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杂交水稻华优63后期施氮肥,其穗部和叶片干物重增加,叶鞘和茎秆的干物质运转加快。叶片干重以花前施氮的最高。花前施氮钾,开花期叶鞘干重降低较多;灌浆末期至黄熟期和收割期叶鞘干重下降,分别以花后施氮和花前施氮钾下降也较多。开花期茎秆干重,以花前施氮下降明显,灌浆末期至黄熟期和收割期分别以花后施氮和花前施氮钾降低明显。穗部干重以花后施氮的最高。因此,华优63以花后追施氮肥为好,稻穗增重速度较快,产量较高。文中讨论了水稻生育后期施肥的一些原理和原则,关键在于促进叶片衰退缓慢,茎叶贮存物质迅速向谷粒运输,茎叶不徒长,谷粒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威优64和华优63开花前或开花后6~7天追施氮肥或氮钾肥,可以提高生育后期剑叶的光合强度,上部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地上部各器官的蛋白质含量和剑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花前施氮使华优63开花期真正光合强度比对照高71.38%,灌浆—黄熟期高58.22%。化前施氮钾使威优64真光合强度在开花期比对照高49.10%,灌浆末期黄熟初期高38.90%,开花期和灌浆末期至黄熟初期的上部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明显提高。花后施氮钾处理的华优63灌浆末期至黄熟期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也都明显提高。花前施氮钾使华优63开花期叶片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83.33%,威优64灌浆末期至黄熟初期叶鞘和茎秆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4.55%和66.07%,穗部和叶片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18.53%和18.99%。花前施氮钾处理的威优64开花期剑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对照高2.63倍,灌浆末期至黄熟初期高19.5倍。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威优64和华优63在开花前或开花后6~7天追施氮肥和氮钾肥,可以降低其穗部吲哚乙酸氧不化酶活性,提高功能叶片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华优63在灌浆末期至黄熟期穗部吲跺乙酸氧化酶活性降低明显、威优64在花前施氮和施氮钾,叶片脯氨酸含量在开花期都比对照高73.08%,在花后施氮处理,收割期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对照高1.28倍。花前施肥处理提高后期根系对α-萘胺的氯化能力,威优64花前施氮钾的根系活力,在灌浆未期至黄熟期比对照高1.83倍,华优63花前施氮处理,比对照高1.38倍。  相似文献   

4.
用早熟籼稻“陆青早1号”和中熟杂交稻“威优64”,直接播种于盛有2年免耕土壤的塑料盆(70×45×20cm)与常规耕作为对照,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威优64”和“陆青早1号”根吸收 ~(32)P和分配到各个生育期生长中心多,尤以抽穗期和成熟期分配到稻穗的量比对照的多。~(14)C —葡萄糖同化物从涂叶的输出率(%)、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各个生育期均比对照的高。免耕稻两个品种乳熟期和成熟期茎的干物重增重,由乳熟期至成熟期茎秆物质运转率高,成熟期茎鞘总糖向谷粒运转率也高,成熟期叶片、叶鞘和稻穗干物重比常规耕作的增重,茎秆比较轻,运转和给稻穗贡献率高,两个免耕稻种的谷粒产量结构比对照良好,第一次枝梗数,第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每穗充实粒,结实率,1000粒重,茎/秆比,经济系数比常规耕作的高,谷粒产量增加。本文还证明在免耕条件下杂交稻“威优64”植株性状和营养生理性状比“陆青早1号”良好,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商麦1619籽粒灌浆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学院学报》2017,(2):38-41
为明确商麦1619的灌浆特性,大田种植条件下测定其花后籽粒千粒重,Logsitic方程模拟灌浆曲线,并测定叶、叶鞘和茎杆干重,研究干物质的累积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商麦1619籽粒干重呈"S"型增长;灌浆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持续时间为缓增期>快增期>渐增期;累积籽粒重和灌浆速率均为快增期>渐增期>缓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为1.21 g·(千粒·d)-1。干物质移动率(MR)为叶片>茎杆>叶鞘;干物质转运率(TR)为茎杆>叶片>叶鞘。  相似文献   

6.
