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采访突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访对象不配合怎么办?调查类报道记者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市场化媒体兴起后,上述情况更加突出.如今媒体的报道理念与以往那种"人家提供什么,我就报道什么"不同,而是"就要得到我想要的".于是,"采访突破"便成为记者经常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公众对儿童保护意识的提高,与儿童权利和儿童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也通过媒体不断曝光在大众面前,包括儿童伤害、艾滋儿童、流浪儿童、被拐卖儿童、虐待以及性侵犯等.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媒体对推动儿童权益的保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公众和学界讨论和呼吁的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政策和法规、办法陆续出台.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媒体从业者在儿童权益方面的素养和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对报道吸引"眼球"的过度关注,导致在事件报道中忽略甚至侵犯了儿童权利,给当事儿童造成了"二度伤害".  相似文献   

3.
2021年年底,我在一次报道任务中专访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针对火星和行星探测的热点话题,张荣桥倾囊相授,与我交流了近两个小时. 采访中,除了火星和行星探测等"硬货"内容,张荣桥对媒体关于科学报道的一些问题也表达了担忧.比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希望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年轻人多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却...  相似文献   

4.
曾彤 《新闻界》2003,(4):21-22,24
新闻媒体的性质及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实施舆论监督时,极易卷入侵权纠纷中。过多的新闻官司,不仅干扰媒体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媒体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侵权而引发的官司,已是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本文将就媒体当前最容易涉及法律纠纷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包括:隐性采访,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著作权,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与犯罪报道等问题。一、关于隐性采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1999年版)对隐性采访定义如下:“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一些财经新闻报道,在引语的使用上存在着杜撰消息来源、曲解消息来源的本意和滥用引语等现象,不仅给采访对象带来麻烦,也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有时甚至会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引语规范与求实问题需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的性质及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实施舆论监督时,极易卷入侵权纠纷中.过多的新闻官司,不仅干扰媒体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媒体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侵权而引发的官司,已是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本文将就媒体当前最容易涉及法律纠纷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包括:隐性采访,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著作权,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与犯罪报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媒体市场化使各媒体之间,特别是区域性媒体之间竞争加剧,各媒体纷纷扩增传播内容,对新闻线索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媒体为了抢夺独家新闻,头条新闻,不断创立新的采访手法,媒体内部也对一些传统的、以前看来似乎合理的报道手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关于隐性采访是否得当的讨论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环境,新变化 1.参会记者人数渐多 近些年来,两会对媒体的开放程度逐渐变宽,从2007年放宽境外媒体在华采访到今年两会报道海内外媒体记者人数超过3000,达历年之最,越来越多记者现身采访一线.  相似文献   

9.
人物报道是受众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体裁,办好人物报道栏目对媒体来说甚为重要。人物采访是做好人物报道的重要环节,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人物采访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人物采访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是媒体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当前,新闻宣传存在着许多问题,譬如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程序性报道多,百姓报道少、鲜活新闻少、有效实用信息少,不少记者虽然身在一线,但是采访作风不实.  相似文献   

11.
采访对象不配合怎么办?调查类报道记者一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市场化媒体兴起后,上述情况更加突出。如今媒体的报道理念与以往那种“人家提供什么,我就报道什么”不同,而是“就要得到我想要的”。于是,“采访突破”便成为记者经常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邢红文 《新闻窗》2013,(6):40-40
一、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1.现场性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的采访方式相比,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其具有显著的现场性。①当新闻事件发生后,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及时赶到现场对其进行新闻报道,否则就会失去电视新闻采访给人的直观感受和感染力。即使电视新闻媒体使用一些弥补措施,也会失去电视新闻采访的报道效果,严重影响电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媒体融合趋势,催生了“微”报道.“微”报道的传播特征表现为信息共享、字数受限和受众广泛.然而受益于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手段,在一些恶性事件报道上,媒体利用微博报道的形式有失偏颇,以近来接连发生的儿童伤害事件为例,信息遗漏失序、反常性品位过度、报道倾向不明为人诟病和批判.反思新闻媒体在“微”报道上存在的伦理责任缺失问题,是新媒体时代每个媒体管理者应重视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在重要会议报道中,地方媒体记者多是单兵作战,任务重、人手少、媒体知名度低、很难得到新闻发布会提问机会、不易采访到权威人物.如何扬长避短是报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与新时期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在伟大中华文化复兴之时,理所应当抓住一切时机为建构民族文化心理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具体媒体实践中,媒体在对民族文化心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在采访和报道中,在切入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上采用多角度多视野的"渐进式"方法,在新时期提升和建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2009年两会新闻战即将打响.本刊特约请一些媒体展现实践基础上的今年两会报道创新思考,并在采访了解基础上,整理出一些媒体今年地方两会报道中的创新、亮点,并总结筛选了各主流媒体以往两会报道行之有效的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格局、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媒体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新形势下的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电视新闻记者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进行采访形式的创新与变革是大势所趋.本文将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剖析,同时进一步探究在媒体融合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形式、提高采访能力、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社会发展,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近年来,各类媒体对其给予了关注,报纸媒体也不例外.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羊城晚报》和《重庆商报》近两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的报道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报纸媒体,尤其是市场类报纸是否存在模式化的报道现象.如果存在,则会进一步探讨这种模式化现象具有什么特点并且为什么会存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基层媒体影响力不够大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采访名人大多被中央、省级媒体所垄断.即使基层媒体有过零星采访,对名人而言,不少也是应付而已.因为在他们眼里,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问题没碰到过.因此,基层媒体记者要想成功采访名人,可谓难之又难.  相似文献   

20.
时政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也是媒体之间展开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走基层·我这十年”、“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行进中国”系列报道丰富了电视媒介对重大时政新闻预热报道的形态,在报道形式上以“走基层”报道为采访路径,开启了电视重大时政报道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