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慧芳 《兰台世界》2005,(10):50-50
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是政务信息公开的必然,也是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政府目前也在着力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因此,近来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建立问题成了档案界的热门话题,自从国家档案局在青岛召开现行文件对外开放现场会后,全国各地档案部门纷纷建立起了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供现行文件利用是档案馆创新服务机制的一项具体措施。一些地区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社会各界提供政策法规性文件,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现行文件的利用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缺少一部关于现行文件公开的法规.哪些文件可以公开,哪些不可以公开,都没有做出界定,因此现行文件公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现行文件在一段时间内能否公开,其形成单位有很大的决定权,而档案馆则处于被动地位,在与文件形成单位的协调、合作问题上,档案馆需要花费很大精力。  相似文献   

3.
程军 《档案管理》2006,(2):43-45
现行文件开放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最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现行文件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其法制化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在现行文件开放法制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对现行文件开放法制化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只有使这些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才能使现行文件开放得以真正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现行文件开放需要关注的几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务公开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政务公开”的核心与实质却是政务信息的公开,即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有关信息的公开,以使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管理过程透明和开放,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由于政务信息大多蕴含在文件中,因而政务公开特别是政务信息的公开,主要就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现行文件和档案(我国的档案主要是半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当然也包括部分现行文件)。现行文件的开放利用,作为一种近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因其非凡的现实意义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许多档案部门开展了现行…  相似文献   

5.
贺军 《档案天地》2007,(4):48-49,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现行文件是政府机构正在执行、发挥现行作用的文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现行文件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同时也对现行文件提出了更高和更规范的要求.因此,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有必要对现行文件服务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对于档案馆开展的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服务,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价值理论都难以为其提供理论依据.而用档案形成在前说来对现行文件公开利用解读,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并认为档案在形式、内容信息和功能上都与文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事物.这就决定现行文件公开不等于档案开放,现行文件以公开为原则,而档案则应有一个相对的封闭期.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知情权得到逐步重视的今天,政府信息公开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档案部门也积极参与到信息公开的服务中去,各种现行文件中心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在档案部门积极参与现行文件公开的同时,我们却不可否认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文件发展阶段流程的注解和档案双重价值理论对档案利用范围的指导都或多或少与现实生活存在冲突和不和谐,而以《档案法》的相关规定为代表的档案公开利用制度则更是多与现实实践相悖。我们该如何认识和解决“应该30年后公开”的档案信息却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进入了“现行文件中心”的服务范围,需要现行公开却已经归档的‘档案信息”该不该继续遵守《档案法》有关档案公开的规定和要求?本文试从行政公开第一案为契机来初步探讨在现实实践中档案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信息的有效流动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而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控制者。随着民主政治意识的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并成为世界性趋势。在档案界,现行文件的开放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与现行文件开放有关的法律法规,首推档案法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金堂县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设、运行情况及产生效果的调查,认真总结了开展现行文件公开信息服务的意义和工作成效,并进一步指出了金堂县现行公开文件信息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是档案馆拓展职能的重要表现,是政务公开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公众知情权、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具有深远意义。笔者结合实地调研,提出我国当前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明确现行文件利用服务的主体、确立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的法律依据、促进现行文件利用服务的多样化、加大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的宣传力度、适时关注现行文件的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11.
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是政务信息公开的必然,也是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政府目前也在着力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因此,近来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建立问题成了档案界的热门话题.自从国家档案局在青岛召开现行文件对外开放现场会后,全国各地档案部门纷纷建立起了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建设,为适应政务信息公开的需要,我国现行文件开放逐渐被提上日程.在现行文件开放的研究与实践中,档案行业该如何作为,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现行文件开放的方法体系应包括现行文件开放的部门、现行文件开放的手段及现行文件开放的措施.这是一个关于现行文件开放由谁来做、通过什么来做以及怎样做的连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中心是我国近期出现的新型信息服务机构,它在政务信息公开、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行文件公开利用是政务信息公开的必然,也是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政府目前也在着力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因此,近来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建立问题成了档案界的热门话题,深圳、济南、青岛、北京、江苏常熟等地的档案馆则已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并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在我国档案界是一个创举,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建立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贡献较大,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只有对它的这种两面性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后,才能进一步建立更为完善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更好地指导我国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建立,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在乡镇建立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中心的还很少。乡镇作为我国农村最基层的、也是最低一级的国家政权机关有无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必要,如何建立乡镇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现行文件中心,其全称应该是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或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中心。顾名思义,该中心是为公民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或查阅的场所。深圳市档案馆于2000年4月试办了全国首家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实际上兼有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职能,开创了我国已公开现行文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先河。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都已开展了此项业务。  相似文献   

17.
现行文件的开放或公开利用问题是目前档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无论是档案学界理论研讨还是档案部门的实际操作,经过几年摸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现行文件的开放主体,学界认为,主体构成是多样的,但主要应该由文件中心或机关档案室来承担.但是,无可否认,由档案部门承担现行文件的开放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本文试图对文件的形成机关(主要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政府网站的途径作为现行文件开放的主体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寻求现行文件开放的最佳方式,更好地满足公民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8.
程序规范是现行文件开放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本文针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现行文件开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程序规范的内容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设想.  相似文献   

19.
高顺艳 《浙江档案》2006,(11):46-47
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查阅中心”)是目前我围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场所,又称“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件服务利用中心”等。它是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部门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方便计会各界.特别是普通公民查阅、了解政府现行政策信息的内部机构。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现行文件开放:个性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档案学研究》2004,18(5):11-15
文章认为现行文件开放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具体类型 ,它与政府信息公开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文章重点从开放客体、开放要素、开放条件和开放方式4个方面具体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中现行文件开放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