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积累是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从知识积累角度解读创新能力的形成一直是创新、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缺乏对现有研究脉络与进展梳理的文献。基于此,在回顾国内外关于知识积累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梳理知识积累与创新之间悖论关系的理论基础;其次从知识基特征、知识积累方式、知识积累对创新的负向关系3个视角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最后在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外学者从创新活动、创新要素、创新系统和创新发展阶段等角度,对创新能力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能力形成影响因素识别、能力发展水平评价上,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外延、建设思路与路径很少涉及。近年来,国家决定起草我国第一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指导和推进全社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这对深入认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内涵外延、把握建设重点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系统梳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定义,并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和重点任务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归纳了研究结论和推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演化关系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遵循"知识积累动力→知识积累行为→知识基构建→知识基激活→创新能力演化"的脉络,建立了企业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演化规律之间动态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工具软件Vensim PLE进行仿真运行。结果显示:企业知识历时性积累对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边际递增的贡献作用,但必须以企业更广泛空间上的集聚性知识积累(异质性知识)为条件;企业能力刚性不是来源于知识积累本身,而是知识积累方式;知识积累对创新能力演化的贡献作用存在"临界规模"效应,因此企业需要对知识积累进行长期投资。最后,对研究结果的管理意义、局限性及未来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创新网络作为知识传递与知识共享的重要依托,对公司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理论界关于网络关系强度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尚存在较大差异。文中以创新网络为视角,分析网络关系强度与不同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对创新网络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辨析突破性创新模式与渐进性创新模式的特点和差异;其次,通过对企业网络关系强度与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出网络强关系与弱关系两者各自的优缺点。进而根据2种创新模式之间对不同网络关系强度的需求差别,分析总结出创新网络关系强度与不同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创新已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两大主题。但关于知识积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内在机理尚不明晰,由此带来的实践困惑是企业如何进行知识积累才能获取竞争优势。从企业不同知识积累机制入手,以创新能力为中介,采用419个样本数据,探索并检验知识积累促进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知识积累一般并不能直接带来企业竞争优势,而必须通过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才能有利于企业成长,否则可能产生损害。(2)内生性知识积累更倾向于先构筑企业深层次能力基础,并以此提供现实创新能力的来源与潜力,进而促进企业成长;外源性知识积累通过提升现实创新能力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绩效。(3)内生性知识积累较外源性知识积累为企业成长做出更大贡献。最后,探讨了研究发现的管理意义及未来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6.
古银华  李海东  李璞  余蓉 《软科学》2016,(12):76-79
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下属依赖的研究源起与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结构与测量,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封伟毅  张肃  孙艺文 《情报科学》2017,35(11):50-54
【目的/意义】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组织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知识整合与共享的视角研究产学研合 作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针对企业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基于 知识整合与共享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机理模型,并从过程角度解释了模型结构之间的逻辑作用, 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建立知识库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共享是知识融 合与转化的重要环节,创新环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知识再创造需要持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经济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战略性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本文构建了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积累与共享)与创新能力关系模型,并基于257家国内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知识积累与知识内、外共享均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其中:知识积累对创新能力具有递增的边际贡献、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具有倒U型关系。环境动态性对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但随着知识积累水平提高,调节强度减弱。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间具有此长彼消的关系,验证了利用与探索在对创新能力贡献中对立统一的二元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发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日益跨越组织边界实施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呈爆发式增长,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可以进一步推动理论发展。论文从开放式创新理论渊源与概念、模式与机制、企业绩效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以及过程管理等4个方面对开放式创新研究进行述评。基于组织间协同管理视角对开放式创新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现有研究亟待进一步突破的地方,最后对开放式创新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创新价值链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清晰展示出创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可以帮助管理者对企业进行优化升级,将精力集中在薄弱环节以及重视创新过程的各个相互影响的环节。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创新价值链的概念,并与创新过程和知识价值链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随后围绕知识来源、知识转化、知识利用三个环节分别进行评述,并且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阐述了数字化知识网络如何形成,最后提出未来的三个研究方向,即数字化创新过程或具体形式、数字化知识网络中的参与者类型及约束条件、数字化创新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本文的研究对国内创新价值链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潘宏亮 《科研管理》2020,41(3):43-51
国际创业经验是扩大天生国际化企业知识库的基石,是促进创新要素累积的前提,更关系到企业实施双元创新战略的成效。通过分析国际创业经验支撑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的概念模型。运用SPSS21.0和AMOS21.0软件,对215份调研问卷收集来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创业经验并不直接影响天生国际化企业探索式创新,而对其开发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2)创新要素累积在国际创业经验和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开发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该结论为天生国际化企业开展双元创新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锁荣 《现代情报》2014,34(2):48-51
