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德辉是活动于清末民初的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刻书家。叶德辉利用其版本目录学的知识,从家藏中择取了罕见图书,将它们刊行于世,后又将所刻单行本结集成七套丛书。本文介绍叶德辉所刊刻的七种丛书,对其所刊刻丛书的特色和成就,本文也做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潮,清代初期一个文学家兼编辑家、出版家.他从迁移扬州到晚年,对图书编刻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编刻了《虞初新志》、《昭代丛书》、《檀几丛书》等,总共编刻图书几十种.他把毕生的精力主要放在图书编刻事业,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辑思想.本文以《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等主要编纂著作为例,对张潮的编辑思想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常熟为中国藏书出版中心地之一,藏书家刻书、抄书蔚然成风,特色明显。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里谈到:"当今刻书,苏州、常熟为上,金陵次之。"常熟藏书家刻书、抄书活动为中华典籍的生产、流传做出了贡献。作者从常熟藏书家刻书概况、丛书辑刊、古籍抄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  相似文献   

4.
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地处浙江南浔镇的嘉业堂藏书楼,不仅以丰富的藏书著称于世,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外。我国历代私人藏书楼刻书,古代以江苏常熟毛晋的“汲古阁”为最多,近代则以嘉业堂刻本最为有名。毛晋系明代晚期著名的藏书家兼刻书家。毛氏家族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曾刻有世称“汲古阁”本六百种。嘉业堂的楼主为刘承干(字翰怡,1882年生,1963年卒),他从1910年开始,在广泛搜罗古籍的同时,还注意觅集各种书版,加上自己雇工雕刻,据统计,嘉业堂藏有书版三万至四万块,先后印有线装书近三百部,约三千卷。查现有嘉业堂刻本,知刘氏印书大概开始于聚书后的第三年——1913年,最后刊刻时间可能是1930年。以后,刘氏家道逐渐走向衰落,这个不图营利的私人刻书业便告自然终止。现仅就嘉业堂藏书楼刻书的一些特色,分析论述如下: 一 丛书是资料性很强的参考文献。刘承干认识到:辑印丛书,能起到保存古籍、便利应用的作用。因此,刊刻大部头丛书是嘉业堂印书的重要方面。刘承干将购得仁和塘栖朱氏结一庐的丛书版,再加上自己所刻,汇印成《嘉业堂丛书》。刘氏说过,“购得朱氏结一庐丛书版,益以所自刻者,汇为《嘉业堂丛书》,此为校刊丛书之始。”曾协助刘选购图书的学者叶昌炽,在其遗著《缘督庐日记》中述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每爱奇书手自抄和刻书可以泽人等方面 ,阐述了明代苏州、无锡万卷以上藏书家的抄书、刻书活动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尚恒 《图书馆杂志》2000,19(6):61-62,52
丛书作为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专类图书,以其特有的汇集功能,尤其是汇集那些篇幅短小、史料价值高而从无单刻行世的笔记杂著,或者汇集过程中精择珍善本,重加校勘的丛书,向为文人学士所器重。张之洞说:“丛书最便学者”,“欲多读古书,非买丛书不可”(《书目答问》卷5《古今合刻丛书目》),最具代表。丛书刊印在我国至少有千年的历史,延至今日,  相似文献   

7.
浙江书局是晚清官办书局中规模较大、刻书最精的刻书机构之一,刊刻了大量经史子集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典籍。浙江书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校勘队伍,依托浙江藏书家和藏书楼众多的优势,再加上有充裕的刻书经费作保障,其所刻图书以精品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8.
丛书是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两种及两种以上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丛书的出现,一般以南宋《儒学警悟》为鼻祖,明清之际,此风尤盛。上海图书馆主编《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历代丛书2797种,施廷镛《中国丛书综录续编》著录1100馀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私人藏书、刻书事业在清代发展至鼎盛①,乾嘉时期,江南地区的藏书楼、私人刻坊更是占据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57%)②,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藏书家数量最多③,可谓"清一代藏书几为江浙所独占"④.除了传统的士人藏书家,商贾也开始斥资进行藏书、刻书活动,他们纷纷利用搜集到的大量珍稀藏书从事刻书活动,成为具有藏书(刻书)家与商贾双重身份的著名士绅. 寓居杭州经商的鲍廷博正是这众多商贾藏书家中的一员.他以"知不足斋"丰富精良的藏书交结江南文人,以献书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嘉奖,以刻印《知不足斋丛书》获得了嘉庆皇帝的青睐和江南士绅的赞许,晚年被赐予了举人名衔.历来学者对鲍廷博和《知不足斋丛书》的研究⑤,多将重点放置在"有功于艺林为甚巨,今夫经之有传注训诂,史之有辩证援据,学问之大者尽于此矣"⑥之上.就算考虑到鲍廷博的商贾身份,大抵不过虽出身徽商,然自学成才,成为著名的学者、文献家,体现了古人"贾而好儒"的特点⑦.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由一代词学大师朱孝臧辑校的“强村丛书”问世。这部共计二百六十卷的丛书,汇集了南北藏书家珍藏的名椠旧抄。众多沉埋己久的词林未睹之秘,由此而重发幽光。举例来说,宋词别集一百十二家中,即有出自宋本的十一种,辑自《永乐大典》的二十七种,各种明抄、旧抄五十六种,大都为宁波范氏天一阁、常熟毛氏汲古阁等所庋藏。朱孝藏对此比勘参校,择善而从,从而使该丛书成为继毛晋《宋六十名家词》、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和吴昌绶《双照楼景刊宋元明本词》三大词籍丛刻之后的又一名作。然则,在此之后,除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词…  相似文献   

