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灾害伦理文化建设必须从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丰富的灾害伦理文化内容,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适合本土的防灾减灾伦理文化,最终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目前针对人为性自然灾害的伦理文化研究还是局限在西方的生态伦理文化的背景下,表现为对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的都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把握,是在西方的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就中国来说,现代中国的发展,正在逐步反思中国自身传统的伦理文化,正走着继承与扬弃、借鉴与反思的构建现代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伦理文化的道路,这是我们反思传统灾害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灾害伦理文化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2.
“伦理法”是相对于中国传统法文化而言的,即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质为“伦理法”。但“伦理法”的概括,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外延与伦理的外延全部重叠,而是就其总体精神而言,中国古代法受着伦理道德的支配,从而成为伦理的附属物。其主要表现为:立法的道德化、司法的道德化、实现法律价值取向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3.
先秦道德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开端,同时其在伦理价值取向、道德生成机理和道德建设方式等方面所彰显的实践伦理特质也影响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民族形态。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因其固有的实践伦理特质不仅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参考和方法启示,同时也为破解现代性伦理困境提供源自中华文明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4.
从“领导伦理”概念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领导伦理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但许多人在谈论领导伦理时,往往只讲领导者个人道德.似乎两者之间可以划等号。其实,领导伦理除了领导道德之外.还有制度、文化层面的涵义。德治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伦理型政治文化。可见,伦理文化传统是我们拓展领导伦理研究思路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袁冬梅 《文教资料》2005,(25):25-26
随着中国社会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传统伦理受到很大的冲击,本文试图从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入手,寻找一条传统优秀伦理文化为当代所用的有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伦理价值观与社会现代化的矛盾和冲突,传统伦理价值观对中国现代化过程所发挥的影响和功能作用,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冲击很大;另一方面,传统伦理价值观作为一种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的文化传统,又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选择和进程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中国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趋向。 一、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伦理道德基础的国家,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并且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漫长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具体的、世代相传的论理道德规范体系,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伦理价值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来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以来,孝德作为一种中国人共有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9.
无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或是“道德至上”的,或是“泛道德主义”的,都在于强调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道德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特征。在西方,道德也许同宗教、艺术、科学等仅仅是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而在中国,道德不仅渗透于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终于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伦理型为特征的文化,这样就使道德文化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增强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必须重视中国伦理价值观的建构。这种建构应该以人性论方式和商谈伦理方式进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并注重中国伦理价值观的国际化表达。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文选是古代典籍的精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让优秀的道德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纵观建筑历史长河,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东方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物质载体,是中国人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沉淀,映射着中国严肃的传统伦理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浓郁的"恋土"倾向、"恋木"情结、中正和谐之审美和建筑之术的道德制裁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文化,这种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基石和依托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德性和道德教育的历史始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导致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结构嬗变、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出现偏差,从而使人的德性生长和道德教育的基石发生了动摇,失去了人的德性的生发始点,这是造成我国道德教育低效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取向,围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传统伦理观中存在着儒道分野的现象,儒家伦理观和道家伦理观的人性论、人生观、本位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儒家和道家思想对围棋对个体的功用、围棋与社会关系、围棋的品格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几千年以降的文化积淀,这些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与传统与“根”应该是最密切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文中传统文化所指涉的内容。文章由传统文化的衰退进行反思入手就语文教学中怎样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尤其就语文中的经典学习及对待经典的态度传授经典的方法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忠”与“孝”在中日两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地位迥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居于核心地位,“忠”则是日本传统社会固有且基本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组织、家族制度联系之异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90年代 ,以台湾的《喜宴》和大陆的《刮痧》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喜剧片 ,在内容表现上不仅都提升到了文化的层面 ,具体展示了中国传统伦理关系的现代变奏 ,以及对中西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并且在文化这一层面上 ,《刮痧》以更朴实和更深邃的人文意味超越了《喜宴》中所表现的对中西文化冲突的无奈的审美主题。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伦理思想,并且结合当代特点和全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势,对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诠释,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人生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结果;是通过高校人文知识的科学教育、家庭的良好传统教育、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努力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