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越来越发现,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咬笔头,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生活素材。作为教师就有必要指导学生及时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那么怎样才能积累材料呢?  相似文献   

2.
管秀萍 《上海教育》2013,(18):70-71
不少学生对真实生活和文学作品缺乏敏感度,由于学业的压力,学生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有益的文学作品,孩子们也只能囫囵吞枣地读一些短文,然后记录下只言片语。于是,学生作文中常会有他人作品的影子,唯独少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曾给学生出过"感恩……"的作文题目,一位优秀的学  相似文献   

3.
一提出设想长久以来,不少老师上作文指导课,总是讲得太多,放得太少。这就难免会出现一个现象:讲过的作文题目,学生似乎写得还不错;没讲过的题目,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笔。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学生就不能独立作文了吗?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但凡提及科学管理,往往会提到一个词——流程。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来说,拿到作文题目后,应尽快实现由审题到立意的跨越,缩短炼意的时间。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学生作文最大的困惑是拿到作文题头脑一片空白,文思枯竭,无话可说。其实他们是不善于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张磊  李寅滢  鲁森 《考试周刊》2009,(4):228-229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班干部"制度本应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方法。但是却逐渐演变成一种评优的方式,"班干部"变成一种对学生评优后的奖励。因此,这种错误思想的形成,就在班集体中产生了"官"即"权"、"官"即"荣誉"的消极影响。这种思想对学生、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风气都产生深刻影响,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根本上深刻反思学校教育中这些消极影响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学生"写什么"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习作,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产生习作思想内容的能力,笔者称之为素材力。国内诸多作文教学专家、名师对"写什么"都有过探索,如生活作文、游戏作文等,为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借鉴。审视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在内容指导方面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有任务无指导。布置课外作文,教师往往只提供作文题目,有时候连题目也没有,就让学生自由写,  相似文献   

7.
赵刚 《小学教学研究》2011,(4):24-25,27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愁眉苦脸,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课上神采飞扬,快乐写作呢?文贵于新,而想象就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将头脑中贮存的表象进行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其实质是"合旧为新"。可见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丰富表象是学生想象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王燕 《班主任》2014,(12):34-38
【教育背景】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我所带的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生活在寄宿制学校里,经过一学期初步适应学校生活之后,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经我的观察和课前调查,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不会管理学具的问题。虽然在学生刚入学时,我就与家长一起沟通过"在铅笔上写名字的方法",但时间一长,大部分家长忘记了要求,孩子也没有掌握自我管理学具的方法,因此常常出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真实体验。我曾布置一篇作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其中廖必顺同学的一篇作文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件有趣的事──青蛙"解剖"今天是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  相似文献   

10.
"玉"言有声学校是学生一生中要参与的第一个社会性组织。那么,以学生为主体所构成的学校是一个他组织,还是一个自组织?学校应该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就学生群体而论,现在的学校是一个典型的他组织。逐步减少学生群体的他组织因素,强化其自组织性质,是教育变革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的乱象)所形成的弊端,是让学生觉得阅读教学无章可循,劳而无功。虽然是功利主义的学习观作祟,但一些学生看不到"效果",他的心目中这个学科的地位也就降低了,所谓"趣味"更是无从说起。有位专研"阅读学"的教授在交谈中对高中教学表示了一些困惑,我对她说,这个问题,如同营养学家对饥民谈养生,现在学生的问题是没有时间读书。作为教材的编写者,每到一所学校,我都注意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夏汉美 《天津教育》2007,(11):49-49
新学期伊始,组织学生清洗旧课桌,语文教师特有的敏感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学生练笔的契机。也许是从女性独特的视角,灵机一动,就想到个自以为很不错的作文题目“给课桌‘美容”’,组织学生劳动结束,简单讲解了习作的基本要求后,就将这篇规定材料的命题作文布置了下去。第二天,收上作文本一批阅,发现全班55个学生,竟有52个学生写的是规定的作文题目,只有3个学生作文题目不是规定的作文题目,分别是;“给课桌洗澡”、“给课桌换衣服”,“给课桌刷牙”。出现这样的情况,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每位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难题。我们虽然在作文课之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精心准备,可是收效甚微。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一、出题要贴近学生生活选择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是开阔学生思路的重要一环。学生熟悉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学生写什么。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参加学校对六年级学生的一次测试的监考,发现这次测试的作文题目是一个选择性文题:《我想长大》或《我不想长大》。监考过程中我特意查看了部分学生作文,发现以《我不想长大》为题的学生比较多。考试结束后我就设计了一个调查表对我任教的六年级五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5.
学校要举行现场作文大赛,让我出一份六年级的竞赛试卷。接受这个任务后,我就开始琢磨,以前的作文题目无非就是写人、记事、状物等,缺乏新意,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我能不能另辟蹊径,出一份有创意的试卷呢?  相似文献   

16.
张唐阁 《生活教育》2012,(21):35-36
元旦刚过,春节又临近了,班里的贺卡也"泛滥成灾"了,每个学生少则一张,多则四五张。学校地处山区,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孩子,一年下来,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也就是七八天。所以,每年的此时,会有一张张邮政贺卡,满载着亲人的牵挂和希望,寄送到孩子手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这也导致了"单亲、无亲"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据统计,延边地区一些学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学校)"单亲、无亲"学生竟然占到学生总数的62%。针对这种现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单亲、无亲"学生增多的主要原因和他们的心理特点作出正确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帮教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质有很大作用。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注重"趣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认真推敲,作文题目具有趣味性作文题目,最先影响学生作文情绪,如果作文题目乏味,就会缺少吸引力。相反,如果作文题目富有趣味性,就会抓住一颗颗童心,叩开学生的兴趣之门,激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观察,学生就会写出很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来。我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拟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倡导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列宁就曾经反复强调,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够发挥每一名学生的潜能,让每块金子都发光。  相似文献   

20.
罗庆 《中小学电教》2011,(7):156-156
学生都拥有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不幸的是,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经查会出现因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学生心灵扭曲,甚至是变态的发展,形成许多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做"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还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