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利用空间分布分析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来研究我国2008-2012年省际高校技术许可的省际分布现状及网络特征。研究发现自2008年以来我国省际高校技术转移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且省际分布呈现出了典型的分散化现象,并逐渐向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的区域合作化发展,此外除一些传统的全国高校技术中心外,地方高校的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专利是高校知识创造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专利许可给企业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创造的知识向企业的主动转移。从向企业许可专利这种知识转移形式来看,我国高校创造的知识都转移到哪去了?基于2008—2012年我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国范围内高校专利许可的时空分布和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省内许可是主流,跨省许可关系较为脆弱且存在小世界效应;专利许可时空分布不均衡,长三角地区取代珠三角和京津冀成为专利许可核心区域,同时出现了山东、安徽、陕西等次级新兴区域;块模型分析显示,专利许可区块特征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范柏乃  余钧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05-1812
在采用DEA方法测度我国31个省市区2005-2011年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基础上,考察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区域差异的收敛性,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主体因素、主体关系因素、环境因素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总体较低,改进不显著,省际间差异较大,整体上存在收敛的趋势。高校自身的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关系、地区GDP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地区企业的吸收能力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升国家创新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19年省际专利权转移转让数据,构建了中国省际技术转移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研究网络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内生演化机制。结果发现:(1)中国省际技术转移关系日益密切,技术转移体系日趋完善,但省份间的互惠性有待提高。(2)中国省际技术转移网络存在结构依赖效应,省份间的聚敛性、传递性以及闭合性特征明显,但省份间的积极性有待提高。(3)中国省际技术转移网络存在时间依赖效应,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并存。本研究推动了对省际技术转移的认识,对加快构建国内技术转移大循环新格局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31个省区2006-2010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区域间技术转移的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我国省际技术转移活动越来越密切和频繁,随着各区域技术实力及区域间技术差距的变化,技术转移网络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有逐步削弱的趋势。(2)大宗技术转移以北京为核心向其他区域扩散,受地理距离的约束较小;整体技术转移表现为空间聚集(分散)形态各异的几个区域板块,地理距离在各区域板块演变中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3)随着各区域及其邻近区域技术实力的变化,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实现路径表现为由"弱—弱"子群转变为"强—弱"子群或"弱—强"子群,最后发展为地理邻近且良性互动的"强—强"子群。  相似文献   

6.
以2008~2012年我国城市间技术交易数据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和企业两个不同技术转移主体形成的城市技术转移网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技术转移主体对城市的要素禀赋特征要求不同;企业技术转移网络中各城市的技术输出普遍领先于高校技术转移网络;两张网络中发达地区的技术输出与吸纳均遥遥领先于落后地区,处于绝对中心地位;两个网络中均存在占据技术资源和信息流通关键位置的城市,控制着技术向中西部转移的关键路径;两个网络的技术转移关系是正向相关的,能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内地31省份之间专利权转让数据构建技术转移网络,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化进行研究,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省际技术转移的多维邻近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转移活动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技术流动方向多元化,东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均存在频繁的技术流动,但西部地区间的技术转移活动较少。多维邻近性的回归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关系邻近性均对省际间技术转移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邻近性与技术转移呈现倒U型关系;文化邻近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高校-企业合作申请专利和高校专利许可数据为指标,基于省际2008—2012年的高校数据,对中国技术创造-扩散网络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主要从省域的地位及行为倾向、"中介人"及"中介行为"、省际联盟、QAP分析四个方面对两个网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技术创造-扩散网络中:各省域技术流动的凝聚力较好,但省域间的整体联系程度偏低;各省域的重要程度与其经济地域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省域技术输入-输出的倾向不同,极端省份在网络中较受控制,两个网络技术流动的效率不足;省际联盟数量较多、省际间的互惠性较强,但派系林立程度较大;两个网络具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数量、结构等四个方面对中国技术创造和扩散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结构与网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三年京津冀区域技术交易流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13个城市间的技术转移网络,并分析其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发现了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的联系整体性逐渐加强,区域技术转移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也印证了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并发现天津在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中的中介、传递作用不足,且处于降低趋势。