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深入考察了蜀汉统治时期、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认为谯周反对刘禅"南逃"的论说歪曲蜀汉统治南中的政策,夸大南中民族矛盾,抹杀蜀汉数十年来在南中的经营成果,目的是制造"南逃必亡"论,促使刘禅投降曹魏,从而维护益州士人私利,因此我们对谯周劝降论中所述蜀汉时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状况的史料,不可简单地采信,对蜀汉几十年来、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经营南中的成就,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时期,部分贵族势力移居西南地区与地方政权勾结,形成南中大姓势力。建兴三年,诸葛亮大举进军南中,南中叛乱得以平定,诸葛亮行之有效的南中策略和开明的民族政策,稳定了蜀汉政权的后方。诸葛亮的南中策略,后世证明是明智之举,对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北宋以羁縻政策为中心对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积极的法律控制。这种控制以皇帝诏敕为法律形式,以抚恤和限制西南少数民族为主要内容。抚恤包括赐田、减免税赋等经济优待和授官任用等政治笼络;限制则以人身控制为重心。北宋对西南民族地区抚制结合的法律控制展示了宋代富有特色的民族法制。  相似文献   

4.
三国民族政策优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国以前历代民族政策的回顾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管是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是分裂的割据政权,都少不了要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打交道,因此,也就必然有个民族政策的问题。对于历代统治者所施行的民族政策,概括起来说不外两种:一种是以“和”、“抚”为主;一种是以“杀”、“掠”为主。以“和”、“抚”为主,就是怀柔政策;  相似文献   

5.
宋朝稳妥的民族政策是宋代诗学繁荣的时代基础之一。它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含四个要点:贯彻仁义治国的路线;开展民族工作时讲究经济效益;以本族人自镇自抚为主;以发展文教事业为根本。宋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地区的发展和诗人的发展,为我们今天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北宋在羁縻政策的指引下对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积极的法律控制.这种法律控制以皇帝诏敕为法律形式,以抚恤和限制西南少数民族为主要内容.其中,抚恤包括赐田、减免税赋等经济优待和授官任用的政治笼络,而限制则以人身控制为重心.北宋对西南民族地区抚制相结合的法律控制展示出宋代富有特色的民族法制.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曾对诸葛亮平定南中的功绩做出"终亮之世,彝不复反"的评价。但从文献记载来看,诸葛亮在世时,南中的少数民族反叛并未停止,只是南中大姓却罕有叛者,司马光所言之"彝"似乎并不是特指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武力平定南中后,政策上明显侧重汉族大姓,南中大姓得到扶植成为蜀汉统治南中的统治基础,而隋唐之后他们因为夷化而不见于史籍,所以,如果司马光的评价不是刻意夸大诸葛亮的功绩,则很可能就是混淆了南中大姓的民族成分,"彝"所指即夷化的南中大姓。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也是激发民族地区内发动力的触点。从政策和理论视角出发以教育理念、资源供给、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监测体系五方面析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特征,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观念、资金、师资、课程、监管方面的困境。突围以上困境,需由粗放式的基本普及转向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践路向包括: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认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优质课程体系,着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监测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家为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抚优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状况。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从升学率到普及率都实现了实质性提升,随之而来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及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现阶段如何尊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特性,客观认识制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天然病因,预测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教育优惠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内容之一。我国政府对民族教育的支持政策从身份优惠发展为精准差别化支持,是在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中不断发展演进的。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内地民族班(校)办学、中考、高考、高校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优惠政策体系。进入新时代以来,优惠政策从理念、内容及实施方式呈现新的样态。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广泛,基于民族身份的无差别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越加明显,致使教育机会均等失衡、民族差异固化以及政策实施效益较低;差别化支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公平公正为主导,以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为基本原则;差别化支持政策淡化身份边界、注重绩效评估、强调实质教育公平;国家对民族教育要持续实施精准差别化支持政策,有效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房屋面积计算中共用建筑面积的分摊问题,作者根据工作实际,举例说明分摊方法的重要性,并呼吁有关部门对此更加重视,并完善原规范。  相似文献   

12.
流域区和行政区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区域,但都有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部分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类区域之间关系处理的不适当,导致了区域开发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流域区和行政区关系优化协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杭嘉湖与苏锡常物流业发展条件存在的差异,我们认为苏锡常比杭嘉湖经济总量更大,经济发展速度更快,经济外向程度更高,对物流市场需求的空间更广阔,物流供给条件和物流发展环境也较优。研究这种差异性,对促进两地区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就业空间和教育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不同发展模式,认为东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应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学校为主,中部地区宜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西部地区应以职普渗透为主.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师资源配置效率对学校降低教育成本、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对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实证调查,从教师结构、生师比、教师编制等方面分析了样本学校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合理核定教师编制标准,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建立适应民族地区学校需求的教师培训机制,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收入,改善医疗、保险、住房待遇,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发展寄宿制学校等方面提出优化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学阶段所遇到的不等式都能化归为有理不等式,因而正确快捷地解有理不等式成为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通过对“区间符号”概念的界定及原理的阐述,给出了有理不等式的简便、快捷的解法——区间符号法,对高次不等式(组)和分式不等式(组)更显其优越性,学生易学、易懂、易用,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今天,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怎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8.
西方大都市区的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并代表了当代城市化的主导趋势。大都市区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对大都市区的管理也形成了较完整的体制和模式。文章分析和探讨了西方国家大都市区的几种不同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提出了若干促进大都市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矩形面积的证明,并由此推出了面积积分。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创新管理实施"片区+校群"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了薄弱学校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小学校高位均衡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公平,其经验成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