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两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然"两拍"的明·尚友堂原刊足本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初刻拍案惊奇》的各种清刊本又残缺不全,《二刻拍案惊奇》甚至没有清刊本,因此对"两拍"的研究相对滞后.直到20世纪,"两拍"的明刊本才由访书、访学于日本的学者发现、引回.文章考述了"两拍"的各种版本,并重点介绍了其明刊本及从邻邦日本引回后的影印本和经学者整理、校注的重要的铅印本.  相似文献   

2.
《二拍》是《拍案惊奇》(简称《初刻》)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刻》)的简称。它的作者凌蒙初(1580—1644),是明末浙江乌程(今吴兴)人,距今已经三百多年了。《二拍》里使用的语言,大致反映明末的书面语言。由于作者是吴语区人,或多或少地受些吴方言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本文不想详加考证。我们在阅读《二拍》的时候,随手搜集了百十个成语。这些成语虽说不是《二拍》的全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杰出代表。冯梦龙明确地提出了“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著书目的,表达了他“以欲反理”的观点。凌蒙初认为冯氏“三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继而编写了“二拍”。他们把唐宋的空灵高雅的士大夫文学转向充实浅俗的市民文学。在“三言”、“二拍”中,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篇幅,这部分作品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新兴的妇女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9,(1):64-71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明末凌濛初编纂的拟话本短篇小说集。"二拍"刻画的士人形象十分突出,是晚明士人在小说中的投影。小说中构建的士人多容貌英俊,人品端方但又不缺乏精明、圆滑,他们的治生方式、婚姻观与对于科举的态度都具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征。从小说中塑造的士人群体,可以管窥晚明传统规范受到冲击,新的秩序缓慢产生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5.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也称《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话本、拟话本总集之一。“二拍”反映的内容贴近市民生活,语言通俗形象,包含着丰富的俗语。基于“二拍”目前唯一的全译本,该文对其中的俗语翻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俗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受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影响,多数作品教化意味浓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从名称中就可见作者所赋予的深层含义。《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三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教化思想,还具有轻松、诙谐、幽默的娱乐特点。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7.
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的一大特色,近代汉语量词的研究有助于整个量词发展史的建立。本文在全面考察《二刻拍案惊奇》名量词的基础上,对其外形特征类名量词进行了语义特征分析,并与魏晋南北朝和现代汉语名量词相比较,举例说明量词在《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就《三言二拍》中有关善恶报应主题的篇目整理了一下,发现这类主题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占30%,在《警世通言》中占25%,在《初刻拍案惊奇》中占22.5%,而在《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中也分别占到17.5%和12.5%的比重。可见,善恶报应主题在《三言二拍》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明季凌濛初撰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共收小说78篇。300多年来,对其思想价值评价一直不高,有的未免失之偏颇。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态度,全面的分析,实事求是的评价。我认为,其思想价值可粗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拦路抢劫、拐骗欺诈的社会现实,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官场的黑暗、司法等部门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初刻》卷4写到:“世间有做守令官,虐使小民,贪其贿,又害其命的;世间有做上司官,张大威权,专好谄奉,反害正直的;世间有做将帅,只剥军饷。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世间有做宰相,树置心腹、专害异己,使贤奸倒置的;世间有做试官,私通关节,贿赂徇私,黑白混淆,使不才侥幸,才士屈抑的……”作者借剑侠韦十一娘之口,对上述五种概括封建统治者各部门不同层次的官僚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并对韦十一娘及其徒弟嫉恶如仇、除恶扶善的行为进行了高度赞扬,说她们“贤佞能精别,恩仇不浪施,”在《初刻》卷11中,  相似文献   

10.
《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指明末凌濛初编纂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度浴泛汀抖摹凡唤鍪侵泄难飞系闹匾陌谆岸唐∷导?而且对于当时和后来的文坛都有过巨大影响。关于对《三言》《二拍》故事来源的考证,据我们所知,已有不少前辈学者作过。其中如孙楷第、赵景深、谭正璧、胡士莹诸先生,堪称此道大家。孙先生有《三言二拍源流考》  相似文献   