针对此问题,本文还提出构建京津冀区域技术转移网络治理机制的相关建议,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中的濡染模型,将技术购买及网络嵌入变量引入区域知识生产函数,基于我国2006-2010年省际技术市场交易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省际技术购买、网络嵌入与区域专利产出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研发投入、知识存量等要素相比,省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产出未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2)技术交易网络嵌入的凝聚力机制对区域专利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而网络嵌入的结构对等机制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各区域主要通过模仿网络结构相似区域的创新行为获取知识溢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及区域创新政策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专利许可的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2008—2015年太阳能、燃料电池及风能技术领域的专利许可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技术转移网络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太阳能领域网络规模和连接数远高于燃料电池和风能领域,但3个领域的网络结构均呈现比较松散的状态且未随时间变化有明显改善;个人、学研机构、国内企业、国外企业等不同类型参与主体在3个新能源领域技术转移网络中的角色有所差异,但国内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技术供需中均已占据主体地位;3个新能源领域技术转移网络演变的邻近性、优先链接及路径依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组织和地理邻近性在太阳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转移网络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优先链接和路径依赖机制主要在风能领域网络演变中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升我国新能源技术转化效果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区域技术转移驱动因素理论框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采用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省际技术转移驱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省际技术转移更多地发生在"强–强"之间,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特征;省际技术转移受到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基础、科技资金筹集和相邻区域技术转移行为等主要因素的显著影响,表现出"市场导向"、"能力导向"与"竞争导向"等三个内在主导决定机制,同时还受到如知识产权保护等环境方面一定程度的影响;结果还暗示,省际之间技术转移行为可能存在由竞争、竞赛、模仿等引发的"横向策略互动"倾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2012年我国高校专利许可数据研究我国高校专利许可现状。研究发现:(1)我国高校专利许可的数量与速度均取得较快发展,其中普通高校发展更为迅速;(2)高校技术产业化速度逐渐加快,且高校许可专利的科技含量较高;(3)高校专利许可的参与度逐渐提高,但总体上还较低,参与专利许可的高校主要分布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研究发现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的专利许可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从技术知识属性的3个维度,对我国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的高校专利许可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重点高校与被许可人相隔的地理距离较普通高校远;(2)重点高校技术产业化速度较普通高校慢;(3)重点高校许可专利的认知距离较普通高远。基于此结论,提出对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对我国2008年~2013年间"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研究论文从发表时间与数量、期刊分布、地区分布、主题分布及基金项目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区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地区技术转移是缩小区域技术差异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01—2011年近万条跨地区技术转移数据,构建了跨地区技术转移网络,研究了省际地区在技术转移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京沪粤江浙鲁等发达省市形成了明显的技术转移中心群,控制着技术资源的输出和引进;技术转移存在清晰的跨地区流动路径,中部地区起到技术转移中介的作用;地区间技术输出、引进的能力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技术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利权(申请权)转移、许可情况现状及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专利权转移、许可较为活跃,为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创新支撑,但与湾区内高校雄厚的研究实力以及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需求还不相匹配,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提高高校高价值专利产出,完善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机制,建立良好的专利转移、许可环境,充分利用湾区优势资源,为湾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意义]为了提升川渝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方法 /过程]运用Python、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工具、专利计量方法等对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十年专利技术转移数据进行分析,从校企专利技术转移度数演化、IPC技术领域、专利转化的企业所在地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 ]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中,重庆大学专利技术转移到不同企业的数量上占据优势;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一定程度促进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专利技术转移高校IPC技术领域与高校一流学科关系密切。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专利成果主要服务西部川渝经济区域;其次服务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域。经济区域分布首先是受到地域的影响;其次,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等签订了产学研协议或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成果转化平台影响了专利技术转移的区域分布;最后,校企合作研发也会影响专利技术转移的区域分布。本文从高校和企业视角提出专利技术转移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2009~2013年我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对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效应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技术转移边界效应较大,技术转移本地偏好性强;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质量"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省际技术转移有显著促进作用;地理距离、产业"距离"和文化"距离"对边界效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经济规模、产业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能够调节由于地理距离造成的跨区域技术转移边界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分析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的发展现状,剖析高校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工作面临的机制体制障碍。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及实现路径,构建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协同创新模型,完善高校技术转移生态体系,打通高校技术转移生态链条。提出地方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发展对策,为提升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力量和高地,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7月,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与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举办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就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通过总结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加大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大力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