效率的充分改进将驱动传统孵化器向创客空间乃至众创空间模式演进升级;创新创业及技术众包平台服务的学习成本越低,市场交易效率和信息交互效率驱动创业空间模式升级的门槛越低,传统孵化器越容易向创客空间与众创空间升级。众创空间分工网络的演进通过优化劳动投入结构、提高创新服务生产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及提升人均真实收入水平等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孵化器的发展看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而孵化器的发展对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起决定性作用。对美国孵化器的发展历程、运作模式、经营目标和不同阶段的发展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借鉴美国孵化器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孵化器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利用2015—2017年的中国33个大中城市85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调查数据,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资源对孵化绩效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确定了反映城市、孵化器、在孵企业资源以及孵化绩效(因变量)的主要指标,并通过检验自变量对孵化绩效的有效解释能力等手段,构建了一般的判别方程,最后对比高中低三种类型结果的判别方程模型,得出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资源对孵化绩效影响的最终强度对比。研究发现:城市、孵化器、在孵企业的资源都对科技企业孵化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在孵企业的影响最强,孵化器次之,城市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最弱。研究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较大的存在价值,科技在孵企业和孵化器两个主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科技在孵企业发展。城市创新资源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最弱,表明城市宏观因素对于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影响并不如人们直觉想象的那么强。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数据集特点,也表明目前在我国的中大型城市之间创新环境对孵化绩效作用的差距已经出现收敛态势。另外,从具体变量来看,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不论是在孵企业资源,还是在孵化器资源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变量都是解释能力最强的指标。孵化器服务人员包括创业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在孵企业技术人员的储备都是非常有力的孵化绩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6家连锁孵化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IPA分析法对连锁孵化器竞争力分析模型中的主范畴和范畴进行分析,得到每个范畴的绩效表现程度-重要程度坐标,并基于量化的连锁孵化器竞争力各主范畴和范畴的绩效表现程度-重要性关系,得出连锁孵化器竞争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网络能力在连锁孵化器竞争力要素中具有明显的高绩效表现、高关注度的特征,属于连锁孵化器市场竞争聚焦的核心能力;服务能力和客户界面目前属于孵化市场上的基本因素,即在整体孵化市场上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较小,但对连锁孵化器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却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