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2年初夏,已经名满天下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应邀来到德国著名的哥廷根大学,作了七场报告。当第三场报告结束时,刚满21岁、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海森堡霍地站了起来,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一个羽翼未丰的博士竟敢当面质疑一位功成名就、即将领取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大师!玻尔并不介意,依旧稍歪着头,嘴上还带着友好的微笑,用商量的口吻说:“会下交流,怎样?”报告结束后,玻尔走到海森堡面前:“我们去郊外散步,边走边聊,好吗?” 海森堡高兴地点头同意了。初夏时分,位于哥廷根郊外的海茵山开满了鲜花,最迷人的是那…  相似文献   

2.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玻尔一直对新中国和中国人民友好。中国科学界也一直尊敬、仰慕玻尔。1957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邀请玻尔访华。杨振宁曾会见玻尔。但自1952年开始,在苏联的影响下,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学术界开始了对玻尔哲学观点的批判,到文革后期,苏联学者从批判玻尔转变为赞扬玻尔,中国两个刊物仍坚持批判玻尔。直到改革开放,情况才有所改变。1962年玻尔逝世,中国科学界向玻尔家属发去了唁电。自1962年起到1995年,中国有近40名学者访问了玻尔研究所,玻尔的儿子奥格.玻尔曾两次访问中国。1985年玻尔诞辰100周年,中国物理学界进行了隆重的纪念,对玻尔作了很高的评价。戈革为介绍玻尔和翻译玻尔全集奋斗了一生。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已没有人对玻尔进行哲学批判,但对玻尔、对哥本哈根学派、对互补观点的评价仍是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是物理学辉煌的一百年。在物理学的历史上,一直闪耀着一大串物理学家的名字,爱因斯坦、普朗克、卢瑟福、玻尔、海森堡……他们的身后,是生生不息的跋涉之途,是钻研与奋斗的奉献之歌,更是传承与进步的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谈到科学上的进步时,经常会提到那些提出著名思想的科学家的名字,比如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达尔文,以及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人们印象中最后的一次科学飞跃,应该是以玻尔、海森堡  相似文献   

5.
玻尔研究所是近代物理学的圣地,在中丹科技交流史上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玻尔父子的三度来华,在中国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直接促成多批科学家赴玻尔研究所访问研究,从而对中国核物理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深入挖掘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史实,包括奥格·玻尔1973年访华,1960年至1990年中国出访玻尔研究所的确切名单,并尝试分析玻尔研究所、哥本哈根精神对中国当代科技交流、科技创新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1922年初夏,已经名满天下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应邀来到德国著名的哥廷根大学,作了七场报告.当第三场报告结束时,刚满21岁、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海森堡霍地站了起来,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一个羽翼未丰的博士竟敢当面质疑一位功成名就、即将领取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大师!  相似文献   

7.
一位五十年代曾在哥本哈根逗留过一年,与尼尔斯·玻尔曾经接触和交谈过的苏联科学家说,“在我的内心里有件事使我永远不能忘怀,那就是对玻尔这个人完全彻底的钦佩。”热情而通情达理,对原子结构理论有深入的洞察力,玻尔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对人类了解物质的本质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他作为许多青年科学家的导师、帮助者、明友和批评者,起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玻尔研究所何以如此快地从建立到成为当时国际物理学的三大中心之一 ,并创立了哥本哈根精神 ?本文从科学家之间的互动即协同和竞争 ,来分析研究所发展的原因。玻尔研究所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科学家之间交流与合作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仔细回顾并剖析玻尔在1913年至1923年期间建构的原子结构理论和两个原子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主张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不是依靠严格的数学推理得出,而是依靠多种现象进行非线性的经验建构过程,是在元素周期性、元素原子价以及化学成键过程中的化合价等信息和普朗克量子作用理论、光谱线、电离能、x射线之间寻求一致性说明和普遍联系的一个复杂过程。将这些经验信息巧妙地整合到一起的方法,玻尔更像一位交响乐指挥。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争论,争论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尤其如此。本文回顾物理学发展史中那场著名的世纪之争——玻尔与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诠释的争论,说明正常的学术争论对推动科学创新是何等的重要。作为至今传为佳话的这个著名案例,留给我们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这场争论必要的人文思考,并结合当前学术界的若干实例,讨论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发展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