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扬 《教育文汇》2005,(2):16-18
记者:叶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学领域的专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您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为什么您现在对实践研究如此的痴迷?为什么您要花费如此之大的精力来推动“新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
赵洪涛 《上海教育》2009,(15):96-97
【主要贡献和实践】 叶澜教授致力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改革。她主持了《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孰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委重点课题)等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叶澜,女,福建南安人,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研究》杂志学术顾问等职。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已出版的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撰写并主编的丛书与研究报告有“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丛书、《新编教育学教程》、《“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其学术成就,包括由其开创和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及其团队在长期“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基础上,2004年正式提出了要构建中国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随后的2007-2009年间,团队通过对“新基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相继推出“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回望》《立场》《基因》和《命脉》),初步回应了构建学派的主张。2014-2015年,基于进一步的深化,团队又出版了三套共30本的论著系列(系列一“基本理论研究”,系列二“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系列三“合作校变革史”)。  相似文献   

5.
“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叶澜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6.
元教育学研究对象及领域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元教育学研究对象及领域的研究一直争论不断,或倡导单一形式化追求的元数学范式,或遵从“泛化”的元社会学模式,或博采众家,另辟蹊径,其外延呈逐步扩大趋势,综合起来分析,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为研究对象的。鉴于研究领域的芜杂宽广,宜从学科群的角度考虑元教育学的研究及建设,即元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学、教育研究社会学、教育学科史等。  相似文献   

7.
由于相关学科的渗透和交叉学科的兴起,引发了传统教育学“大厦”的震荡和晕眩,使人不得不反思教育学。当前,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宽泛,研究方向的迷失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需要给它正确“把脉”找准继续运行方向,实现学科理论的合理价值。通过教育学的整合性研究,建立一门有别于传统教育学的教育发展学,不失为新常态教育学研究的可行取向。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这一名称究竟指代什么样的教育学存在,这就是教育学的范围问题。搞清楚教育学的范围对于人们确立明确的学科意识和清醒地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很有价值。我们考察了“教育学”名称的应用情形和教育学学者对教育学范围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认为,史、论、用,就是教育学的基本层次和范围。换言之,当我们提到“教育学”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它包含这三种类型的研究,即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历史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基础。通过考察教育学的范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学的名与实。  相似文献   

9.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由天津师范大学主办,是研究基础教育科学的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面向社会,全面涵盖基础教育科学领域.积极反映基础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视点,加强基础教育学科理论研究。设置的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由天津师范大学主办,是研究基础教育科学的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面向社会,全面涵盖基础教育科学领域,积极反映基础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视点,加强基础教育学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由天津师范大学主办,是研究基础教育科学的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面向社会,全面涵盖基础教育科学领域,积极反映基础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视点,加强基础教育学科理论研究。设置的主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研究是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里,中小学教师是教育实践者。各级教研人员和师范院校中从事教育学教学及研究的教师是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可产生案例,案例经分析、提炼可形成经验,经验经抽象、系统化可形成理论。教育研究是沟通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中介、桥梁。教育研究走向实践的途径可有“校志”和“教师随笔批注”。教育研究者走向实践。应有三点警示。  相似文献   

14.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奠基;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的奠基;以思维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论奠基.所有这些奠基都与研究队伍的奠基有关.  相似文献   

15.
薛蓉 《江苏高教》1999,(1):22-24
在教育学领域,乃至社会科学领域,量化研究日渐风行,在一些研究者的意识中甚至达到了“科学必量化,不量化非科学”的极端地步。他们主张教育学唯有与自然科学看齐,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一味地把教育学科学化局限在数量化这一个方面。教育研究中是...  相似文献   

16.
身体的“教育学意味”——兼论教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柏拉图始就存在着对身体的古老敌意,认为灵魂与身体对立且高于身体,因而身体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长期处于缺席状态,于是“身体”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问题”被提出来。要回到“身体”,我们首先需要对身体本身进行“思想”,一是何谓“身体”?二是为什么要回到“身体”?回到“身体”,对教育及教育学意味着什么?教育学的身体转向的独特意义在于让身体在教育学中拥有自身的位置,让身体的教育学意义从遮蔽走向敞亮。  相似文献   

17.
当前,设置“基础教育学”学科已成为教育学科研和教学的突出问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机构中,设立了基础教育学科规划机构,但在学位专业目录上基础教育学科仍然是空白。在现行专业目录的一级学科“教育学”内,有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但没有基础教育学。专业目录中没有设置“基础教育学”,既说明对该学科尚未给予应有的学术承认,也使得高等院校和专门科研机构难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基础教育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人才,这些均不利于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中居于学科最新与最先领域,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前瞻性和趋向性重大理论问题。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内涵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进行回顾,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新态势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自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选取2002年至2007年的《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为样本,在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逐步探明了课程改革实施的路径并初步形成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的特色。反思型文章的出现进一步凸显了基础教育课程奠革过程中尚存的不足和问题,从中挖掘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进一步促进改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由天津师范大学主办,是研究基础教育科学的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面向社会,全面涵盖基础教育科学领域,积极反映基础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视点,加强基础教育学科理论研究。设置的主要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