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构建团队心理资本对个体双元创新行为的跨层次影响模型,以60个团队476个成员为研究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心理资本与双元创新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认同正向调节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团队认同对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为促进科研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的双元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平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知识员工心理资本、心理契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以高科技和新能源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型心理资本、创新型心理资本与关系型心理资本正相关于任务型心理资本,同时知识员工任务型心理资本、关系型心理资本与创新型心理资本对于心理契约形成有积极作用,而心理契约在知识员工心理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组织需要培养和提升知识员工的心理资本,从而促使知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知增强,进而提高创造力水平和个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投入,最终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中,企业创新过程不仅涉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还涉及与新技术新产品相适应的研发资源配置方式。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大数据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资源错配,并利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中国52.83%的行业创新资本配置不足,62.26%的行业创新人力配置不足。大数据应用显著地改善了企业研发资本错配和研发人力错配,且在创新资源不足时这一改善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应用主要通过知识流动效应和技术壁垒效应影响企业创新资源错配。资源互补效应表明,数据要素效力的发挥还需要技术条件的支撑。本文结论为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促进我国企业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培育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社会资本通过增进主体合作、促进知识溢出、营造创新环境塑造区域创新能力。选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经济距离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效应,并同时存在维度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其中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具有更加显著的促进效用。空间效应分析发现,邻近地区社会资本的积累同样有利于本地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社会资本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更加强劲的创新效应,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对创新能力呈现抑制作用。因此,各地区要重视本地社会资本的积累,积极构建通达的社会网络结构,充分发掘社会资本在提高创新能力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心理资本结构及开发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心理资本是能被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具有状态性和特质性二维结构特征的概念.本研究应用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相济发展优势,设计本土化的创新人才心理资本开发"三阶"目标导向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自主创新进程中,作为政府社会资本的制度安排以及作为民间社会资本的创新意识、互惠规范及创新网络,促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利合作,引导并支持了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创新意识和互惠规范,积极构建创新网络,通过培育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乃至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堂  陈光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4):124-132
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8年有关空间面板数据,从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创新平台投入和环境投入等维度,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数字化转型对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发现:(1)整体上我国产业融合度不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北京、上海两地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高,其他省份的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2)产业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投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和全域空间集聚特征。(3)数字化转型的各投入要素对于产业融合发展均有正的空间促进作用,对领近地区具有空间联动和空间外溢效应,其中环境投入具有阴影效应,资本投入具有标杆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合理的域间域内产业格局和优良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环境、增强人才研发能力和引导创新资本参与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三大特征,使其通过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很大,亟需构建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AI/VC/PE)为主的股权投融资链来提供金融支持。股权融资具有产业筛选、风险分散、要素集成和激励创新等功能,是初创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死亡谷"的重要融资方式。因此,要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推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健康发展,构建完整的股权投资链,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股权融资的可获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创新共同体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纽带形成的共同体,它以技术、人才和资本等作为核心要素,通过打破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加强协同攻关,加快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整体发展效率。构建创新共同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开展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共同应对区域重大挑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新时期,必须坚持创新在成渝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构建成渝协同创新共同体,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智力资本构成要素的多样性,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智力资本应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创新资本和关系资本四种要素构成;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从智力资本构成要紊的互补性和阈值效应入手,分析任意维度的智力资本的单一投资效率和组合投资效率,构建了边际企业价值与智力资本构成要素之间的通用细化函数关系,该函数关系能充分体现各种要素及其相互融合互补情况,它们通过互补性和阈值效应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得出最优投资效率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梳理总结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所呈现的特点,中国科技创新投入的稳步提升,推动科技创新产出的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重点分析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技创新资金存量与投入强度仍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与效率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要素配置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有待加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全面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创新驱动。目前京津冀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及协同模式,但还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体制壁垒制约科技创新要素整合、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方向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凝聚科技创新要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技协作平台、共建创新驱动示范区、出台科技战略规划、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完善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首都科技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各国自主创新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和质量的竞争。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浙江必须把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理论框架,还专门对浙江某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具体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浙江当前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从宏观政策和企业角度提出提升浙江科技成果产业化绩效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25位中外杰出的艺术型科学家自传和回忆录的质性分析,发现科艺融合在科学创新中的显著优势体现在认知工具的互益、思维方式的互补及价值追求的互通三个维度,继而结合当前我国艺术和科学融合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重视科技后备人才感性素质的贯通式培育、倡导哲学上位的科艺融合教育观在高校的树立、鼓励高校教育工作者专业之外的科艺浸润等解决对策,以期为新时代下培养更具创造性的科技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朱玉春 《资源科学》2019,41(2):352-361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3个维度测度了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表明,科特派企业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帮扶带动扶贫、产业增收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科特派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特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集聚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科特派企业联盟,运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融合,构建由政府、高校、合作社和金融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科特派精准扶贫机制,带动区域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6.
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要素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以我国29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并分为东北、东南、西北、中部和南部5个区域,建立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同度模型计算区域复合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结果显示:东南地区的协同状况最好,其次是中部和南部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呈非协同状态,发展水平最低。进而建立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引入空间因素探究各因素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支持、资本市场回报、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高新市场竞争力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有正反馈效应,而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资本是吸引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强大磁力。陕西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刺激着企业对知识资本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紧迫。陕西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主要有四种模式。为了陕西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良好运行,需继续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提高高校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发挥二类、三类本科高校在应用技术研究中的作用;建立中介组织,着力构建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国际上,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正在酝酿和形成之中,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新领军人物异军突起,创新模式在创新链衔接、扁平化运作、知识资本再造和创新服务方面出现大幅度的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国家创新能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体制机制的整体有效性和活力上,我国仍存在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诸多障碍。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要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共性、核心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疏通科技与经济的通道;加快培养新一轮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力和创新领军人才。最终让科技改革的红利充分释放,使科技创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起更加强有力的驱动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不但可以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能够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入结合,从而增强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需求,通过对科技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整体规划,以新建、整合、完善和提高为手段,构建创新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系统,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真正实现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本文从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的形式入手,分析了当前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效的人才战略体系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完善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有利于建立好的用人机制,对于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流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分析了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通过对江苏省13个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比较得出目前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制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