11.
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为”字式、“于”字式和“所”字式。在对《二拍》中的被动句式进行了穷尽性统计与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它们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到明代被动句式是中古时期被动句式过渡到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浙江湖州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地杰人灵,历代人才倍出,仅文学家就如群星灿烂,不可胜数.不算最亮,又时时被飘来飘去的云雾所蒙翳,但却实实在在在中国文学的天空中占一席地位的明末小说家凌濛初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短篇小说集“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从取名上看,似乎是在敷演奇闻怪事,其实本意也如同冯萝龙的“三言”一样,是“主于劝戒”(见初刻《凡例》).将文学作为劝戒世人的工具是中国古代特别宋、元以后叙事文学的重要倾向之一.这种倾向虽然容易造成文学创作的简单化(如善恶斗争的主题 惩恶扬善的情节、善恶有报的人物等),但是如果细加考察,我们还是可以在这样的创作里发现丰富的社会内容,并从中窥见一个个呈“圆型”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下面分别简称为喻、警、醒、初、二.)收集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在”、“向”、“从”、“去”能够单独作动词,也能用在另一动词前面,用以介引某个名词性词语.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在、向、从,去”,无论就词义内容还是在句中所处的词境来看,都有若干差异.本文整理了这几个词的各种用法,并将其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史上,??蒙初以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初、二刻《拍案惊奇》而著名.其实,这位明代的通俗文学家不仅精于小说创作,在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批评方面也是个行家.他的论曲之作《谭曲杂札》、曲选《南音三籁》以及对《西厢记》的评点,均有不少精采之论,在中国戏曲理论批评史上留下颇具异彩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5.
凌蒙初的“二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多角度、全方位的社会风俗画长卷.作者在《初刻》序言、凡例及《二刻》小引中,再三申言该书“语多俚近,意存劝讽”,“主于劝戒,故每回之中三致意焉”.这是凌氏意图通过通俗小说形式达到劝善惩恶,端正世风目的的忠实表白.将文学作为劝戒世人的工具是中国古代特别是宋、元以后叙事文学的重要倾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填字游戏     
横向:一、柳永《雨霖铃》中的一句,下句是“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1999年“世界足球先生”,帮助巴西夺得韩日世界杯,曾效力于巴塞罗那队和AC米兰队。三、源于杜甫《曲江》诗句,指人70岁。四、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主人公有繁漪、周萍、周朴园等。五、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代表作品《变形记》。六、张骞出使西域,开通的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七、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代表作品有《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等。八、明末著名小说家,著有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话本小说,取材于市井生活,相传于说书人之口,又为当时文人学士所辑录、加工,在当时影响颇大,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而其中又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朦初的“二拍”最为著名.“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书,三部书各收小说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书实收小说共七十八篇.这些小说对明末社会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不啻为又一幅明代“清明上河图”.现仅从“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题材作品中浅析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8.
明末凌濛初所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代冯梦龙所编《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两拍”,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些话本集或拟话本小说集虽有明显的封建糟粕,但不乏民主性精华。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不少人物形象富有个性,这当然是它们拥有广大读者的根本原因。但是,应该看到,小说语言的白话化使得小说的交际对象跳出“士人”的圈子,交际范围大大扩大了。 由于“三言”的作者冯梦龙系江苏吴县人,“两拍”的作者凌濛初系浙江乌程(今湖州)人,都属吴语系统的文人,而且都用白话写作,这就使话本集中不时出现吴方言的词语或句式。尤其是后者,语言更接近口语,更为流畅自然、明白易懂,它是研究吴方言的极好资  相似文献   

19.
明代诗人李梦阳曾在宋末元初人刘辰翁评点孟浩然诗歌的基础上重新评点过孟浩然诗集,现有凌濛初刻《孟浩然诗集》二卷本。李梦阳的孟诗评点具有独特视角与一定的特色,可惜大陆学界对此不够关注。本文将对李评孟诗文本的生成、流传及其对孟浩然诗的阐释学价值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两拍》体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拟话本的困惑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明时代,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分化,逐渐明朗成演唱的戏剧和传诵的小说。鲁迅先生称此前此后模拟话本的小说为“拟话本”。这一出自《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概念屡经变化,其界限被随意划改,最后变成了如《辞海》所言的很宽的模糊概念:“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其代表作则为如冯梦龙之《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两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等。由鲁迅先生这一观点出发,则有种种派生的说法。如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中说“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的书面文学,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范宁《<话本选>序》中说的“宋文人编‘话本’,目的是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