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大足石刻     
北有敦煌,南有大足,重庆市大足石刻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据大足文管所负责人介绍,2001年以来,参观大足石刻的国内外游客已达10万人次。大足,公元758年建县,因县境内有大足川(今名濑溪河)而得名,含有“大丰大足”的意思。大足石刻是县境内102处石刻的总称,其中75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有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市级有尖山子、妙高山、舒成岩、千佛岩;县级有峰山寺等66处。造像1030龛(kān),约5万余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其次是道教,其余是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历史人物等造像;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之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相似文献   

3.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相似文献   

4.
2000年 11月 7日至 10日,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庆典,在重庆市大足县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举行。光临大会的有四川省社科院、重庆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市民政局、文化局、文物局和中共大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有新疆、甘肃、四川、重庆文博单位的代表及重庆、大足的新闻工作者190余人。云冈、广元等兄弟石窟单位发来了贺信、贺电。会上,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胡昭曦受中国宋史研究会的委托对大会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刻分期述论宋朗秋ThePeriodizationoftheDazuGrottoCarvingsSongLangqiuTheartoftheDazustonecarvingsisprofoundlyreligious.Inthispaper,th...  相似文献   

6.
大足石刻是中华石窟艺术中的瑰宝。它那晚期石窟艺术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地方化色彩,以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在艺术创造上的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大足石刻艺术属于宗教艺术范畴。瑰玮奇崛之美在大足石刻中有着极佳的生成、生长以至不断壮大的艺术土壤。瑰玮奇崛之美与其他诸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丰富并支撑起了中国石窟艺术史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美悉备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8.
“孝”文化是大足石刻宣扬的核心思想之一.为使“孝”文化更好的流传与发扬,本文将数字浮雕这一新兴艺术运用于大足石刻“孝”文化的传承中,并以大足宝顶山的《父母恩重经变相》为例,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出数字浮雕画卷、壁画等,可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类场所,不仅具有装饰效果,更使得蕴含于其中的“孝道”思想无声中被人们所理解并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化作用.数字浮雕可谓是传承与弘扬大足石刻“孝”文化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9.
大足石刻孔子及十哲龛刻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在全国石窟中仅此一龛。大足的十哲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十哲造像,其历史与艺术价值至为珍贵。大足的孔子及十哲龛是与佛教、道教造像并列开凿的,具有宗教的意义。宋人信仰儒教是为了聪明与智慧,儒教是信众们的智慧之神。  相似文献   

10.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五体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其创作、批评与审美艺术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神秘的宗教和古老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北山第51号龛内三世佛、十二光佛等题材着手,认为该龛的主旨为对净土的信仰,同时对十二光佛这一题材的职能、信仰等方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兹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大智度论》写本为对校本,以南宋《资福藏》本、元《普宁藏》本、明《永乐北藏》本、日本石山寺本、日本正仓院圣语藏本五种为参校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讹误之处,凸显了敦煌写本的校勘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理民俗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旅游是大理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在阐述大理民俗旅游的内涵的基础上 ,进一步揭示了大理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白族文化的传承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发展大理民俗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吕达、吕仁父子两人的三方墓志进行重新校释,并探讨了吕达一族的族属、籍贯与官职等问题,认为吕达一族乃后凉氐人后裔,他们在以郡望别姓氏、以郡望别贵族的社会背景下,假托东平吕氏以保持家族的仕宦地位。本文也对吕达、吕仁两人墓志的撰述与所谓"伪刻"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四个词语“人民”、“大内”、“小内”、“见”,来揭示它在历史词 汇学上的重要意义,同时兼谈它对辞书编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考察客方言的代表点梅县方言中的古语词入手,指出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音义方面的疏漏,以供编纂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本《惠大记》为现存最早的惠州方志,与研究惠州历史、广东地方史志有重要价值。史书传刻过程中的遗失,致使《惠大记》缺部分卷帙内容。本文钩诸史文,试做辑录。  相似文献   

18.
19.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关于西游取经故事最早的小说,其影响了后世的西游故事。以敦煌变文、诸宫调及宋元话本作为比较的对象,从标题、正文两方面考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体制特点,认为其体制既"新"且"旧",既上承变文又有所突破,既接近宋元话本又稍嫌粗糙,它当是变文朝宋元话本过渡的民间口头说话形式。  相似文献   

20.
黎族歌舞诗《达达瑟》在赴京、津、沪、穗历时近一个月的访问演出中 ,赢得了连场喝彩 ,被誉为“祖国少数民族文艺舞台上的一朵奇葩”、“反映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海南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它的成功 ,既离不开海南本土所具备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也离不开演职人员对民族文化美学意义的刻意追求。在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中 ,有必要进行一番理性思考 ,以便获得更高层次上的升华。歌舞诗是集歌曲、舞蹈、诗歌于一体的综合文艺形式。它与音乐舞蹈史诗相类 ,但更侧重于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演绎诗的蕴涵 ,是一种灵动的特殊诗体。黎族歌舞诗《达达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