11.
"陶陶室"是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藏书的室名之一,以同时藏有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和宋淳祐元年(1241)汤汉刻《陶靖节先生诗注》四卷《补注》一卷(以下简称两陶集)而得名。陶渊明以高尚的品格与醇厚的诗风,为历来文人雅士所推重,宋刻两陶集亦因之而为历来藏书家所青睐。二百年来,宋刻两陶集辗转递藏,演绎出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最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故谓"昔时陶陶室,今日在国图"。  相似文献   

12.
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底本珍善、校勘精审和搜求辑佚、汇刻丛书等方面,论述了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的刻书活动及其重要功绩。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问,上海金山县有一个钱氏家族,从事藏书、刻书事业,尤以刻书为盛。所刻《守山阁丛书》、《指海》丛书、《小万卷楼丛书》、《珠丛别录》等,有名于世。在近代文化史上,钱氏家族作出了贡献,颇具影响。现略考其史迹,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清代商人鲍廷博酷爱图籍,他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收藏图书上万卷,内中多宋元精品。四库全书开馆,他拣选宋元善本呈献,受到朝廷的嘉奖。而他用毕生之力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收书广,刊刻精,为清代最有名的大型丛书之一。与一般的私家刻书不同,他的刻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皇帝顾眷的感恩,秉承先志,不是从刻书中获利,而是注重刻书品质,为乾嘉学者服务,创造图书精品。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清代江南藏书家刊刻经书的原因,并以典型的经学丛书作为例证分析刻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投笔从戎 东渡扶桑 蒋百里,名方震,乳名福,晚号 "谵宁",浙江海宁硖石镇人.1882年10月13日,诞生于邻县海盐.祖父蒋光煦(字生沫)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拥有藏书楼"别下斋",收藏珍笈10万卷,刻有《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两部传世.  相似文献   

17.
投笔从戎 东渡扶桑 蒋百里,名方震,乳名福,晚号“谵宁”,浙江海宁硖石镇人。1882年10月13日,诞生于邻县海盐。祖父蒋光煦(字生沫)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拥有藏书楼“别下斋”,收藏珍笈10万卷,刻有《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两部传世。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藏书家的著作,素以《藏书纪事诗》为归。自其刊行以来几十年间,又有多种补续编行世,或补其人物之阙如,或续其时间之未及,或二者兼而有之。可见《藏书纪事诗》也并非完备之本。杨立诚、金步瀛合著的《中国藏书家考略》,所载秦汉以迄清末的藏书家,也不过741人,就连东汉私人藏书之大家者的蔡邕,也未在入编之列。相比之下,《中国藏书家辞典》入编人物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为迄今各种以介绍藏书家为主旨的著作所不及。所收人物,上起秦汉,下迄现代,以藏书家为主,兼收有成就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和刻书家,凡1149人,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的三种年谱之作的特点和缺失,剖析了《鲍刻六种》一书实为《振绮堂汪氏丛刻》,提出了亟需拓深的对鲍氏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汲古阁毛晋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刻书多达六百余种,为历代私家刻书之首。凡收藏中国古代典籍具一定规模者,无论中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其藏品中无不都能觅见毛氏藏书、刻书、抄书、校书。可见,毛氏藏、刻、抄、校事业之影响深远。毛晋亦是一位词学大家,其汇辑的《词苑英华》及其著作《词海评林》,均为词学典籍,本文注重介绍这两部后世学词者极其珍贵的工具书和词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