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学生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有其主客观的原因;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从敬业、乐群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来概括;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六个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积极搞好教师队伍与学校心理学家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途径。但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以心理问题为取向,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出发,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应以塑造和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为宗旨;课程内容以积极的主观体验为重点,以积极人格特质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为载体。  相似文献   

4.
佟燕燕 《学周刊C版》2019,(18):179-179
在分析情绪智力的结构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后,发现情绪智力的维度影响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标准也是情绪智力的基础。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情绪智力等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心理品质去改善人们心理健康的状况。这也启示我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通过对情绪智力和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的广泛关注的焦点。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幼儿教师基本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也是幼儿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有哪些呢?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评价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深远,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发掘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建立积极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尤为重要。教师、学校、社会都应通过树立积极的心理学理念、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和社会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带动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三方面相结合,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主要从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等方面,探索了当前高等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通过对六种心理健康模式的分析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是积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评价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相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指导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被削弱、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枯竭化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预防为主,心理咨询与辅导作为辅助、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师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 32 5名中学教师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 :(1)中学教师对专家学者界定的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绝大多数持赞同的态度。 (2 )对学駿生心理健康概念内涵的认识不受教龄、班主任工作年限、职称以及学校类别的影响。 (3)条件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内涵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概念、标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各种机能能够适应生存的需要,并在适应中不断发展的协调状态。心理卫生就是利用人类已经发现的身体和心理规律,运用预防、锻炼、治疗等手段,维护健康、保护生命为人类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工作过程。心理素质就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机能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行为品质。心理教育是利用教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和塑造学生的各类认知、情感、意志品质的活动过程。心理健康标准应当是卫生学角度的标准,心理素质标准应当是教育学角度的标准,心理学可以分别制定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在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测验的编制和具体测量中,要以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为依据,分别编制心理健康测验和心理素质测验。在心理健康卫生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要分别建立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二歧人性观的流行使心理健康研究陷入了困境。用整合人性观取代二歧人性观,给心理致病原因的探析、心理治疗目标的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等诸方面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是心理健康研究走出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心理健康观存在定义空泛主观、标准逻辑对立及相对性、内容系统性差等局限。通过揭示心理所指及健康本质揭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心理系统的和谐;通过分析标准的特性提出了分析心理健康标准,分别是心理和谐的整体性、积极性、动态性和持续性;依据心理所指提出心理健康包含个体内部心理系统的和谐和外部心理系统的和谐,其中前者包括意识层次的和谐、心理过程的和谐、个性心理的和谐,后者包括个体与他人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判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整体性、发展性、主客观相结合、以评促发展、灵活应用等原则。要注意坚持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审慎使用心理测量的结果,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关注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区分心理健康标准和道德评价标准,区分应激性的心理问题与人格特质性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的标准看作一种理想尺度。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大学生德智体的顺利发展,有很多大学生不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笔者在此简要概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而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点对策,让大学生从中培养健康的心理情感,克服不良情绪,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由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共同组成的统一体。基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一直持续不断。从人性的视角来看,心理健康标准以生物性为基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平衡,第二层次是积极的社会适应(包括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第三层次是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中生的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中学生群体,在情绪变化和情绪体验上有区别于其它中学生的特点。文章在我国高中生情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了高中生情绪特点和引起高中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动因,并从宏观上提供了一些调控建议,以期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