小粒稻和大粒稻的生理研究,无疑对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小粒稻和大粒稻共6个品种:南泰8号、七桂早25,三黄占(小粒)、美果选、特青2号、双桂36(大粒)作为试验材料,于玻璃网室内盆栽,每盆4株,肥、水及其管理一致,播种后定期测量植株分蘖数、顶上4片的叶片、叶鞘、茎穗干物重,收割时进行常规考种。试验结果表明,~(32)P、~(14)C在小粒稻和大粒稻分蘖的分布(%)不同,大粒稻“美果选”比“特青 2号”和“双桂36”~(32)P在分蘖分布多,~(14)C在分蘖少,分蘖数也少,小粒稻“南泰8号”~(32)在分蘖分布(%)比“七桂早25”和“三黄占”多,分蘖数也多。小粒稻“南泰8号”和大粒稻“美果选”,生育后期植株干物质保留在叶片、叶鞘和茎秆节间比其余品种多,其余小粒稻和大粒稻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重贡献给稻穗增重较多,“美果选”的分蘖干物重和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比其余大粒稻品种减轻。大粒稻,“美果选”和小粒稻“南泰8号”的充实粒数少,谷粒产量低。实验结果证实王永锐(1986)提出的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确实存在有“两段式阶梯灌浆形式”,如大粒稻“特青2号”,“双桂36”,小粒稻“七桂早25”,“三黄占”,并认为这可作为水稻选育种和高产栽培的生理指标,以及作为水稻生理育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施肥对高粱杂交草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不施氮肥的高粱杂交草植株细小,叶片黄化,老叶提早脱落;施氮植株茎杆粗壮,叶色浓绿,但易于遭受虫害.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增加高粱杂交草的株高,在不施氮肥的情况下,施用磷肥则对株高有抑制作用.氮肥也是影响高粱杂交草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施用氮肥的各处理干物重均极显著高于不施氮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高粱杂交草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施肥对高粱杂交草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不施氮肥的高粱杂交草植株细小,叶片黄化,老叶提早脱落;施氮植株茎杆粗壮,叶色浓绿,但易于遭受虫害。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增加高粱杂交草的株高,在不施氮肥的情况下,施用磷肥则对株高有抑制作用。氮肥也是影响高粱杂交草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施用氮肥的各处理干物重均极显著高于不施氮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选用两小麦品种,在小麦开花后不同时期,于大田条件下模拟弱光照天气,研究弱光胁迫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弱光胁迫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与籽粒重.不同灌浆期弱光胁迫对籽粒重的影响不同,灌浆前期弱光胁迫由于减少了穗粒数,其中主要是降低了上位粒数,而使对籽粒重的降幅相对较小.弱光对小麦下位籽粒重的降幅大于上位籽粒重.用Logistic方程可拟合各处理籽粒增重进程,并由小麦下、上位籽粒重与其灌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花后弱光胁迫使小麦品种籽粒重的降低,主要是由弱光处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显著低于对照造成的,而灌浆持续期长短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在黄红壤、黄褐土和砂姜黑土上,进行不同水平钾肥盆钵土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的施肥水平,施用钾肥均能促进小麦幼苗干物重的增加,施钾过量则会造成干物重下降,施钾水平与小麦全株干物重呈二次曲线相关,在三种土壤上,相关系数分别为0.8335,0.8960,0.9913,当施钾水平为0.1gK_2O/kg土时,黄红壤和砂姜黑土上生长的小麦植株干物重达最大值,分别为0.267和0.240克/株,施钾为0.2gK_2O/kg土时,黄褐土上的小麦干物重达最大值,为0.264克/株,在正常的施肥水平,施用钾肥有利于植株中N、P、K、Mn的积累,对Ca、Mg、Fe、Cu、Mo的吸收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源库角度将小麦品种划分为源限型、库限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种类型,并以大粒小麦兰考86(79)(源限型)、豫麦21号(库限型)和大穗多粒小麦兰考906(源库互作型)为材料,进行了穗粒重的形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源限型和源库互作型品种子粒容积木,粒重增长快,穗部性状优越,子粒灌浆速度前期增加快,后期下降平缓,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库限型品种这种相关关系不明显.叶片对源限型品种、叶鞘对源库互作型品种、茎秆对库限型品种子粒增重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源库型小麦品种穗粒重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源库角将小麦品种划分为源限型、库限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种类型,并以大粒小麦兰考86(79)(源限型)、豫麦21号(库限型)和大穗多粒小麦兰考906(源库互作型)为材料,进行了穗粒重的形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源限型和源库互作型品种子粒容积大,粒重增长快,穗部性状优越,子粒灌浆速度前期增加快,后期下降平缓,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库限型品种这种相关关系不明显。叶片的限型品种、叶鞘对源库互作型品种、茎秆对库限型品种子粒增重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小麦NRA变化动态及其与氮肥施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种类型品种进行了三种氮肥处理试验,对超高产小麦叶片NRA的变化动态,氮肥处理对NRA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NRA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始,小麦叶片NRA逐渐上升,至开花期达到最高,后又逐渐下降。