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TPB计划行为理论和Fishbein合理行为模型基础上,构建校标变量为区域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前置前因变量为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中间传导变量为生态技术创新行为意向、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生态技术创新行为态度、调节变量为组织宽裕、边界强化条件为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利用能力的整合概念模型,整合概念模型揭示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对区域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纾缓化解机制,打开跨国公司RD投资技术溢出对区域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影响的黑箱。  相似文献   

2.
逆向溢出知识对投资企业技术进步发挥的促进效应持续受到学界关注,但既有研究体系尚未从更深层面揭示其内在机理。本文借助知识结构理论,从广度、深度和强度3个维度出发剖析逆向溢出知识在投资企业技术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并借助123家国内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对其进行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逆向溢出知识广度和深度有助于促进投资企业技术进步,而且该促进效应受到逆向溢出知识强度的正向调节作用;随着OFDI逆向溢出知识增加,溢出知识广度对投资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愈发增强,而溢出知识深度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弱。依据所得结论,文中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方叶祥  卢一斌 《科学学研究》2023,(5):818-829+885
本文选取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各省逆向技术溢出强度与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过程中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逆向技术溢出会显著抑制本地碳排放强度,也会通过空间效应抑制周边地区的碳强度,且自主技术创新在其中充当中介变量,本地区母公司能对周边地区的绿色技术发展产生杠杆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受到东西部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影响;当投资东道国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时,逆向技术溢出依然能够抑制中国碳排放强度,但自主技术创新不再发挥中介效应;本文为推动中国经济低碳发展,早日实现碳中和任务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大量直接投资是我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尽可能的减少国内制约技术溢出的限制因素,最大化的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中的技术溢出效应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技术扩散中的溢出效应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表现形式。文章通过时溢出效应理论发展的回顾及评述,总结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发生溢出效应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问题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忽略了投资二元边际结构特征的影响。本文借鉴并扩展了LP(2001)的研发溢出测算模型,将ODI获得的总技术溢出效应分解成往期ODI溢出效应和新增ODI溢出效应,新增ODI溢出效应又进一步分解成集约边际溢出效应和扩展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对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ODI对母国技术的影响机制进行甄别和阐述,并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往期ODI和新增O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均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新增ODI中仅扩展边际的投资扩张方式能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而集约边际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集约边际;扩展边际;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2003至2008年省级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无特定优势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是否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以各省的对外投资额为基础构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变量与对外投资企业所在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表明逆向溢出效应确实存在.然而,本文进一步发现,对外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并非是普遍和一致的,而是取决于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通过发现逆向溢出证据,本文不仅在实证证据上提供了对于“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动机假说的支持,为中国企业通过跨国经营获取外生性创新驱动要素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的解释,同时为我国各省区提升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指明了战略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设厂必然会产生技术溢出。文章就跨国公司技术溢出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不仅给出了技术溢出机理的形象化模型,而且在概念界定上对技术溢出负效应和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区分。最后,作者提出相应对策,指导中国企业尽量扩大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自主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创新、知识溢出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市场潜能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对地区市场潜能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力资本溢出、企业R&D溢出和新产品价值溢出是影响地区市场潜能的主要因素;知识溢出对市场潜能的影响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最强,在中西部地区表现相对较弱;不同区域市场潜能的驱动要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的市场潜能受技术创新和投资因素的双重驱动,而中西部地区主要受投资因素的驱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贡献持续加大,这在带动相关产能、装备、技术和服务输出的同时,也对国内企业产生深刻影响。利用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与商务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名录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其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企业生产率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来年得到明显提升,随后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企业吸收能力、投资动机和东道国技术水平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相比于包含外资的企业,内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其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为中国企业更好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整合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企业技术整合的概念和内涵,描述了企业技术整合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分析得出技术转移是技术整合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进而研究了企业技术整合过程中的技术转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汤建影 《科研管理》2012,33(9):40-46
本文在总结企业技术获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研发成本、技术不确定性、技术距离、技术生命周期等变量对民营企业技术获取方式的影响,并基于245家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技术不确定性较高,或者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的中期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内部研发;当技术的研发成本或不确定性较高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合作研发;当技术的研发成本、不确定性较低时,或者技术距离较大、处于生命周期的后期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外部购买;技术距离与企业的合作研发倾向之间,以及技术生命周期与企业的内部研发倾向之间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发地区可以凭借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但是技术赶超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即在现有技术差距下,后发地区只有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技术赶超。本文基于拓展的Verspagen技术赶超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差距的缩小和技术赶超的实现都取决于后发地区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对后发地区来说,通过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技术赶超和经济收敛。因此,后发地区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培育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为缩小技术差距、实现技术赶超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知识视角看,技术情境的生成源于技术知识的嵌入态。技术情境由技术场域中分布的技术共同体、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工具知识、行动知识和技术范式等知识要素建构。技术情境能够塑造技术主体,减小行动和思想的盲目性,具有积聚和传承技术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历史上中西技术发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技术进步之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运用了技术演化的模型研究与历史实证分析,指出由于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函数和增长模式,使得中西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当代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策。文章认为,依靠技术进步对策可以实现技术产业化,并最终实现集约式经济增长和转型。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管理的哲学思考--系统视角下的技术及技术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技术是一个与社会紧密相关的复杂系统。在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硬件、软件、协同件和人的非线性作用,技术活动系统表现出实践性、人本性和系统性等特性。相应,在以技术活动系统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应当“以人为本”,注重管理对象的系统性、实践性,同时,通过灵活的组织管理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在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联合高度协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蓝图规划本身的特点,从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技术蓝图规划的适用条件、推广技术蓝图规划的策略和对技术蓝图规划的评估,揭示了技术蓝图规划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现有对技术变迁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技术进步.通过对技术变迁演化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技术变迁过程中的停滞与退化是与技术进步并存的现象.理论分析和大量实例都表明,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技术变迁的停滞与退化.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可以尽可能避免停滞和倒退的出现,从而走上良性的技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设计前沿技术预测总体思路是开展前沿技术预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文章分析了前沿技术预测主要作用和特点,研究了前沿技术预测概念和目标,提出了"识(Identity)-研(Research)-决(Decision)"前沿技术预测总体思路,详细描述了前沿技术识别、研判和决策的方法和步骤,分析了由构建技术树、确定重点和精准跟踪等组成的前沿技术识别初步思路,构建了基于"技术概率+技术影响"的前沿技术研判矩阵,提出了前沿技术决策的初步思路。研究结论可为科学实施前沿技术预测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技术扩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详细分析了技术扩散研究的发展历程,综合归纳出技术扩散研究各个发展阶段在基本理论、模型和应用领域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对当前技术扩散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