以知识管理的视点,阐述了E时代文献信息的特点以及用户对文献检索的新需求,以知识集成替代文献堆积为基点,以知识链接的系统集成为路径,以提高检索与知识再应用质量为目标,探讨了知识元集成和知识群链接的路径,研究了图书文献服务部门如何面向用户需求,发挥检索工作者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实现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的转变,提高文献服务的附加值,以显著提高用户对于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领导行为、学习导向、知识整合与组织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模型,并通过对浙江、江苏和上海三省(市)163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检验这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战略领导行为对学习导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战略领导行为并不直接影响知识整合,而是通过学习导向间接地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学习导向和知识整合能力在战略领导行为与组织创新绩效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战略领导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对管理创新绩效却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将原始创新知识搜寻划分为前瞻型知识搜寻与反应型知识搜寻,探究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的影响及差异,以及知识积累的中介作用和原始创新意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前瞻型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反应型知识搜寻与原始创新知识创造间具有倒U形关系。知识积累在前瞻型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知识积累在反应型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原始创新意志可以正向调节前瞻型知识搜寻对原始创新知识创造的影响,且原始创新意志显著调节了反应型知识搜寻与原始创新知识创造之间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为专利密集型企业实现原始创新知识创造而选择适宜的知识搜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协同和知识协同效能的理论基础,从“效能”的含义出发,将效能分为知识协同绩效和知识协同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协同效能体现在各个因子上。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芮正云  马喜芳 《科研管理》2022,43(9):176-184
本研究探讨并验证了反思性知识重构与即兴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196家科技型企业为样本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思性知识重构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反思性知识重构可通过培育组织即兴能力间接地促进创新绩效。当环境动荡性较高时,组织即兴能力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还发现技术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创造性”维度的影响,而市场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即时性”维度的影响。本文打开了反思性知识重构影响创新绩效的“黑箱”,并且明确了反思性知识重构提高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刘琳  王玖河 《科研管理》2021,42(7):147-155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共享经济”时代,顾客的参与为企业的知识共享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结合超网络理论建立了包含知识子网络、顾客子网络和企业组织子网络的顾客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超网络模型,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整合阶段、创新阶段和维护阶段对顾客参与知识共享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Netlogo软件对顾客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进程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共享能力、创新能力和顾客忠诚度的提升能够加快企业的知识创新进程,其中创新能力对企业知识创新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2)共享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加系统知识总量;(3)顾客忠诚度的提升对共享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A basic premise of the literature states that innovation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firms to manage knowledge. However, despite the major role of services in the economy, studies that assess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re particularly limited in this sector. Moreover, knowledge an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re intrinsically related concepts, as it is people who generate processes and refine knowledge.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nd collaborative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 existing knowledge in a certain domain provides a base for introducing innovations into the domain; (ii) knowledge of a more general nature favours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innovation; (iii) collaborative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re an antecedent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iv)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may be based on a broader perspective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组织距离对战略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流动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保护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471家战略联盟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距离越远越有利于联盟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社会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和知识泄漏在技术距离和社会距离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保护能力负向调节知识泄漏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科研人员摄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知识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因此,不论信息如何变化,科研人员需要抓住知识基因的进化过程(科技创新路径)寻找有价值知识,极大提高知识利用效率。[方法/过程]在前期充分辨析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基础上,根据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特征将科技文献知识基因分为通用知识基因与特定知识基因两种类型。提出利用知识基因表征科技创新路径的节点,根据知识流动的特点,将科技创新路径划分为基于知识基因扩散与知识基因流动的科技创新路径。通过计算知识基因之间遗传或变异的关系,嫁接引用路径构建出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并通过知识基因间的连线实现可视化表达。[结果/结论]通过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实验证明,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能够从科技文献核心知识价值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直观地展示出科技创新发展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