不同氮肥处理的NRA在分蘖至穗差异不大,孕穗之后,氮肥一次底施的NRA明显低于药隔期重施和药隔期补施。药隔期追氮可明显促进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产量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品种和施氮量对喷硒肥后水稻不同生育期器官及稻田鸭硒含量的影响。方法:水稻插秧前、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酵母硒溶液,氮肥设置3个施肥量,水稻采用3个品种,放养稻田鸭,水稻于分蘖期采叶片,灌浆期采穗,成熟期采叶、茎、穗,稻田鸭采血,测定硒含量。结果:水稻分蘖期硒在叶片中无积累;成熟期硒含量大小为叶>穗>茎,叶与茎、叶与穗的硒含量差异显著;穗部硒含量大小为成熟期>灌浆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茎的硒含量大小为红香糯>润珠银占>润珠香占,润珠香占与红香糯的硒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梯度硒元素含量大小为N0>N2>N3>N1,N0、N1、N3之间差异显著;成熟期穗的硒含量大小为红香糯>润珠银占>润珠香占,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氮梯度穗的硒含量大小为N0>N2>N3>N1  相似文献   

15.
二系稻始穗期氮钾营养对谷产量的影响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系稻N31s/P40开花前(始穗期)6~7d施氮或氮、钾肥,明显提高结实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可溶性蛋白的降解,剑叶的光合速率、14C-光合同化产物从剑叶的输出率及分配到稻穗的比例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显著,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6.
百玉1号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玉1号和隆玉98为试验材料,对百玉1号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玉1号籽粒干物质积累呈现"S"形曲线,表现出"慢-快-慢"的特点,与隆玉98相比,百玉1号的干物质积累在中后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百玉1号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大喇叭口期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和叶鞘;抽雄以后,茎秆干重迅速增加,茎秆和叶片成为光合产物的主要分配中心,也是玉米植株的生长中心;在抽雄吐丝期,随着籽粒的形成,生殖器官成为光合产物的主要分配中心;乳熟期后,雌穗干重占主导地位.百玉1号产量为11 414.13 kg/hm2,比隆玉98高7.5%.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中后期的水肥管理,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给合理施用化肥、降低化肥用量提供依据,以 K326和红花大金元为研究材料,在当地推荐用量的基础上进行了纯氮减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与主要经济性状有关的指标是在目前推荐 N 肥用量的基础上减施10%~20%,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与生长发育有关的几项指标则表现为:(a)纯氮减施10%~30%对烤烟根系和茎秆发育的影响与品种有关,对 K326有较大影响,表现为根系和茎秆鲜质量明显下降,且对前者的影响更明显,但对红花大金元影响不明显;(b)纯氮减施10%~30%对叶片发育的影响较大,其中 K326以推荐 N 肥用量的叶片生长发育最好,而红大则是以减施20%的发育最好;(c)纯氮减施10%~30%对烤烟叶绿素的影响与品种有关,对 K326的影响表现为依次下降的规律明显,而红大则表现为减施10%~20%叶绿素含量增加,减施到30%才显著下降;(d)纯氮减施10%~20%对烤烟主要生育期的影响较小,但减少到30%则会明显推迟红花大金元的现蕾开花时间.  相似文献   

18.
水分与硼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和硼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分对大豆株高和干物重影响显著;硼对大豆株高和干物重影响不显著;水分与硼互作对大豆株高和干物重影响也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时,施硼显著影响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干旱胁迫施硼无效;偏涝时,施硼能显著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量配施饼肥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配施饼肥处理对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农艺性状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增施饼肥对不同施氮量处理农艺性状影响较小.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单位面积产值、单叶重、烟碱、总氮、还原糖/烟碱比和总氮/总烟碱比同时受施氮量和饼肥的影响,但施氮量对其影响较大,饼肥对其作用仅在较低施氮量时表现较为明显.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总钾/总氯比仅受施氮量影响,受饼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肥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刘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肥效分析结果得出,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小麦分蘖和穗部发育,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及穗粒数,最终表现增加产量。籽粒品质分析得出,施氮对提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的效应均很明显,通过数学模拟的产量目标函数氮肥效应方程,进而得出在焦作地区适寅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kg/666.7m^2。氮肥的农业效率、回收率和生理效率,均随施用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